追忆杨绛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6-6-2 11:01 编辑2013年开始关注杨绛先生,并为她老人家祈福,但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尽管都希望杨绛先生健康地活在我们中间,但她还是于2016年5月25日1点10分永远离开了亲人和友人,与钟爱的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媛团聚了。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6-6-2 11:01 编辑
杨绛先生享年105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她爱自己更爱别人,她是一位把自己看得很小的大家,是一位点石成金的翻译家,是一位朴素正直的知识分子,是一位慈祥敦厚的百岁老人。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女儿和丈夫相继去世的巨大悲痛中,她以惊人的毅力整理丈夫的手稿、书信。钱钟书的手稿多达7万余页,涉猎题材之广、范围之大、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手稿多年随着主人颠沛流转,纸张大多数发黄变脆,有的已模糊破损、字迹难辨;重重叠叠,整理起来十分辛苦。2003年杨绛先生的散文集《我们仨》和《钱钟书手稿集》相继与读者见面,出书后她却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数百万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杨绛先生的胸怀和高贵品格谁之能比?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6-6-2 11:03 编辑
2001年开始,杨绛先生稿费捐出逾千万元,而多年以来,她的生活过得却十分简朴。据友人介绍,她家的阳台是整个小区唯一没有封闭的,家里用的是简陋的布沙发,办公桌油漆有点剥落;三十多年前铺设的水泥地面,锈迹斑斑的铁窗棂依旧;夏季,杨绛经常穿着老式的短袖上衣和洗得有点发白的蓝布长裤,还有一双现在市面上难得一见的老式黑凉鞋。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6-6-2 11:04 编辑
杨绛先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同年夏季一起赴英国、法国留学。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杨绛)走了,她希望安静地离开。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转达杨绛先生临终前遗愿:杨绛先生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惊扰大家,不麻烦大家。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6-6-2 11:06 编辑
火虽萎了,但烛光不息。杨绛先生安静地走了,她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是从容的微笑和无尽的财富。 一位伟大的女先生。感动人生。 才女:victory: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6-6-15 14:09 编辑
雷洁琼,祖籍广东台山,1905年生于广州市,1924年赴美留学,1931年获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当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东吴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52年任北京政法学院副教务长。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雷洁琼女士一生崇尚教育事业,一直以身为教师而自豪。自20世纪30年代初学成归国始,她以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为自己专业,在中国教育领域辛勤耕耘长达七十余年,可说是硕果累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