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 发表于 2016-6-13 18:06

巴掌大的岗位也能开出一朵花! -燕赵都市报

       我们身边会有无数这样被我们忽略的小人物:他们安静努力,手脚勤快,因在某一个岗位上长时间的工作,把熟练变成了一种技能。
      美国作家丹尼尔·科伊尔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提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
      他们的工作都还达不到专家的水平,但是今天,咱们也介绍几位小岗位上的“大拿”,他们能蒙眼识茶叶,隔水估鱼重,手抓称饼丝。
      事儿都很小,岗位也很平凡,但是天天把简单的事儿做好,并且是心情愉悦地做好,就不简单了。
http://www.zkxdyw.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6/13/163411y5py59p9dyits9ep.jpg
李林叶现场表演徒手“称”鱼。
       水泥罐车司机 变身称鱼达人
    “您想要多重的鱼?几个人吃?炖汤还是吃肉?”石家庄某商场活鱼销售区,顾客会遇到这样一位大汉追着顾客问。
       这确实是位大汉,倒不是说他多高多胖,而是很壮实,要是知道了他过去的工作,您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这位拿着渔网熟练捞鱼的销售员,7个月前还是一位开呼啸而过的水泥罐车司机,并且足足开了3年。
   “我跟您说,我刚来的时候草鱼鲤鱼都分不清,以前就见过躺在盘子里的鱼,到这才知道这么多种鱼。”李林叶说。
       现在的李林叶可不再是常见鱼的门外汉,不仅能轻松说出各种鱼的名字、食用特点,最绝的是隔着水族箱就能大概看出鱼的重量,顾客相中后,捞出来一掂,上下差不出2两。
       李林叶现场展示了下称重绝活儿,记者随机从水箱选了一条鱼,李林叶隔着水箱端详了下,估计得有2斤2两,捞出来后,他用手把鱼横过来掂了掂,又修正了下刚才的数据,2斤比较准。
      真的就只有2斤?看起来挺大挺肥的一条鱼,放到电子秤上显示1.089公斤。
记者又挑选了一条,李林叶目测有2斤多,上手后报数2斤3两,上称后实际为1.132公斤。
      绝活的技巧在哪呢?其实并不是在李林叶上下掂的那两下,那只是一个习惯性动作,关键在于李林叶握鱼的手,“>我*经验握一下,估算鱼肚子的周长,再估算鱼的体长,这样算出来的重量就比较准了。”
      啧啧,是不是吓一跳,听起来好像李林叶的大脑里有一台精准的电子秤还附带计算功能。
      “以前开罐车也挺累的,7个月前入职的时候,我就寻思,都33岁了,不能到50岁还开大罐车吧?你看我现在称鱼挺厉害,其实,刚开始不是这样的,人家顾客说,来一条一斤多的,我捞出来一称,二斤多,人家也不好意思,说那就这样吧。其实人家不满意,我就得练啊。现在我抓一条鱼,从刮鳞到去腮去内脏,30秒能完成,都是练出来的。”李林叶戴着大围裙,笑得和花儿一样,胸前的标牌透露,他的头衔是代理柜组主任。

张兴 发表于 2016-6-13 18:07




http://www.zkxdyw.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6/13/164002xgh35hkbfn3fty33.jpg
戴上眼罩分辨茶叶是陈春晓练就的绝活。
         蒙眼闻茶叶
          某商场的茶叶柜组。这活儿听起来不错,清闲不说,有顾客来了带着顾客品茶,看起来是非常修身养性的职业。
          陈春晓卖茶叶两年了,天天对着茶叶又是看又是品的,也练出点绝活:蒙上眼睛,就靠鼻子闻,柜组里的几大类茶叶都能分得出来,如果让她摘下眼罩扒拉着茶叶棍仔细分辨,市面上的40多种茶叶她甚至能估出档次价格。
          记者随机从茶叶罐里取了六样,放在一模一样的托盘上,让蒙眼的陈春晓辨别,除了老枞闻得时间稍微长,约15秒,普洱、观音、红茶都是不到5秒就报出名字。
          识别茶叶只是陈春晓自学的一部分,她还能从大小不一的一堆茶梗中分辨出茶叶的级别,“你看这样短梗的,相对来说级别更高,长梗的要稍差,这点差距会让它们的价格差不少。”陈春晓说。
          25岁的陈春晓之前曾在一家茶楼工作过一年,到商场卖茶叶后,才知道顾客问的很多东西自己不知道,“原来就看着装茶叶的盒子写着什么名,顾客要哪种就给人家沏茶沏哪种。”陈春晓当了茶叶柜组的服务员后,常被顾客问愣了。“有的顾客问,春天适合喝什么茶,冬天适合喝什么茶,什么茶暖胃,什么茶去火。不会啊,完全不会,就得学,买书看,上网查,这才发现茶叶这么多讲究,连泡茶的水的温度都有门道。”陈春晓一年多的工夫没白费,沏茶的功夫也见长,采访的空档,就有熟悉的顾客来找她,点名要找陈春晓买茶。
         “真没什么技巧,就是把工作当爱好,多学习就能长见识。”陈春晓说。






张兴 发表于 2016-6-13 18:08




http://www.zkxdyw.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6/13/164615tpvgp2ec50j77059.jpg
燕栋华练就了“一抓准”。
             手抓饼丝不差钱
         销售员燕栋华,以前站柜台卖的是服装,卖衣服多干净啊,说起来也体面。现在燕栋华往那一戳,别人都会提着鼻子闻闻,你卖油的啊?一身的油味。
          燕栋华笑笑,我一点儿不介意,我现在的工作干着更顺手,如果顾客要的分量我抓的一次正好,自己高兴半天。
            在燕栋华的柜台买过饼丝的顾客几乎都有印象,不管排队多长,都不会着急,因为燕栋华抓得既快又准,要多少给抓多少,不会耽误一分钟。
            正说着,一位女顾客推着购物车来了,“给我来点饼丝。”“您几个人吃?”“5个人。”“都是大人?几个男的?”“3个男的,都是大人。”“您怎么也得来2斤半。”“那就来2斤半。”“好嘞。”说着,燕栋华抓起一把饼丝掂了掂,又松开让它掉下去一部分,上秤一看,1.27kg,差4钱。
         又走过来一位拎着菜篮的老先生,伸出一根手指又一个巴掌,要一块五的饼丝,燕栋华又从一大堆饼丝里抓了一把,放进塑料袋掂掂,又拿出几根,上秤,1.62元,又拿出几根饼丝,数字又变了,1.53元,打包贴标签,完活。
         燕栋华29岁,老家平山,男人在山西开大货车,庄里就她一个人带着上一年级的儿子,早起把儿子送到学校,中午让孩子吃小饭桌,下午放学7岁的小男孩自己走回家。
         燕栋华卖饼丝不到一年,练得一抓差不离也练了一年,刚开始抓不准,每来一位顾客就得反复地在秤上拿上拿下,稍微一慢,后面就排了好几位顾客。
         现在,她几乎每个星期都能从商场组织的称量比赛中拿到名次,光奖品就领了一套夏凉被、一个保温杯,这些奖励来自一次次的抓饼丝的经验。
      “我喜欢干这个活儿,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可为了能抓得准,没顾客的时候我就不停地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慢慢地我就抓准了。”燕栋华举着一双手给记者看,有点粗糙但很有力量。

          记者观察
         能飞快摊成一个煎饼的街边小贩,切葱花速度赶上机器的后厨小工,洗车洗出花儿来的小青年儿,能记住片区百十户收件大户的快递小哥,按照书面意义,他们都不能称之为行业专家,但是按照工种的分割,他们都是行业的好手。
         活法试图展示一种生活态度,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长成大人物,可我们和身边的路人甲,都在努力辛苦地劳动中,找到最合适的位子和价码,把那些简单的事,天天快乐地做好,真得不简单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而他们更与众不同。让我们来记录那些独特、传奇、精彩的人生。
http://www.zkxdyw.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6/13/165323l818q0vv68npv69n.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掌大的岗位也能开出一朵花! -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