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老拳师郭雪迎20年义务授徒500人-河北网
20年,坚守着对武术的那份热爱,特别是在接任弓撑闭形门第四代掌门人后,他义务授徒500多人,诠释着一名武者对中华武术瑰宝的传承责任。 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是微弱的,但只要有更多的武者以开放包容的胸襟,让更多人尤其是更多的孩子拥有学习武术的机会,那么,沧州的“武术之乡”就会拥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这就是67岁的武者郭雪迎的心声。http://www.zkxdyw.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2/075120tbfxcycecm3b06cq.jpg郭雪迎在指导小弟子习武。
自幼习武,心怀敬畏郭雪迎老人今年67岁,家住沧州市运河区万泰丽景小区,由于长年义务教授孩子们武术,是小区里的一位“名人”。对于老人在中华武术上的痴心,以及他对孩子们的付出,邻里们充满敬意。 郭雪迎说,他出生于河间农村一个习武世家,家传绝学是弓撑闭形门二郎拳。7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接触古老的中华武术,他的爷爷和父亲是他最好的教练。 习武要从基本功开始练起,郭雪迎说,如今他已不觉得当时练武有多苦了。吃苦是肯定的,但由于热爱,也就不觉得苦了。特别是爷爷经常跟他讲,先辈们当年学武不是一件容易事,不是轻易就能拜到师父的,因为当时大的环境相对保守,人人都想守着自己的“绝活儿”,不会轻易亮出来,更不轻易传给他人。爷爷的话让当时尚是一个孩子的他倍加珍惜自己学武的机会。 就这样,武术融入了郭雪迎的生命。无论是赴外求学,还是回乡当知青,任凭环境如何变化,他一直在坚持练武。 从孩童走到青年,从青年走到中年。郭雪迎说,习武给他带来的收获,不仅是强身健体,还磨炼了意志品质。而且,数十年来,对于武术,他越练心中越有敬畏。这些“财富”对于一个人来说,简直太宝贵了。http://www.zkxdyw.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12/075407qjztiwwgw5xg7did.jpg演示拳术。
免费传武,弟子越来越多1996年,按照民间传统,郭雪迎被家中长辈推选为弓撑闭形门第四代掌门人。郭雪迎觉得,自己肩膀上担起了一副重担。其实在那个时候,郭雪迎说,他已明显地感到武术的“失落”。因为在他小时候,当地习武之风特浓,十里八乡都有人练武。练武,在乡亲们心里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但到他接任弓撑闭形门第四代掌门人时,人们已经将精力放到了打工挣钱上,没时间也没心劲儿练武了。“这不行啊!要是这样下去,二郎拳不就没了吗?”郭雪迎说,在他心里,如果中华武术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所有的武术门派都是这棵大树的枝杈。只有每一根枝杈都茂盛,这棵大树才会“热热闹闹”地充满活力。在他眼里,每一个古老的武术门派都是中华瑰宝,都值得流传下去。想来想去,郭雪迎做出了一个决定:义务授徒。说白了,就是不要钱、白教,只要愿意学、适合学武的,他就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倾囊相授。哪知道,郭雪迎刚一放出风去招徒教授武术,就来了10来个孩子。他的开局还称得上顺利。那时,郭雪迎住在平房里,夏天就将习武场放在胡同里,冬天就在他专门盖的三间小房里练。后来平房拆迁了,他就带着孩子们在马路边上习武。环境虽然挺艰苦,但让郭雪迎高兴的是,前来学武的孩子,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其中,不少孩子都是由家长带着从大老远的地方赶来拜师习武。
20年坚守,几多付出近日,记者来到了郭雪迎和弟子们的练武场——沧州市运河区万泰丽景社区的大院,紧挨着社区办公楼的一个场地。郭雪迎说,社区特别支持他,提供了场地,专门安了灯,提供了存放武术器械的房间。冬天的时候,还开放楼上的大厅供孩子们练武。练武场上,近30个孩子个个生龙活虎。郭雪迎说,平时人多的时候,得有50多个孩子。踢腿、里合外摆、二起……郭雪迎指导着孩子们习武。随后是分组练习:旋风脚、旋子、鲤鱼打挺……还有马步、弓步……看得出来,孩子们对于这些基本功练习已是存乎一心,郭雪迎在旁看得也是颇为满意。练完基本功,完成热身,孩子们开始操练起二郎拳。郭雪迎说,作为中国优秀拳种之一的二郎拳,特点是刚柔并济、不动如山、动者如雷。拳术对打演练结束,单刀、双刀、匕首、剑、大刀、枪等各种武术器械开始上场了。孩子们的眼神也愈加专注,全情投入。郭雪迎说,二郎拳套路多达10多套,不仅如此,还有10多套武术器械,其中不乏原先不轻易示人的“宝贝”,比如双刀。如今,他把身上绝学全部都拿出来教给孩子们,毫无保留。此时,练武场上更加热闹,专门送孩子来的家长们围在四周。一位家长说,他已经坚持送孩子学武三年了,基本上每天都来。三年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吃饭多了,不生病了”,而且“豁达”了。提起郭雪迎,他一再表达感谢之情。他说,老人的这种付出,让所有的家长都十分感动。对于郭雪迎而言,他说自己已经记不得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夜晚。20年了,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将自己的汗水洒在孩子们的练武场上。至今为止,他已经教了500多个徒弟。虽然最后选择武术专业的很少,绝大多数还是作为一种爱好在坚持,但在他看来,这恰恰是将传统武术传承到民间、传承到百姓当中的最好方式。郭雪迎提到两个徒弟。一个跟随他练武多年,不仅学习没落下,而且考试成绩还特别好,因为习武磨砺出的“咬牙坚持”的意志品质,已经体现到了孩子的学习中。还有一个“淘得没边儿”的孩子,虽然没有在学业上有所突破,但这个孩子现在跟着父亲做生意,踏踏实实,知道父母的辛苦。这同样让郭雪迎十分欣慰。郭雪迎说,练武,不是说非得练成个武术冠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要通过习武学到一些受益终生的东西,那就够了。或许,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20年,郭雪迎一直在练武场上坚守,付出着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虽然这些年来,他经历过下岗,经历过丧子之痛,却从没有耽误给孩子们传授武艺。
一位武者的心得与企盼传授武艺,已经传了20年,并且还在继续。练武,也是从小练到老,还成了掌门人。作为一名武者,当武术融入生命,郭雪迎有着自己的心得与企盼。郭雪迎说,这20年来,他最大的欣慰就是看到一个个徒弟茁壮成长。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一碰就恨不得躺下”,但练了两年武后,胳膊一摸都是硬的,意志也坚忍了许多。有的孩子初来时性情比较暴躁,他就以“武德”调和其性情……生长在沧州这个有名的“武术之乡”,郭雪迎说,每一位喜欢武术、学武、练武的人,都盼着中华武术能够发扬光大,能够一代代地传下去。为此,就需要所有的武术界人士都能“解放思想”,丢掉保守的“老一套”,用开放的心胸,真正为传承中华武术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虽然他的年纪越来越大,但只要身体允许,他还会继续义务授徒,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能亲身感受到武术的魅力,能够很方便地学到并传承武术。诚如郭雪迎所言,沧州的“武术之乡”不能仅停留在历史中,不能仅停留在资料里。如今,在沧州,每天早晨,公园里,运河岸边,有众多的习武者。无论是拳术,还是演练刀、剑、棍等器械,武术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鲜活于沧州百姓的生活中。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