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 发表于 2017-4-25 09:17

世界读书日:网络时代下我们该如何更好地阅读? 来源: 人民网-中国青年网

       书声琅琅好像还存在于小学、初中的记忆里,你还记得最近读了什么书吗?你还记得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或文章吗?在网络文化发达的今天,相信很多人平时已经很少看书,繁忙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他们每天最多翻翻微博、微信订阅号。然而,我们不应抛下阅读,它应该重新回到我们大众生活中来。     今年,央视推出了许多文化类节目,而且它们都与阅读息息相关。《诗词大会》让人们重温了古典文学的典雅音韵之美,《朗读者》让人们捧起书本,用情感发声,给心里的那个人朗诵一篇文章。这些节目的推出“成功”的让人忆起了阅读的美好。           前阵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提升公民阅读兴趣,培养公民阅读习惯,提高公民阅读能力,引导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氛围。在我国的多个省市,相继推出了“全民阅读”的活动,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网友热衷于分享阅读心得、讨论阅读方法。    “全民阅读”概念已连续第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入2017年更是在全国范围大力推动、持续升温。专家认为,我国在逐步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过程中,阅读“碎片化”“快餐化”现象仍待改观,提升阅读质量,丰富知识养分,有待各界共同努力,倡导更健康的阅读习惯。     当阅读提上了国家日程,意味着它将更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重温阅读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人民日报上有篇评论就提到了:我们期待全民阅读成为风尚。读书可以帮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理智的头脑,更好地认识世界、感受人生。读书的人多了,书香也就晕染开来,它可以拓宽民族心灵的河床、培厚社会文化的土壤。然而,互联网时代,阅读的水位似有降低之忧:低头族很多,却多是“读屏”的浅阅读;图书馆越修越好,好书却越来越难找。我们需要共同思考,当“全民阅读”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加强引导,提高公众的阅读质量?当信息获取的平台转移到网络,如何改进图书资源供给,让人们更快捷地找到好书?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身不由己唤醒手机屏幕,如何摆脱“手机依赖”“网络上瘾”,让读书健壮我们的精神、充实我们的生命?       除了阅读,还有许多阅读写作公众号兴起,像“中国三明治”就是倡导人们分享身边的文字故事,还可以参加线上的写作学习班,参加各式各样的写作计划,与众多写作爱好者交流。当然这些都与阅读息息相关,写和读本身就像一张纸的两面,当我们阅读时,我们会思考,会将感受付诸笔端。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循环。    如果你既对阅读感兴趣,也对写作有“研究”,可以平日里多抽出一些时间,写写读书笔记,或对身边的生活做一个有趣的记录,甚至可以开一个个人公众号,开拓自己的写作领域。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阅读,各式电子设备也成了人们的移动书库,其海量和分享功能带来了以下感受:知识得以快速传播;信息碎片化。前者属于电子移动端的优势,人们总是可以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内容;后者则反映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当下人因为节奏快和压力总是无法完整看完一篇文章,这是典型的快节奏阅读,但长此以往恐怕对我们并无益处,只能使阅读变得越来越浮躁。

          阅读不仅是看,还包括读、听、写、思。大声朗读更容易将我们带入到书中的情境中去,因此我们才看到了那么多精彩的诗歌、散文朗诵比赛,看到了《朗读者》这样感动人心的节目;听书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过程,像我父母生活的那个年代,书籍是个珍贵资源,没有书看就听广播,每天晚上小孩子们都围坐在一起听《夜幕下的哈尔滨》,好不快乐;写是一个由阅读而来的“能动性”过程,看了那么多精彩的文章,优美的段落,曲折的故事,为何不把自己身边的人物、故事记录下来呢,要知道记录下身边的生活也是一个蛮有意义的事情;思考则是更为高级的进程,而我们的每一次阅读思考都是大脑的一次“蜕变进化”,历史上就是如此,所以我们才读到了哲学、心理学、宇宙学、文学……







天中华姐 发表于 2017-4-28 13:28

赞!赞!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读书日:网络时代下我们该如何更好地阅读? 来源: 人民网-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