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为何没人愿当奥运会的接盘侠?
还记得当年的春晚小品《功夫》吗?范厨师刚喊出起价的2000,没想到大忽悠那里就直接落锤成交,理由是“我怕喊乱了”。此情此景,像极了如今的奥运会举办权之争——原本最后参与申办的城市就只有巴黎和洛杉矶两家,结果国际奥委会一锤子落下去,宣布这两家分别获得未来两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未来只需要再确定举办顺序的先后。大忽悠急于落锤,是生怕范厨师及时醒悟过来摆脱圈套。而在国际奥委会那里,恐怕也有类似的心态。因为从2024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来看,各地对于举办奥运会的热情明显下降。就在申办过程中,汉堡、布达佩斯和罗马先后由于财政缺口和市民反对等原因而宣布退出。最后只剩下巴黎和洛杉矶还在坚持的局面,让国际奥委会不得不担心下届奥运会是否会出现无人承办的尴尬场景。如果不趁现在锁定202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天晓得几年之后还有没有城市愿意接盘?
曾几何时,奥运会还是无数城市争抢的香饽饽。尤其在2012年奥运会的申办过程中,最后入围的五座城市是伦敦、纽约、巴黎、莫斯科和马德里,几乎囊括了欧美最知名的几座国际大都市,其“阵容”之豪华程度简直亮瞎眼。没想到短短十年之后,奥运会举办权就沦落到必须提前甩卖的境地,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当然还是经济原因。细心人不难发现,最早参与申办2024年奥运会的大多是欧洲城市,而最早退出的也是他们。这是因为2016年和2020年两届奥运会先后在南美洲和亚洲举办,按照各大洲轮流举办的原则,2024年奥运会很可能回到欧洲,所以那些城市才会参与竞争。但另一方面,欧洲经济目前仍未走出低谷,所以面对未来举办奥运会过程中必须用钱来解决的那些现实问题,大多数欧洲城市并没有充分的自信,也就无意留到竞争的最后一刻。
实际上,自从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之后,整个欧洲经济就因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大伤元气,也导致欧洲国家对于申办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体育赛事的意愿急剧降温。所幸的是,此时有一批新兴经济体及时填补了空白。比如2010年世界杯在南非举行,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都在巴西,而2018年世界杯在俄罗斯。“金砖国家”里除印度之外的成员,在最近十年里先后成为各种大赛的举办地,也算暂时为奥运会和世界杯撑住了红火场面。
但“金砖国家”的数量毕竟有限,而且也不可能无限制地连续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结果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办赛需求暂时饱和,有些一度被掩盖的问题终于得以爆发。或者说,更多的国家和城市已经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真的能通过举办奥运会而获益吗?
说起奥运会在经济领域内的成功,无数人都会提起尤伯罗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杰作。也是从那时开始,在高度商业化的运作之下,举办奥运会开始被视为一件可以名利双收的美事。但不容忽视的是,被商业化推动的体育赛事远非奥运会一项。以NBA、欧冠为代表的职业赛事,在吸引观众乃至转播机构的过程中力度更大、创意更新。相比之下,奥运会除了不断对赛事规模进行扩张之外,近年来在商业推广方面并没有多少新意可言,自然会被更精彩的职业赛事分走不少流量,其商业价值的实现逐渐进入到瓶颈期。
所以对于很多国家和城市来说,如果只算经济账,举办奥运会可能只具有“赔本赚吆喝”的价值。当初在整体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或许还有些地方愿意贴钱赚点吆喝。然而一旦经济出现下滑趋势,那么像奥运会这样的“奢侈性消费”就会第一个被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际奥委会提前确定2024年和2028年两届奥运会的举办地,其价值不仅是锁定了四年后的接盘侠,更在于通过这次的决定,为再下一届奥运会的申办争取了到8年的缓冲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国际奥委会需要对奥运会的发展战略重新进行规划。比如相比现在的庞大规模,未来奥运会是否可以走“小而精”的路线?又比如在互联网媒体掀起的新浪潮中,奥运会的转播方式是否可能出现革命性变化?
总之,奥运会已经到了必须进行变革的时刻,否则,未来完全可能会出现国际奥委会求爷爷告奶奶寻找接盘侠的一幕。
分享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