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 发表于 2017-9-14 09:40

采石场老板绿色转型留下绿水青山--河北新闻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祖祖辈辈住在大山里,就要琢磨着怎么从山上获得收益。内丘县南赛乡北赛村四周都是山,盛产青石。为了谋生,上个世纪90年代,村里人开始开山采石卖石板。这个短期能获利的行当,在周围的几个村里很快盛行起来,也让一部分人挣到了钱。但是,从2006年起,一直靠卖石板挣钱的闫振国突然放弃了这个生意,在人们迟疑的目光中,开始在荒坡上种树。如今,11个年头过去,闫振国绿化荒坡,不但改变了环境,还带来了经济效益,带动周围7个村的石场老板上山种树。同样是“靠山吃山”,他却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绿水青山。 挖山卖石,越挖心里越空土地少,山场多,是很多山区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北赛村位于邢台内丘县西部浅山区,全村仅有耕地600亩,人均不足两分地,山场却有4000亩。由于这里土地瘠薄,干旱少雨,全年土壤平均含水量不足12%,林木难以成活。“光山秃岭和尚头”,曾是北赛村一带荒山的写照。虽然守着大面积的山场,但是山上到处是灌木和荆棘及各种杂草,只有放牛羊的人才会赶着牲口上山。赶上干旱少雨的年份,村民们吃饭都会出现问题。“既然靠山,村民就想办法吃山。”十几年前,村里能干的青壮年都开始上山挖石头、锯石板,闫振国就是其中的一个。闫振国说,不仅北赛村,周围不少村都有人采石卖石板,一般几年下来,雇上十几个人,每年可卖上千吨石板,都能挣下点钱。“我们经常去前南峪,看到人家那里的山郁郁葱葱的,我们这里的山挖得都是窟窿,山挖空了,我们心里也空了。”闫振国说,同样是“靠山”,我们怎么就不能向人家学习呢?那个时候,别人的石板生意做得正火,他开始有了转行的心思。2006年,闫振国打定主意上山种树,这让很多同行感到诧异。同为山里人,大家都知道种树的时间长、见效慢。闫振国这么做,不仅同行们不理解,家里人也不理解。“那时候做生意,我交往最多的是浙江、温州的人。人家的思想就是不一样,我们考虑是怎么打工养家,人家考虑的是怎么创业。我能下这个决心,也受他们的思想影响。”闫振国说,“要做成一件事,必须有决心,能坚持。” 种树也得靠技术挖沟,垫土,种树……闫振国把自己采石卖石板挣的几十万元全部投到荒坡治理上。2006年,他在自家的500亩山场上开始种树,主要是核桃和苹果。但4年后,他收获的苹果没人要,原因是品种太杂了,还有一部分柿子也无人问津。“我以为是当时整地的标准低,果树的品种不好。等后来慢慢接触到很多农业专家,我才知道自己是吃了没技术的亏。”闫振国说,自己埋头种树是行不通的,还得靠技术。之前在山上每年十万多元的投入也没见多少收益,但闫振国不甘心。为提高管理水平,他多次到邢台、保定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模式。光秃的山坡有了起色,他的行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有一年,我参加陕西杨凌农高会,遇见一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农业专家。在交流中,我说自己是邢台来的,中午想请人家一块吃饭,多交流一些。那位专家居然为此推掉了其它应酬。这让我很受鼓舞。”闫振国说。在闫振国的带动下,周围7个村的十多个做石板生意的老板,放弃了开山采石,开始在山上种树了。他们专门从西安、郑州等地买来杏、桃、梨、苹果等果树苗,哪里林果搞得好,他们就带人到哪里学习。2010年,闫振国带头成立了辽清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对面是3000多亩的村民自留山场,现在也让我来绿化。村民不需要投入,个别时候,合作社还要补贴一部分。”闫振国说,除了自己的投入,他现在还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把这个事业干好的信心更大了。 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闫振国说,除了塞外的塞罕坝,在谋求绿色发展上,离他最近的两个成功典范是内丘县的岗底村和邢台县的前南峪村,也是他去得最多的两个村。这两个村的村民种树治山的种种艰辛,他都很了解,都是数十年的坚持才换来现在的成果。“最初去前南峪,我看到人家的一袋栗子能卖五六百元。我们村这里也有山,也不缺人,怎么就不能做到人家那样呢?能种庄稼,就能种树,我们山里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闫振国说,2016年他曾到过塞罕坝,也从中受到了启发。他理解的塞罕坝,就是一种坚持。“我今年56岁,首先把山先绿起来,其次才考虑经济效益。如果能在有生之年坚持下去做出点成绩,我也是非常自豪的。”闫振国笑着说。如今,闫振国承包的山头上,红的是苹果,绿的是核桃。附近几个村子的1.5万亩山场也都绿了起来,其中三分之一是以侧柏为主的生态林,其它是经济林。眼见多年付出已见到成效,但是他仍闲不下来。 解放思想是致富之本闫振国是个爱琢磨的人,他用当年加工石板的下脚料垒成了地堾,在植树治山中节省了不少资金。每一分钱都得花到刀刃上,种下的果树结了果,还要把果子卖出好价钱。现在,闫振国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专门在山上安装了监控,全程记录林果生长过程。“我们做的就是绿色产品,没有农药化肥的污染,果树的生长管理过程都能看见。”有了监控,在外地比如北京的顾客,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要采购的、远在内丘深山的水果生长及管理情况。通过打造这种“看得见,信得过”的绿色产品,以及采用全新的销售模式,闫振国的水果还长在树上就早早被预订了。“解放思想”是闫振国挂在嘴边的话,他说起来也是那么自然,“山区相对封闭落后,山区乡亲要想致富,必须解放思想,必须尊重科技。”2014年,闫振国以省、市、县大力开展沟域经济建设为契机,抓住内丘县建设北赛生态经济示范区、实现丘陵山区“绿、富、美”的机遇,在自己多年植绿治山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大户治理为主,依托“公司+农户”的模式,组织带动北赛及周边张赛、石梯、郝家赛、马家赛、寺沟等村9个种植大户、700余户、2000余名农民,栽植苹果树、核桃树60余万株,并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干旱少雨靠天收的丘陵区栽上了果树,把以前的荒坡变成集“旅游、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区。从开山采石卖石板,到植树治山绿色发展,闫振国实现了绿色转型。

山苗 发表于 2017-9-16 08:34

改变观念,实现了绿色转型。: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采石场老板绿色转型留下绿水青山--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