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记到中国看看 是打破偏见良方
本帖最后由 姚克明 于 2017-11-14 00:14 编辑美记到中国看看是打破偏见良方
姚克明 推荐
博主按:“无知比偏见更可怕。”这是一句公认的至理名言。因为无知,他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再加上偏见,就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这位美国记者,可爱之处在于:他通过中国之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纠正了他几十年的偏见。尤其是通过将中国与印度、英国的比较,更加认清了中国的真实面貌,打破了盘踞脑子里的偏见。衷心希望哪些怀有偏见的人,能够到中国来走走看看,以便像这位美国记者一样,治好自己的偏见,做一个现代的清醒的人。现将环球时报11月13日刊发的《美记者:中国之行打破我之前的偏见》转发如下:
美国石英财经网11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之行打破笔者对发展中国家的偏见不久前,笔者到中国进行两周的采访报道时,原本抱着某些先入为主的成见。笔者小时候在印度,成年后几乎都待在英国,自认为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生活非常清楚。从数据上来看,笔者也以为中国肯定更像印度。2016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5万美元——更接近于印度(约6600美元)而非英国(约4.2万美元)。笔者原以为,中国的火车和地铁会比印度的更现代化,但同样都是乱糟糟的。客户服务会更礼貌,但同样也很烦人。换言之,在大大小小各方面,笔者想中国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样儿。
然而,笔者错了。在中国两个星期的经历,让笔者感觉跟以往去过的任何一个富饶国家没什么区别。笔者大大低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现代化的地铁、高铁甚至飞快的短途上海磁悬浮列车均能使用移动网络。在这里哪怕迷路,也是因为路牌没翻译,而非像印度,连路牌都没有。餐厅、商场和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有时看起来工作忙碌,但无一例外地彬彬有礼且办事效率极高。
笔者对中国的错误看法可能部分归因于自己的无知。麦肯锡上海办事处主管乔纳森•沃策尔认为,剩下的可能在于学者和智库带有偏见的观点助长了错误看法。他写道:“我30年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显示,过去西方对中国片面的看法与现实早已相去甚远。”
在中国的时光让笔者想起一位印度朋友的话。当时,笔者问这位朋友为什么要移居英国。他说:“这里一切都是按规矩来。”同为印度人,又在英国生活过近十年,笔者十分理解他。在英国,巴士和地铁会准时运行,司机遵守道路规则,警察不会先索贿才登记公民的报案。日常生活没有在印度那样累人。在笔者看来,中国大城市的生活与在英国的并无二致。若说有何不同的话,就是中国的基础设施更好。
经济学家把中国列为发展中国家,是为了表明它仍在经济自由化过程中。但是,连专家们都承认定义中国很难。德国的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副总裁比约恩•康拉德说:“从东部沿海亮眼的城市看,这是一个发达国家,而从西部贫困地区看,这又是个发展中国家。看星巴克的数量或识字率,这是个发达国家;看人均医生的人数或农业人口比例,这又是个发展中国家。”西方有关中国的说法往往负面居多。这可能造成许多人对那里的日常生活的错误看法。在笔者看来,这些矛盾之处更说明了西方人实地探访中国的必要。现如今,许多人强调走出自己的信息泡沫,认识到我们所习惯的文化的优势和局限性。订一趟去东方的航班是良好的第一步。(作者阿克夏特•拉迪,乔恒译)
2017-11-14 0:01
谢谢向左走设置高亮并加分! 蓝蓝
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胜于雄辩。只要不是痴呆,在事实面前是会排除偏见,接受客观事实的!这也是这位记者改变看法的缘由。关键是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
2017-11-14 11:39
博主回复
所言极是! 不能总停留在长辫子大马褂的中国人印象了 青岛梭鱼 发表于 2017-11-15 11:07
不能总停留在长辫子大马褂的中国人印象了
西方人的偏见是该了结了! 实践得真理!
山水游 发表于 2017-11-15 15:35
实践得真理!
所言极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