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圣地——哈尔滨
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7-11-24 18:35 编辑道外江畔引来全国冬泳爱好者 砸冰开池冰碴里畅游
2017-11-24 09:18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http://n.sinaimg.cn/hlj/crawl/20171124/naAj-fypceiq0597805.jpg
冬泳爱好者一大清早就破冰开池。
大江冰封之时,意味着哈尔滨的冬天真正来临。气温一天比一天变低,冰城人的生活却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
冬泳,在冰城人眼中已经司空见惯,但在道外江畔这块冬泳池里,有一群人每天天亮之前,在一天中最冷的时候,破冰开池、冰碴里畅游——这块冰城唯一的“晨泳池”成了圈里人公认的最有魅力冬泳“圣地”。
A 每天清晨最冷时刻 冰水里出来“热水”浇身
22日,节气已是小雪。5时30分,天仍未亮,松花江面刮着4-5级的西北风,气温度零下12摄氏度。
5时50分,飘起了小雪,雪粒打在羽绒服上沙沙作响。道外十四道街江面上漆黑一片,传来“咔嚓咔嚓”的破冰声……循声觅去,台阶下一个身影正挥动工具,敲碎冰面,并顺势将碎冰捞到一边。
6时10分,晨曦微露,大片的雪花迎风飘散开来。48岁的喻洪涛认真地清理着被一夜寒风封冻的水面,紧贴着台阶下面,一块2×5平方米的小池子里水波荡漾,池边堆起大小不一的碎冰。“现在冻得不厚,好整。等到三九天,冰面冻死了,老厚了,那就得用电锯锯冰了!”喻洪涛头不抬,手不停地说着。
此时,道外十四道街与江畔路交口一间小平房里,65岁的卢义忠早已生好了炉子,两间小屋烧得足有二十五六度。62岁的王丽梅用一把壶底熏得漆黑的铁壶烧着热水。“一会儿冬泳完用这热水泡茶吗?”话刚出口,记者就意识到说了外行话。“不是,这是一会儿大家从冰水里出来用来浇身的。”王丽梅一边往炉子里扔了几块碎木板一边笑道。
6时30分,20多人拿着工具向离岸四五十米的江面走去,那里已经打好了一圈木桩。“干活的都是我们的队员,他们现围起的才是真正的冬泳池。岸边的小池子只是临时‘热身’用的。”哈尔滨冬泳协会会长张友庆说。
目前,哈尔滨有冬泳爱好者超过500人,分为道外队、道里队、太阳岛队、老头湾队,其中有200多人坚持每天下水。每年1月份,哈尔滨冬泳比赛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冬泳爱好者齐聚在九站江面进行冬泳较量。比赛之余,来道外十四道街的晨泳池里“扎个猛子”,才算圆满。因为这里是哈尔滨冬泳池里唯一一块晨泳池子。三九天清晨的江面,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度,不到这个池里游一遭,算不上真正冬泳了。每年来这个冬泳池“镀金”的冬泳人不下百人,人数一年一年增加。
http://n.sinaimg.cn/hlj/crawl/20171124/OAsh-fypathz5489946.jpg
巾帼不让须眉。
http://n.sinaimg.cn/hlj/crawl/20171124/3N-i-fypathz5489953.jpg
跃入冰河真畅快。
http://n.sinaimg.cn/hlj/crawl/20171124/A0E1-fypathz5489958.jpg
“想体验冬泳就来哈尔滨,没错。”
http://n.sinaimg.cn/hlj/crawl/20171124/WmNz-fypceiq0597893.jpg
上岸后,冬泳爱好者们在暖屋内品热茶。
B 厦门辣妈组团来哈 就为冬泳“扎猛子”的快感
队员们换衣服的小屋墙上有一面写着“中国冬泳”的红旗,“广东郑礼伟、香港卫明、福建邹宛洪……”红旗被来哈冬泳的外地人的名字写满。“都是他们游完自己签上的,这里只是一部分,已经有一面旗子写满了,这是第二块,看来又该换新旗了。”张友庆说,每年冬天来道外这个冬泳池试水的外地爱好者都会有上百人,南到广东、台湾、香港,西到新疆、青海,东到上海、苏杭,北到黑河,全国各地的冬泳爱好者都爱上了这块冬泳池子。
39岁的郑青峰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特意从厦门到哈尔滨的她,只为来道外十四道街的冬泳池里“扎个猛子”。
2013年冬天,她第一次到哈尔滨体验了一次冬泳,之后就不能自拔,年年想来,但都未成行。“今年终于有机会,借组织厦门的宝妈们来哈旅游机会,我的私心就是要再体验一下寒地冬泳的快感。在厦门,我一直坚持在五缘湾里冬泳,水温是14摄氏度左右,和哈尔滨的冬泳相比,简直像挠痒痒。我们那岸上的温度最低也得有十来摄氏度,哈尔滨可是冰天雪地,零下十几摄氏度。”郑青峰一脸灿烂,在江边的小屋里换着泳装。
53岁的庾晓峰像老大姐一样,一边向郑青峰介绍哈尔滨这几年的变化,一边嘱咐62岁的王丽梅一定要陪郑青峰下水,保护她的安全。
在王丽梅、马彩云、冯学慧几个女队员的陪伴下,郑青峰一个猛子扎进冰河,迅速钻出水面后,赶紧往岸边游,一秒,两秒,三秒,她快速出水。上岸后的她不知是激动还是冷,声音有些颤抖地说:“太爽了,太爽了!”郑青峰说,这是她第三次来哈尔滨,第二次下冬泳池,这样的体验,让她终生难忘!
冬泳队员现在还有一个新的身份——哈尔滨导游。每个冬泳季,每天接待外地来的冬泳爱好者,介绍哈尔滨的美景美食、风土人情,成了队员们的主要活动。
C 坚持冬泳十年 心情舒畅了身子骨结实了
冬泳队员们总结了最初下水的感受:入水的一刹那,体内所有的热量“嗖”的一下子就全部失去,脑中只有一个声音“快游、快游、快游!”仿佛不动起来就会立即沉没。
在江面上干了近1个小时的活儿后,20多个道外冬泳队队员陆续下池游泳。68岁的宋嗣军最先下池,他在冬泳池里潇洒地游了两圈才上岸。岸上的队员边往他身上浇热水,边告诉记者,老宋是个肺癌患者。每天早上他从哈军工骑车来道外十四道街游泳,刨冰、烧热水、生炉子、打扫卫生,什么活儿都抢着干。他还是队里的“万能工”,微波炉、冰箱、热水壶……就没有他修不好的,这些年,队员家里的电器坏了,他没少帮着修。如果不说,谁也看不出他是个癌症患者。十多年的冬泳经历,让老宋的心情舒畅了,身体也好多了。
48岁的喻洪涛外号“小沈阳”。他下水时,背后一条长长的刀疤十分刺眼。队员们告诉记者,喻洪涛原是沈阳人,15年前得了肺癌,手术后,开始冬泳。后来到哈尔滨工作,就加入了道外冬泳队。游完泳,换好衣服后,“小沈阳”从门后拿了一根大绳出去了。记者跟出去看到他在院子里快速地跳着绳。边跳边回答记者的问题,大气不喘地说:“游完,运动运动,出点汗,可以逼出体内的寒气。”
许多冬泳队员练习冬泳前都有糖尿病、风湿、心脑血管病,起初就是为了增强体质,游了几年后,发现身体明显健康了许多,原来的毛病也没有了。“但是,冬泳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我们都是从夏天一直坚持到冬天,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长期坚持。如果一个人入水后,手脚有刺痛感,那他就不适合冬泳,冬泳的意义也就适得其反。”王丽梅说。
D 365天相依相伴 冬泳人义务守护松花江
趁队员们换衣服的工夫,记者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看到小平房的前面还有一间崭新的活动板房。一问才知道,这是队员们集资盖的活动室,里面有乒乓球案子和队员们获得的各种比赛的奖杯。在板房的门上左右两个牌子上写着“冬泳志愿者江上救援队”“冬泳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队”。
“我们每天与松花江为伴,它的环境我们必须要保护。”队员们说。每年春天开江时,江面上沉积了一冬的垃圾会漂到松花江沿岸,队员们都会一点点将垃圾捞起,保护松花江沿岸的环境。
每年夏天松花江都会有市民和游客溺水,队员们只要遇到,肯定会跳下去救人。3年来,队员们从松花江里救起的溺水、自杀者已有30余人,成为了义务水上救生员。“我们道外冬泳队现有70多名队员,公务员、律师、医生、老师各行各业都有。队员们最小的30多岁,最大的70多岁,有12名女队员,有3对夫妻,大家亲如兄弟姐妹。”哈尔滨冬泳协会理事王丽梅说。说话间,学中医的姚广魁递过来他从家里煮好的祛湿驱寒的中药姜茶,队员们说:“从冰水里上来,喝一口老魁的热茶,舒坦!”
“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后续队员不足。哈尔滨是冬泳运动的老大哥,1983年正式成立冬泳队,现在哈尔滨冬泳人的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希望已经开启的这个冬泳季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张友庆说。
8时许,整个城市已经完全苏醒,队员们互相招呼着离开江面,融入到熙熙攘攘的街道,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小屋里面,挨着炉火,仍有几个穿泳裤的队员,一边暖着身子,一边下棋。明天,小屋里又将迎来几位从外地赶来的新朋友。
道外十四道街的这处冬泳池,也将在周末正式破冰开游,清晨——每天最冷的时段,这里都会燃起最热情的一把火。
激情、健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