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 发表于 2008-1-11 22:57

[转贴]长孙无忌:国舅的屁股会思考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FONT> <FONT color=#000000>无疑,屁股很少能够思考问题,更多时候,它是用来拉屎放屁的。因此,用屁股思考出来的结论往往沾了些臭气。尽管如此,历史上却仍然有人喜欢用屁股思考问题,譬如大唐第一国舅长孙无忌。&nbsp;</FONT></P><P>&nbsp;&nbsp;&nbsp;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面前的第一红人。他既是李世民的发小,又是李世民的妻兄,更为关键的是,在玄武门之变前的千钧一发之时,他成了李世民可以依靠的重要人物。&nbsp;</P><P>&nbsp;&nbsp;&nbsp; 当时,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公开化、白热化。眼见雄心勃勃的李世民日益坐大,李建成焉能不坐如针毡?&nbsp;</P><P>&nbsp;&nbsp;&nbsp; 据说,占据政治主动权的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试图先发制人,但却无功而返。他们只好最大限度地孤立李世民,抓住一切机会诋毁李世民营垒的重要人物。这招很凑效。不久,房玄龄、杜如晦就被逐出了秦王府,李世民也几乎被弄成了光杆司令。&nbsp;</P><P>&nbsp;&nbsp;&nbsp; 关键时刻,留在李世民身边的长孙无忌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镇定,他坚决支持房玄龄等人发动政变,并在玄武门成功地伏杀了李世民的政治对手李建成、李元吉。</P><P>&nbsp;&nbsp;&nbsp; 越过兄弟的尸骨,李世民成为了储君。不久,李世民又逼迫父亲李渊禅位,从此成为了大唐帝国的第一主人。&nbsp;</P><P>&nbsp;&nbsp;&nbsp; 通过非法手段走上皇位的李世民,难免产生巨大的心理障碍,毕竟他双手沾满了鲜血。因此,他上台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极力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以此化解心头的阴影。这就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面对历史,二是如何开创未来。开创未来是后话暂且不提,而如何面对历史则是一篇大文章,这篇文章做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李世民集团的统治基础。&nbsp;</P><P>&nbsp;&nbsp;&nbsp; 高明的李世民通过两个人完成了重写历史的任务。这两个人就是魏征和长孙无忌。魏征来自李建成阵营,为人足智多谋,堪称“反面”典型。对政敌的重用,不仅显示了李世民作为胜利者的恢宏气度,更重要的是,作为敌对阵营的历史见证者,魏征可以向世人证明,是李建成不仁在先,李世民不义在后。通过魏征对李建成集团的揭露,可以反证玄武门之变的政治正确。长孙无忌长期跟随李世民,可以说是正面典型。对长孙无忌的重用,不仅显示了李世民跳出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历史循环怪圈,更重要的是,作为革命阵营的历史见证者,长孙无忌可以向世人证明,李世民是如何天纵神武,如何在极为不利的政治形势下,化被动为主动;又是如何心存不忍,在手下人集体劝进的前提下,才对李建成集团采取了行动,这又从正面洗净了李世民身上的原罪。</P><P>&nbsp;&nbsp;&nbsp; 因此,在唐太宗人才济济的朝堂之上,才能仅仅处于中档水平的长孙无忌,居然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首。李世民在临死前甚至对左右大臣这样评价长孙无忌:“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也因此,来自敌对阵营的魏征,最后也能被图形于凌烟阁,且名列第四。</P><P>&nbsp;&nbsp;&nbsp; 即使这样,长期跟随李世民左右,长孙无忌的实际政治才能也没有丝毫的提高。</P><P>&nbsp;&nbsp;&nbsp; 晚年,李世民最为闹心的事情是太子问题。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因品质问题被废去太子称号。于是,群魔乱舞,众王子开始了你死我活的竞争。最后,整个帝国都把目光定格在了长孙皇后所生的另外两个儿子(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身上。朝野一致的看法是:相较而言,李泰更为出众。首先他是长孙皇后的次子,长子李承乾既然被废,按资排辈也该轮到他了。另外,唐太宗本来就对李泰十分欣赏,甚至破例允许他在王府中置文学馆,听任其招揽贤人学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即使在平时,唐太宗对李泰的封赏也超过他人,且有意无意中常常暗示自己有立李泰的意向。而李治是长孙皇后的三子,他比李泰整整小了九岁,且个人才能、气度都远远在李泰之下。毫无疑问,几乎所有的人都把胜利的砝码押在了李泰这边。</P><P>&nbsp;&nbsp;&nbsp; 然而,因为有了长孙无忌,因为有了长孙无忌有用屁股思考问题的习惯,事情就成了另外一个样子。&nbsp;</P><P>&nbsp;&nbsp;&nbsp; 本来,李泰和李治都是长孙皇后的亲儿子、长孙无忌的亲外甥,手心手背都是肉,在立哪个外甥为太子的问题上,长孙无忌应该保持高度的中立,至少表面上应该装得一视同仁才对。可是,长孙无忌却不是这样,他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立场——“固请立晋王治”。&nbsp;</P><P>&nbsp;&nbsp;&nbsp; 为什么会是这样?这就需要从长孙无忌的“屁股”说起。&nbsp;</P><P>&nbsp;&nbsp;&nbsp; 唐太宗统治后期,长孙无忌权倾朝野。如何在后李世民时代继续自己的尊崇地位,如何保住自己的屁股坐在舒服的位置之上,无疑成了长孙无忌第一要思考的问题。在未来的岁月中,要保住自己的崇高地位,必然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将来的统治者相对柔弱,只有这样,长孙无忌才有可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如果出现一个强势领导人,长孙无忌的美梦就将会成空。而在两个候选人之中,晋王李治生性懦弱,内向柔顺,完全是一个庸碌无为的角色;魏王李泰则不同,聪明绝伦,个性张扬,好读书,喜诗文。另外,因为有李世民的偏爱,在李泰身边,早就聚集了一批文武官员,可以说,李泰早有了自己的政治班底。更为严重的是,李泰恃才傲物,甚至连自己的亲舅父长孙无忌也不放在眼里。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如果做了皇帝,他还会倚重舅父?既然不会被倚重,长孙国舅哪里还会有什么尊崇的日子可过?因此,长孙无忌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把屁股坐在了李治这一边。&nbsp;</P><P>&nbsp;&nbsp;&nbsp; 经过屁股的思考,长孙无忌将最为关键的一票投给了李治。有了长孙无忌的表态,仁弱的李治几乎赢得了元老派无条件的支持。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使贞观政策在自己死后得以延续,不得已对元老派作出让步,同意立李治为太子。就这样,好像是龟兔赛跑,看似腿脚敏捷的李泰却败在了终点上。&nbsp;</P><P>&nbsp;&nbsp;&nbsp; 如同预料的那样,成为帝国领导人的李治给了舅父长孙无忌以丰厚的回报:“立即拜(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长孙无忌的地位由此更加稳固,所谓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过如此吧。以至于大家有了共同的感受:唐高宗李治即位的前几年,实际执政的是长孙无忌。体现在细微处就是“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nbsp;</P><P>&nbsp;&nbsp;&nbsp; 然而,甘蔗没有两头甜,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厄运悄悄逼近。对长孙无忌来说,整个形势已到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沉池”的关头,可是只会用屁股思考问题的长孙无忌却没有听到死亡在唱歌。&nbsp;</P><P>&nbsp;&nbsp;&nbsp; 这场灾难和女人有关。&nbsp;</P><P>&nbsp;&nbsp;&nbsp; 风起于青萍之末。高宗皇后王氏因无子而渐渐失去李治的宠爱,这成了王皇后的一个心病。而萧淑妃的肚子却十分争气,在王皇后的嫉妒中,耀武扬威地为皇帝生出了一个儿子,这一切令王皇后怀恨在心。怎么办?关键时候,王皇后突然想到了高宗李治的一个隐私——李治与其父亲李世民的才人武氏曾有过不清不白的关系。当李治还是太子时,就曾利用太宗生病的机会,和武氏眉来眼去,勾搭成奸。太宗去世后,武才人随众宫女一起做了尼姑。然而,李治旧情难忘,他又利用太宗的祭日,偷偷摸摸和武氏约会。王皇后咬咬牙,她顾不得自己的愤恨,暗中让武氏蓄发,并诱劝李治要敢爱敢恨,做一回真正的男人,大胆将自己的所爱纳入后宫。“宁赠友邦,不给家奴!”单纯而又愚蠢的王皇后显然要利用武氏,将李治的感情从萧淑妃身上拉回来。&nbsp;</P><P>&nbsp;&nbsp;&nbsp; 王皇后的目的很快就达到了:被纳入后宫的武氏果然很快取代了萧淑妃。&nbsp;</P><P>&nbsp;&nbsp;&nbsp; 然而,不久王皇后就悲哀地发现,自己搬来的救兵很快就成了自己的敌人。因为她和萧淑妃一样,都失去了她们赖以为生的皇帝的宠爱。不仅如此,武氏还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欲望,她对皇后的位置发起了总攻。为了达到目的,武氏甚至不惜掐死自己刚出生的女儿,以此嫁祸王皇后,置她于死地,进而要求李治改立自己为后。&nbsp;</P><P>&nbsp;&nbsp;&nbsp; 平静的朝廷被武氏搅得风生水起。&nbsp;</P><P>&nbsp;&nbsp;&nbsp; 没有人看好武氏,尽管她有着李治的宠爱和自己无限的心机。但因为大唐社会是一个讲究门第的社会,王皇后是西魏大将王思政的孙女,而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则仅仅是一个木材商人。出身如此不堪的女人最多也只能为皇帝提供一时的生活服务,想当皇后,做梦去吧!因此,所有人都认为,李治册立武氏的念头最多不过是一时兴起而已,当不得真;即使当真又能如何,谁不知道李治是个只知道倚赖舅父长孙无忌的窝囊废呢?&nbsp;</P><P>&nbsp;&nbsp;&nbsp; 这一次,长孙无忌再次用屁股思考问题。本来他和武氏无怨无仇,但是他很清楚武氏出身寒门,出身寒门的女人怎能成为大唐的皇后呢?这样的女人成为皇后,岂不意味着名门望族的失败,名门望族的失败岂不就是他自己的失败?屁股决定大脑啊!于是,长孙无忌连一丝一毫的犹豫都没有,就开始了全方位的反对。&nbsp;</P><P>&nbsp;&nbsp;&nbsp; 在长孙无忌看来,自己有绝对的把握打赢这场皇后保卫战。武氏只不过是个小女人,背后连一个像样的支持者都没有,而自己则拥有所有元老无条件的支持,更何况,长孙无忌觉得完全把握得住自己一手扶起来的亲外甥李治,李治没有力量也没有勇气和自己对抗啊!&nbsp;</P><P>&nbsp;&nbsp;&nbsp; 然而,仁弱的李治在废立皇后这件事情上所展示的决心却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他让所有的人看到了一个软弱的人固执起来会有多大的能量。&nbsp;&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 李治是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永徽六年(655年),李治不顾元老重臣当然也包括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的冒死极谏,“悍然”下诏,废除王氏皇后封号,改立武氏为皇后。&nbsp;</P><P>&nbsp;&nbsp;&nbsp; 这个武氏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武则天!&nbsp;</P><P>&nbsp;&nbsp;&nbsp; 取得胜利的武则天开始了疯狂的秋后算账,那帮极左的元老要么被远贬蛮荒,生不如死;要么为人所构陷,惨遭灭门。在武则天的授意下,长孙无忌被许敬宗诬以谋反,唐高宗李治问也没问,即下令削去了长孙无忌朝廷内外的一切职务,将其流徙黔州(今贵州)。三个月后,长孙无忌被逼自杀。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nbsp;</P><P>&nbsp;&nbsp;&nbsp; 估计长孙无忌至死也没明白,他曾十分看重的李治的柔弱竟然成为杀自己的钢刀;而当初自己的苦心孤诣,不过是提前为自己挖了一个硕大的坟墓罢了。</P><P>&nbsp;</P><P align=left><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FONT>&nbsp;</P><P>【<STRONG><FONT style="FONT-FAMILY: 黑体">点评</FONT></STRONG>】</P><P>&nbsp;</P><P>&nbsp;&nbsp;&nbsp;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color=#000000>屁股决定着大脑,尾骨连接着神经。都是屁股惹的祸啊!长孙无忌的所有作为、所有遭遇加在一起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坚持用屁股思考问题,其结果必然惨遭失败。</FONT></P><P>&nbsp;</P><P align=center><A onclick="sendLog(articlenewone,rela_articleprev);"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8cce1010086cy.html"></A>&nbsp;</P>

乐水嘉州 发表于 2008-1-12 09:52

<P><FONT size=5><STRONG>非也。决策失误罢了。</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从李世民到李济的“立”,我们可以看出长孙无忌的胆魄权谋……</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他的失败在于盲目自信,在于“骄兵必败”,或者说叫做对形势的错判导致决策失误……</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胜者王侯败者寇,我们今天有些作者会不会也用这样的观点看过去……</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在政治斗争的漩涡里,今天是座上宾,明天就可能是阶下囚,也可能身首易地……(当然在民主国家另当别论)</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与我冲突,我尊重你的看法但不参与争论。</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你我凡人。还是我冬泳,我快乐!每天早晨游泳去!</STRONG></FONT></P><P><FONT size=5><STRONG></STRONG></FONT>&nbsp;</P>

一石击水 发表于 2008-1-13 16:57

版主深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长孙无忌:国舅的屁股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