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搭建体育康复健身平台 来源:央广网
2018年5月18日下午,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游泳馆内一片欢声笑语。数十位残疾人朋友在泳池碧波中逐浪,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迎接第二十八个全国助残日的到来。 从2016年开始,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已有的体育场馆资源,面向普通残疾人开展义务游泳培训活动,积极探索服务促进普通残疾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发挥体育康复健身功能,为残疾人共奔小康助力。两年间,上百名残疾人通过参与游泳培训活动,不仅增强了身体机能,还重拾自信,笑对生活。 重度肢体残疾人陈唯斌曾经以为自己这辈子无法学会游泳了。家附近的游泳馆因为他坐轮椅而拒绝他入场。当听说体管中心开设了免费游泳培训班后,陈唯斌高兴极了,马上报名参加了第一期的学习。从无数次呼吸练习开始,到慢慢松开教练的手、卸掉浮具,最终成功通过不带浮具游50米的毕业考核。现在,陈唯斌在一家游泳馆办了年卡,游泳已经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在2017年京津冀游泳运动发展论坛的发言中,陈唯斌颇有感慨地说:“中国有肢体残疾者数千万,如果能够推广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游泳培训班的做法,将是他们实实在在的福音。肢体残疾的伤害已不可豁免,如能得到康复训练,令身心愉悦,体魄强壮,这对他们是巨大的补偿。残疾者在水中激起的浪花,对他自身、对他的家庭、对社会都是一个个美丽的花朵,如果能够盛开成片,必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脑瘫儿童腾腾只有5岁,从一岁就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多年的积极康复,他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唯独行走能力一直进步较慢。去年腾腾参加了游泳培训班,短短一年时间,从开始不能单独站立到现在能独立行走。腾腾妈妈说:“虽然我不懂得原理,但是我知道这个进步与参加游泳培训有直接的关系。” 2012年,唐宪涛因交通事故导致视网膜脱离后变得消沉,他到单位办理了辞职手续,将自己封闭了起来。2017年他和残疾人伙伴一起参加游泳培训后,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蛙泳的技能,在泳池中自由地享受游泳带来的快乐。游泳给他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改变,还让他找回了自信,整个人都变得开朗起来,家里也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截至2018年4月,游泳培训已开课280课时,培训2302人次。现有注册学员120人,涵盖肢体、视力、听力和精神四个残疾类别,毕业学员已达44人。30余名学员已被北京市两家游泳馆接收,能够经常性从事游泳运动;8名学员还积极参加北京市举办的健全人游泳比赛。残疾人学员们有感而发,撰写的培训心得体会30余篇发表在新媒体和自媒体中,带动更多了残疾人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大家庭。 残疾人游泳健身康复的推广模式得到了同样关注公益事业的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认可和支持。从2017年开始,水立方积极为残疾人参与社会体育健身活动创造机会,将残疾人群体纳入公众游泳比赛和活动中,并与有关残疾人协会对接,逐步尝试游泳场所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在更高层面上提升了残疾人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在社会公众体育场馆向公众广泛开放的今天,仍有很多场馆因为不了解残疾人,将希望参与健身活动的残疾人拒之门外。简单拒绝的背后折射出社会对残疾人公共服务的短板。通过由专业组织或机构对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在教学组织、管理运行、服务保障、社会合作等方面的模式构建和推广,可以为社会提升对残疾人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有益的帮助。 为了给更多的残疾人创造参与多种体育健身项目的机会,在游泳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残疾人轮椅篮球、轮椅网球培训和基层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活动也同时开展了起来。北京市平谷区、山东省鱼台县、山西省吕梁市等地开展“我与轮椅篮球”社区示范推广系列活动,举办了3对3篮球赛;与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门头沟区新桥西社区、平谷区特殊教育中心结对,将康复健身服务送到基层,体育、医疗、科研专家团队为社区各类残疾人群进行康复健身体育项目推介和指导,通过体质监测等科学手段探讨更适合社区残疾人康复健身的体育活动。参加活动的残疾人感慨道,“其实我们也知道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康复很重要,但平时没有系统的专业指导,现在能够送服务到身边,我们感觉很有效很实用。” 除此之外,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也为残疾人体育康复健身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身残志坚!:victory: 赞!赞!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