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作证,我爱永存 (转帖)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9-6-5 18:58 编辑青山作证,我爱永存。
一一赵杰 周年祭
---张国臣
爱妻赵杰,生于1953年8月12日,卒于2018年6月5日。时光荏苒,一晃一年时间过去了,今天是赵杰离开我一周年的日子。 从昨天晚上开始,我便不等入睡,烦乱的思绪,伴随思恋的泪水渍满了我的脑海。
40年的恩爱夫妻,将近半个世纪的相亲相爱,终于在去年的今天戛然而止。无情的癌症夺去了她美丽的年华。在这和平的盛世,人们尽情的享受着雨露阳光,享受着美好浪漫的生活。然而,这一切都与他无缘了。天道无常,事实就是这么残酷。一年来,我对妻子的思恋不单没有因为她的离去而淡化,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加浓烈!她的音容笑貌,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头。我与爱妻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她的离去而终止,反而延续的更加激烈了。赵杰是我此生唯一爱恋的一个女人。我从认识他的第一眼开始,她就在我的心中深深的喜欢上了。在学生时代,我们度过了非常欢乐美好的时光。他的欢乐,他的悲伤,牵扯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终于在六九年,我参军前的那个夜晚,我向她表白了我的心迹,于是我们深深的相爱了。又经过了漫长的五年多的时光,1975年,我从部队复员后,我们终于相见在家乡炽热的爱情之火燃烧了!我们恨不得每一分钟都舍不得离开。可恨的晚婚晚育政策,煎熬着我们。物质条件的极度匮乏,更使我们痛苦万分。那时候就连一个偷偷相会的蔽人场所你都找不着。只好在夜深人静的树林儿里偷偷幽会。不知道时间是怎么度过的?不知不觉之间,东方已经发亮。
1977年,我和赵杰终于领到了结婚证。那时我已27岁。赵杰25岁。我们如愿以偿的成为了真正的夫妻。那份甜蜜,那份美好,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40年的漫长时光,我们也曾因为生活的琐事而发生磕磕绊绊。但无论冲突多么尖锐,都不曾撼动过我们牢固的爱情基础。
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革命青年,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掩盖了我们个性的发展和家庭幸福。赵杰为了入团儿,拼命的工作,表现自己。把政治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她虽然与我结婚了,但仍然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去照顾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他对弟弟和妹妹的那种爱、那种责任感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以至于这种爱一直持续了她的终身。可是妫最大的爱还是在我的身上。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发生的所有不愉快和所有的矛盾,几乎都是她对我爱的表现。她对我的感情太深沉了,以至于她在乎我的每一次感情流露。在我热恋她的时候,她的喜怒哀乐,牵扯着我的每一根神经。
现在。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9-6-5 10:27 编辑
我们婚后,我的喜怒哀乐牵扯着她的每一根神经。她从未因为我的无能而抱怨过一丝一毫。也从未羡慕过别人如何富有,我们如何贫穷。直到她病入膏肓生命垂危的时候,还向我说,华梁子,我跟你没过够哇!
面对无情的癌症,我束手无策。几乎每日以泪洗面,理智告诉我,已经无法挽回她的生命了,可是我们仍然试着各种各样的办法。直到去年的6月5日,她在我的怀中恋恋不舍的告别了我,告别了她留恋的人间,与世长辞了。
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把她的骨灰葬在了永吉白庙子水库的一座山岗上。那里青山,碧水,蓝天。但是人烟稀少,无人相伴。他孤零零的在那儿,我的心总是放不下来。我无法摆脱对她的思恋。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9-6-5 10:29 编辑
我无法摆脱对她的思恋,几乎每天都想起。每当此刻,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离我最近的亲属就是住在三楼的连桥儿岳庆春。我们在一起喝酒的时侯,只要谈到赵杰我都会痛苦无比。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无论任何人,概不能外。作为一个男子汉,我必须振作起来,重新生活。特别是我,还有一个患了脑血栓的儿子,他的生活,时刻都离不开我的照顾。许多人劝我,你可不能趴下呀,你要是倒下了,这个家就算彻底完了。理智终于战胜了悲哀。我必须重新开始生活,只有这样,才真正对得起我挚爱的妻子!
我每天坚持业余爱好,坚持画画儿,追求我的信念。力图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以此来慰激我那在天堂的妻子!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9-6-5 10:47 编辑
亲爱的老婆,你可以放心了,我一定好好的活着,用我的余生为信念而奋斗!
你的爱人,张国臣。
2019年6月5日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9-6-5 10:33 编辑
张国臣先生,曾经是国企高管。
n届冬泳协会宣传部部长,
现任吉林市冬泳协会宣传部部长、吉林冬泳书画院副院长,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9-6-5 18:59 编辑
从早至此茶饭不思,
悲情酸楚不能自已,
临池挥笔再续想念之情。
恨手中没有马良神笔唤回我妻!
痛哉我心!!!!!
思亲梦里到伊前,
泪洒青山迷双眼。
笑貌音容挥不去,
长别恍惚又流年。
爱妻辞世周年祭,
顿足捶胸撕裂肝。
铺纸泼墨画我妻,
却如生前笑声甜!
……张国臣
在万家沟生态园儿山庄笔会上接受吉林市电视台采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