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第二故乡 老吉林票友俱乐部 转帖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9-8-14 08:08 编辑【旧吉林的票友俱乐部】
吉林市三道码头附近的民意胡同6号(原市委印刷厂院内),曾有座二层青砖小楼,这便是早年有名的吉林票友俱乐部。
老一代的吉林人都还记得,这个票友俱乐部曾为吉林艺术活动方面的历史贡献。
小楼原为熙家私宅,外表虽极为简单,但内部格局都十分讲究。俱乐部建成后,多为吉林上层人物或地方官员宴请各界、社交集会的场所。然而,俱乐部的重要是它己成为吉林京剧界票友活动的中心。商贾巨富牛子厚经常光顾这里,即兴吹拉弹唱,与大家一起欢乐。特别是俱乐部专门从北京请来世哲生(人称世七爷)前来做业务指导,使俱乐部名声大振,远超另一个俱乐部吉林铁路局。多少年来,广大票友在这里或清唱、或说戏或登台演出,胡同里天天车水马龙,俱乐部里热闹非凡。当时,俱乐部活动全部免费,票友络绎不绝,真是人满为患。
20世纪30年代后期,俱乐部竞成了电影院,由于观众太多,不得不把常规的不请场、循环上映改为清场和间休上映。
吉林京剧票友俱乐部楼舍,解放后曾被划为敌伪财产。2002年7月,因城市建设需要而被拆除。
这座延续几十年的群众性娱乐场所,曾给吉林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它对吉林文化特别是京剧艺术的历史贡献,更是值得永远怀念……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19-8-14 08:22 编辑
吉林——京剧的第二故乡
近来京剧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掀起了一片对京剧的讨论热,也使很多人对京剧有了更多得认识,对京剧得历史发展有了更深一步得探寻。百年之后的今天,当京剧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的时候,又有谁记得百年前京剧面临衰败之时,吉林出现得牛子厚,这位不是戏曲界的元老,却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没有人知道他的出生城市,一个不怎么出名得城市——吉林市,它却对京剧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借着京剧申遗成功的春风,在吉林市奏响文化名市的进程中,笔者重新回到自己曾生活过的地方,来获取吉林城的京剧之缘,品味吉林市的历史,觉得是那么得轻松、恬淡。经好友帮忙,有幸与吉林京剧协会会长陈老进行畅谈,得知了更多吉林京剧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陈文秀老先生现任吉林省京剧票友协会副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青年时代就热爱京剧艺术,酷爱京胡演奏,担任京剧票友协会负责人后,多次组织举办京剧活动和演出,近十年来热衷于京剧历史,京剧理论研究,陈老曾于2007年在北京举办的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向大会提交了论文,全面阐述了牛子厚创办喜富连成科班的详细过程,论证了牛子厚对中国京剧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通过和陈老的交谈,笔者了解到了以下内容。吉林市的京剧历史 在江城历史上,有一个人影响并改变了吉林乃至东北的商业经济史,而且还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京剧艺术事业。他的家族曾无比强大显赫。这个人,就是值得纪念的吉林市名人——牛子厚。 牛子厚名秉坤,1867年(清同治五年)1月5日(农历丙寅十一月三十)生于牛宅胡同牛家老宅。1943年4月7日(癸未三月初三)于北京逝世。 从18世纪末(清嘉庆初)到1930年,牛家为东北巨富,被列为我国“北方四大家”之一。据说,牛家的先祖牛金玉,带领全家从山西逃荒而来,1793年落户吉林,从此开始了发家的历史。他们历经五代,在第四代牛子厚的时候,达到鼎盛,成为东北乃至全国闻明的吉林首富。 牛子厚不仅经商,还多才多艺,有眼会吹,有弦会拉,而且特别孝顺。他老母亲喜欢看戏,当时吉林交通不便,很少有戏班来演出,他就从北京接来以“四喜班”为主的戏班来吉林演出,从此他结识了京剧艺人叶春善,并与他商议由牛子厚出资,在吉林或北京办个科班,培养京剧接班人,以便在北京和吉林轮流演出,既使京剧后继有人,又能解决牛家看戏难的问题。于是,1904年,牛子厚从自家创办的孤儿院和社会上开始招收京剧学员,并出巨资,与叶春善先生邀请伶界大王谭鑫培先生共同创办了京剧史上的最大科班——喜连成社。这个社名,牛子厚取长子牛瀚章的乳名“喜贵”的第一个字当首字,取次子牛连贵的乳名“连贵”的第一个字当次字,取三子牛锦章的乳名“成贵”的第一个字当三字,连贯起来定名为喜连成。后来,牛家分家,这个科班被赠送给叶春善经营。叶家又征得牛子厚同意,吸收了北京沈玉昆的财力,出资合办,改成了富连成戏曲学校,先后培养出“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共八辈京剧演员。其中喜字辈有著名老生雷喜福、花脸候喜瑞;连字辈有著名老生马连良、花脸高连奎;富字辈有著名老生谭富英,名丑马富禄;还有盛字辈的花脸裘盛荣;元字辈的老生谭元寿等。
要说这个喜(富)连成社的影响,有一个例子不能不说。那就是,就连梅兰芳、周信芳两位大师,也带艺入喜连成社深造。当时,梅兰芳的艺名叫梅喜群,出科班才红了起来。1953年,梅兰芳先生来吉林市义演,没有忘记喜连成社的培养。当时,他便提出要到牛子厚的墓地祭扫。同时,他在自转里盛赞“没有牛子厚,就没有今天中国京剧的兴盛”。 喜(富)连成社于1945年解散,那是牛子厚已经逝世两年后的事了。尽管它解散了,但是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牛子厚出资开办的喜(富)连成科班为我国培育了一批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周信芳、袁世海等,把中国京剧艺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使京剧的舞台演出形式和声腔设计都得到了空前的统一。并在剧目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革新。可以说,牛子厚建立喜(富)连成科班,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如果说北京是京剧国粹的诞生地,那么吉林无疑就是京剧的第二故乡。
吉市博物馆的京剧历史展记录了吉林省京剧的发展历程奠基人牛子厚及其创办的喜(富)连成社,使吉林市的文化地位凸显了出来。即使在近年来京剧艺术不太景气的条件下,吉林市仍有数支艺术团体活跃在京剧艺术舞台上,其中也不乏市群众艺术馆的少儿京剧班、昌邑区文化馆的小雪花少儿京剧团等。 吉林市京剧的现状 据陈老介绍,吉林市京剧协会现有京剧票房14个,因1983年全国院团体制调整,吉林市京剧院解散,然而当年科班出身的京剧人并没有因为院团的消失而离开她们热爱的京剧艺术,而是以其它形式完成着自己的京剧使命。吉林市京剧协会1994年成立后,由陈老担任会长,且保证每个月都有数场演出,并且在演出前会举行京剧知识讲座、知识竞赛,让喜爱京剧得吉林人不仅是爱唱,更能更深一层的了解京剧的历史、京剧的文化。虽然现在吉林市没有专门的京剧团体存在,但这并不影响吉林人对京剧的热爱,每一个吉林人的血液里都留着当年江城人对京剧的无限热爱。他们每唱一句都是对历史的膜拜,每演一次都是对牛子厚的致敬,因为他让吉林为京剧的振兴奠定了基础,书写了历史。交谈结束,陈老为我们引见了吉林市博物馆的负责人。在那里笔者专门了解了牛家的历史,那里有陈老为建设牛子厚展览厅所做出的贡献和对吉林牛家的尊重,以及对京剧的无限热爱。早年京剧的乐器、行头、唱片和《时事新报》的报道 吉林市有着如此深厚得京剧文化积淀,现在却无有几人知道它的存在,而京剧爱好者却只是默默的支持着吉林的京剧,真希望有一天吉林市这座文化城市可以重新找回当年的京剧氛围,重新拾回当年的京剧盛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