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的七月半(杂感篇208)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0-9-3 20:43 编辑上饶的七月半(杂感篇208)
听见了几声稀疏的百子鞭燃放声,人们知道今天是七月半。
七月半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过去岁月,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祭奠先人。在上饶,七月半是一个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的节日。上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同时具有闽浙赣三地的特色。上饶人和当地浙江人的七月半都设在汉历七月十五,而当地福建人的七月半就复杂了许多,从汉历七月初十开始到七月十六,每天都有当地的福建人过七月半。现在的人们对七月半已经看淡了许多,所以这一天的傍晚只能听见一些稀稀落落的鞭炮声。
说起上饶的七月半,有着不少的故事。中国人每逢红白喜事都要放鞭炮。红喜事放的鞭炮时间越长越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刚解放思想禁锢的人们放的鞭炮时间特别长,至少一万响以上。记得有个暴发户庆贺生日放的鞭炮时间长达半个多小时。而白喜事放的鞭炮时间则越短越好。一般人们都是放一百响的的鞭炮,这种鞭炮就叫做百子鞭。在七月半时,因是各家各户都放百子鞭,烧纸钱,一家的几声“劈啪”刚结束,又一家的几声“劈啪”接踵而来。就这样延续近三个小时,听起来到真的别有一番感受。
在流火的七月,不但有鬼节,鬼节之前还有一个美好的七巧日。记得有一年的七巧日,我和几个村民去赶圩,傍晚回来时要翻过一座山。当我们登上山梁时,迎面扑来的火烧云将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映红了。那云像人,像动物,像物品,有的却什么也不像。一位年纪大的村民对我说,那什么也不像的就是先来探路的鬼。当时我并没想到七月半,我说,鬼探什么路。村民说,人作鬼了以后日子过得是很苦的,他们只能在七月半这天被放出来跑回原来的家饱餐一顿。在放出来之前,由于担心人间的人在七月半会忘记准备他们吃的东西,于是就派几个鬼先来打探一番,实际上就是来给大家打招呼。我这时才想到过几天就是七月半了,但是我没想到,在这么美好的七巧日,竟然也会有鬼掺杂进来。
上饶人有句俗话说“饿鬼等不得七月半”,可见七月半真是“鬼节”。这一天从下午未时(约起于下午3点)开始,就会让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感。从这时开始,怀孕的妇女是绝对不能出门的。到祭奠完了祖公,人们开始上桌吃祖公吃剩下来的酒宴。几杯酒一下肚,人们就开始二五八,三六九了。什么虔诚感,恐惧感便都一股脑儿的抛至九霄云外去了。因为是夏收农忙刚结束,劳累后的人们尽情的享受,那气氛热闹的程度几乎胜过过大年。
上饶人的七月半,主食作兴吃灰碱粿。而主菜则是大鹅。所谓灰碱粿,又叫千层粿。灰碱粿是将糯米用碱性的过滤了的稻草灰水浸泡后磨成浆,然后在大锅里的蒸格上铺一层浆,蒸熟后又在熟的上面铺一层浆,再蒸,直到这块灰碱粿有一寸左右厚就算做好了一蒸。因为是一层一层蒸出来的,所以又叫千层粿。灰碱粿蒸的时候是不放糖的,吃的时候可咸可甜。咸的和菜煮着吃,甜的直接蘸糖吃。大鹅的风景线不在七月半这天,而是在七月半前的几天。这几天,诱人的是家家听得“嘎咕”“嘎咕”的鹅叫声。听着那声音,简直比七月半那天吃大鹅还更有味。
七月半的时候,人们喝着酒,吃着鹅,还会讲着一些小笑话。七月半正是二季稻栽下去田里需要有水的时候。说有一位老农从来不信鬼神,那天晚上他肩扛一把锄头去查看田水。回来时总觉得后面有人踩他的脚后跟,回过头时又没看见什么,继续走时又好像有人踩他的脚后跟。因为这天是鬼节,这个不信鬼神的老农怕起来了。迈开大步拼命跑。跑到家时脸色也变了,结结巴巴说话也乱了。家人问了半天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当时大家也不敢作声。这时一个小孩叫起来了,你那个锄头上的泥巴水都滴到我身上了。这时大家才发觉,老农挖水沟时用的锄头没洗干净就扛到肩上了,走路时锄头上的泥巴水正好滴在自己的脚后跟上……
现在的社会比以前进步了许多,相信鬼神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今天是七月半,我喝着酒,晕晕乎乎的想起了这些琐碎的七月半往事。我不留念那种落后贫穷的日子,但往事的不再又的确让我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中。
上饶的七月半,是一个有故事的七月半。
本帖最后由 少飞 于 2020-9-3 12:05 编辑
:) 帖子,突出地方特色,有品位!
中国地方广袤,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凸显了地方特色。
好帖!欣赏了!:victory::victory: 分享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