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子厚与富连成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20-10-10 20:38 编辑牛子厚与富连成分集剧情介绍
梨园传奇 牛子厚与富连城 [牛子厚]东北巨富,[富连成]著名京剧科班,创善举,牛子厚义无反顾,育英才,富连成技艺无双。
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道出一阙大喜大悲的人间传奇,见证京剧艺术史上最彪炳一页。
他的曾祖父牛金玉从山西逃荒到吉林。先是开荒种菜。后从开大车店起家,做起了生意。由于具有经商的头脑,生意越做越大。到了第四代传人牛子厚,牛家已经成为当时北方的四大家族之一。商号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市。牛家在鼎盛时期,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有多少财产。
据说,清政府向日本帝国主义赔款时,一次就向牛子厚借了白银70万两。
牛家在过去全都称为船厂牛家。因为过去吉林就叫船厂。所以一般地说,北方四大姓,船厂牛家是一家。他在吉林开元升庆总号。这个元升庆是个商业网。它在吉林就有二三十家分号。在全国有三百来家。各个地方都有牛家的商号。从吉林上北京,不吃别人的水,你就可想这个财势有多大!”
牛子厚懂音乐,爱戏曲,更迷恋京剧。他从十几岁开始,就学习笙、管、笛、萧和各种打击乐。人们说他“有眼的会吹,有弦的会拉,有板的会敲。
那时候有个人开的戏园子,就像现在票友一样,都爱上台上表演表演。
我爷爷就遭人拒绝了。我爷爷说好吧,回去我自己就开戏园子。”
牛子厚在戏园子遭拒绝以后,就自己出钱修了一个戏园子。
并从北京接来了以四喜班为主的戏班来吉林演出。从此,他结识了京剧艺人叶春善,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京剧小生叶盛兰的父亲。
为了培养京剧的接班人。牛子厚就和叶春善商量,出钱在北京创办了喜连成科班。
这喜连成三个字,来源于牛子厚的三个儿子,喜贵、连贵和成贵。
https://www.tvsou.com/show/9d39e51e
“喜连升”“喜连成”“富连成”
1901年,牛子厚、叶春善开办了一个名叫“喜连升”(很快更名为“喜连成”)的科班。
“喜连成”1904年开办,当时叶春善招收了六个无家可归的孤儿教戏,后来又陆续招收了三十余人,此为科班的第一科学生。这些学生起名时第二个字统统用“喜”字,自“喜”字辈开始,以后每科学生都用名中第二个字来表明辈份。
从科班开科到最后解散,共招了八科学生,按这种规矩,这八科学生的辈份为:喜、连、富、盛、世、元、韵、庆。
1948年,“富连成”无力延续,第八科庆字辈学生刚刚入科,即告停办。
1912年,“喜连成”更名为“富连成”。“富连成”字辈同时还代表行当。
马连良先生是“连”字辈,谭富英先生是“连”字辈的下边一科,但,谭称马为师兄。
总之,梨园界的辈份很难说的清楚。
各辈代表人:
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谭元寿、冀韵兰等
没有辈份字的代表人:
梅兰芳、周信芳、宋德珠、李和曾、王金璐、李玉茹、高永清等
吉林市,为何被称为京剧的第二故乡? 2020-04-02 10:0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02/94c92e884c03447fad441c1bd153466c.jpeg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种类中影响力最大的剧种,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是中国的国粹。其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成形于咸丰年间。说起京剧,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是那回荡在京城里的腔调。其实,京剧在清朝时便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辐射中国大地的态势。如果说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入京城是京剧的起源,那么,京剧在民间的传播便是其成为国粹的助推力。吉林城的京剧历史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笔。这也是为何吉林市堪称京剧第二故乡和京剧艺术摇篮的缘故。清朝光绪年间传入吉林城京剧拥有200多年的历史与传承。吉林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康熙年间,吉林城就出现了首个庙戏楼。而京剧则是在光绪年间传入吉林城。光绪十一年(1895年),京城演员胡少卿来吉林市进行京剧演出,并且安家于吉林。至此,京剧走进吉林并深受吉林城的百姓喜爱。戏楼戏台为京剧繁荣奠定了基础早在同治八年(1869年),吉林市便有戏楼、戏台十多处,足可见,在京剧传入吉林城之前,听戏、看戏就已经拥有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基础。京剧传入吉林后,吉林城丹桂茶园、斯美茶园、群仙茶园、庆升茶园、同乐茶园、康乐茶园等著名的大戏园和戏楼,都成为京剧在吉林市的展现舞台。京剧在这些场所演出十分火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京剧在地方的繁荣。吉林巨富助推京剧发展说起吉林城的京剧发展,自然离不开牛子厚。同治五年(1866年),牛子厚出生于吉林。牛家产业在此时正是鼎盛时期,产业遍及全国多地,在吉林当时有“牛半城”之说,意思是吉林城的一半差不多都是牛家的房产、产业。牛子厚喜爱京剧,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901年,牛子厚出资在北京创立“喜连成”京剧小科班,1904年再投入巨资正式创立“喜连成社”。房屋购置、聘请名教、添置服装道具、人员开销,每年投入资金达到上万两白银,“喜连成社”蓬勃发展,京剧艺术也传承繁荣。“喜连成社”的创立,是京剧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中国京剧艺术人才的培养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培养了大量京剧艺术人才,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大科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02/1c4f660bfc424e77ae3620f453e8237c.jpeg喜连成社京吉两地演出“喜连成”科班创立伊始,牛子厚就约定科班在北京与吉林两地轮回演出。1912年,“喜连成社”更名为“富连成社”。梅兰芳、周信芳等一批京剧大师都出自“喜连成社”。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梅兰芳14岁,第一次来吉林演出。据说,梅兰芳在吉林市演出两年后便红了起来。吉林市河南街的一处牛子厚与梅兰芳的雕像旁的铭牌文字介绍:吉林是梅兰芳名字的诞生地。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02/769ead55f5694c69959eee80a50066b6.jpeg“喜(富)连成社”从创立到发展的过程,使得京剧艺术在上个世纪40年代前,在那样的社会历史背景环境下,依然取得传承和发展,实乃难能可贵,因此,人们把这段时期称之为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时期。这其中,自然离不开吉林市的轨迹。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02/2e272c4d0f6c4a9f958558a8f39878b0.jpeg吉林城解放后,京剧仍旧是风景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斯美茶园(后更名为新庆大戏院)举办了吉林市解放后的第一场京剧演出,京剧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1952年,梅兰芳第二次来吉林,为支援抗美援朝进行义演,戏台便是新庆大戏院。上个世纪50年代末,吉林市还成立了艺术京剧班、京剧团。后来成立的吉林市青少年宫戏剧班、市少儿艺校京剧班都为京剧的艺术繁荣、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02/ca0a61c6752b408c96a2a37650a6d89b.jpeg2016年,国家京剧院“京剧寻根之旅”活动中,著名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带队在吉林市演出经典京剧。2016年12月,百年历史京剧老字号“喜连成社”落户吉林市群众艺术馆。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02/15439b0270094b5dadf90872c83099b2.jpeg京剧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吉林市始终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京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中起到重要的、关键的推动作用,因而,吉林市理所当然的、名副其实的是京剧的第二故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帖最后由 寒江搏浪 于 2020-10-10 20:57 编辑
京剧第二故乡江城一一吉林巿 (2015-09-21 13:22:02)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转载▼
标签: 杂谈
江城吉林市是群山环抱,松花江穿流而过,是一座依山畔水、山水独绝的风景名城,不但景色秀色迷人,而且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过无数名人贤士来此一游,让你流連忘返!康熙皇帝返乡祭祖时作过「松花江放船歌」成为著名诗篇,诗中有「連樯接舰屯江城,貔貅健甲皆锐精。」的名句。是中国皇帝唯一親自命名的江城。乾隆皇帝东巡吉林时作的「跷跗吉林将军署复得诗三首」其中有两句赞美吉林风景的诗句。惟妙惟肖:「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吉林市历史悠久,在公元2006年,这里是东亚大国夫余国的王城,有两千多年文化积淀。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视「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这里有1742年修建的中国四大孔庙之一的吉林文庙。2011年,吉林巿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中国书法城」
有了文化底藴和山水美景,吉林巿晚清和民国时期的重要商业城市的经济实力基础上,为京剧复兴和革新的策源地就不奇怪了。你们可知道,这个人你们清楚是谁吗?告诉你们,为重新复兴国粹京剧,这个源头的灵魂人物就是牛子厚。
牛子厚,名秉坤,字子厚,1866年出生于吉林巿,曾袓父牛金玉。从山西逃荒来到吉林巿,先是开荒种地,后经营大車店起家做了生意,办了造船厂,成为吉林巨商,时称船船厂牛家。到了第四代传入牛子厚,牛家已成为当时北方四大家族之一。1881年,当时只有15岁的牛子厚承担了牛家偌大的家业。他很有头脑,经营及广、除油、盐、烟、麻等杂物外,还有高级百货,又发展到金融业。此外,还有养猪场,养鸡埸,很有规模的养殖业。牛氏家族不但在吉林城内企业众多,而在吉林附近的集镇。如乌拉街、桦皮厂、岔路乡、大绥河等地都开有油坊,燒锅等。在哈尔滨、济南、及关内各地都有牛家的生意。分支机构在北京等地遍地开花。慈禧太后曾一次就向牛家借款70万两白银。
牛家有着乐善好施的传统,牛子厚更是热衷于此的牛善人。光绪皇帝,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分别向牛家颁发「乐善好施」的匾额。永吉县长送楹联一副,称他是泊然与人无争,修世服畴,应供松江流泽远,富而好行其德,赈灾济困,料诸庐宝感恩多。
牛子厚业余爱好丰富多彩,有眼的会吹,有弦的会拉,有板的会敲。攝影、园艺、修理钟表、看病、占卜、算卦、批八字、无所不好。1911年5月8日吉林市全城大火,牛子厚为人们拍下了极为珍贵的照片资料。说到京剧,别有独钟,在1898年他出资在吉林巿德胜门外修建了一座大型的,供百姓休闲娛乐场所,庆升茶园。结识了京剧艺人叶春善,是后来著名京剧演员叶盛兰的父亲。牛子厚在跟叶春善的交往中,了解到他为人诚恳,办事认真,京剧中生、旦、净、末、丑行行精通。当时八国联军已进了北京,好多艺人弃艺经商。京剧面临人才短缺和无钱发展的状态,京剧后继无人,断档的局面。牛子厚向叶春善提出,由叶春善负责,办一个京剧班,由牛家出资,在北京、吉林两地轮流演出,牛家既能看到戏,又能为京剧培养一批人才。
叶春善很慎重思考,担心辜负了牛子厚的美意,就推托了。1903年叶春善再次带戏班子来吉林演出,牛子厚在送叶春善戏班子回北京的前夕,牛子厚再次要求叶春善回北京后,先招几个学员试试。叶春善深受感动,答应试着筹办。
叶春善回到北京后,于1904年在北京琉璃厂西南园买了间房子,收容了六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开始教戏,并以喜字为这六个弟子取名为:雷喜福、武喜永、赵喜魁、赵喜贞、陆喜明、陆喜才、世称六大弟子。叶春善一边教学,一边做饭,拉煤维持生计。牛子厚拨出白银二百八十两作为开班费,戏曲班就这样正式成立了。牛子厚的三个儿子,牛喜贵、牛连贵、牛成贵各取一字,定名为喜连成科班,牛子厚自任班主,叶春善任社长。牛子厚不仅出资做东,作为董事局主席,具体参与招生,教学和管理。1905年又招了十几名学员,在临近租了一个小院练功学戏,叶春善把牛子厚由吉林不断汇来的开办费存在银号里,没有提用,直到后来徒弟多了,开销大了,才陆续取出使用,一直用了一年多。当科班遇到困难时,牛子厚都四处奔波筹钱,共渡难关。
随着学员的增加,到1905年,学员已达到五十多人了,在广和楼正式演出,一开始就有不同凡响,场场滿座,一年后,北京几乎对喜连成科班无人不知,无人不曉。由于成效显赫,牛子厚又按排了专人管理财务,增添了服装道具,又增聘了十三位京剧名家作教师。
为了扩大规模,叶春善又与大财主沈玉昆合作,沈先生对科班投资,征得牛子厚的同意,将喜连成科班更名为富连成科班。1948年因内战,时局动荡,富连成剧社停办。后来又把喜连成与富连成合二而一,称为喜富连成。重新开班,这次开班,办学严謹,坚守育人以德为先的宗旨。
喜富连成班是人才荟萃,巨大影响遍及全国,被京剧界称为黄埔军校。是自创一派,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周伩芳。都在喜富连成班插班學习过,并搭班演出过。梅兰芳在给侯喜瑞「学戏与演戏」做序时说:我和侯喜瑞同志从童年的时候就同台唱戏,那是前清光绪末年的事,他是喜连成科班第一个徒弟,唱架子花脸,我在喜连成搭班⋯⋯。京剧界公认的,喜富连成科班是京剧教育史上办学时间最长,选就人才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所科班,是传统艺术教育机构杰出的典型,有四十四年的艰苦办学之路。 时代兴衰更替,期间共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八百多名京剧学员,中间的名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生,真是灿若星海。为京剧发展,后继有人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与吉林人牛子厚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没有牛子厚就没有后来京剧的复兴,吉林巿就不可能成为京剧的第二故鄉。
1953年,梅兰芳先生来吉林巿义演,特去吉林市郊区沙河子镇牛子厚的墓地祭扫,并在自传中深情地盛赞说:没有牛子厚,就没有今天中国京剧的兴盛。梅葆玖先生在吉林巿庆祝喜富连成科班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说:牛子厚创立的喜富连成科班是京剧界的清华北大。
作为京剧的第二故鄉吉林市,没有牛子厚就没有京剧在吉林巿甚至全国的复兴。其实,没有牛子厚首创的喜富连成科班,京剧怕是早已灰飞烟灭了。
1934年,家道衰落的牛子厚迁居北京,生活很艰难。京剧界名人梅兰芳,萧长华等倡议梨园界给牛子厚先生义演三天,用演出的收入为牛子厚购买了位于北京宣武门外西河沿胡同的一所四合院,房屋十四间。又用1.500元银大洋购买了檀香木棺材一口。1943牛子厚于北京病故,归葬于吉林巿沙河子牛家祖坟。牛子厚的墓默默地卧在吉林巿西郊沙河子野外的荒山上。这就是平谈耕耘者的归宿,是的,牛子厚他是松花江的儿子。 「牛子厚和喜连成」电视剧的片尾曲「想当时风彩,结四方豪迈,筑一座凤凰台唱千年感慨,向家园青青山水忘功名成败。等到来年,等到来生,等到苍天开恩⋯⋯牛子厚呀!牛子厚、后人没有忘记您,您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人们永远记得您,。您安息吧!
二O一五年九月二十日星期日美国Los Alamos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中国京剧发展史!:victory::victory: 分享了! 京剧第二故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