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提醒】大雨过后,再议“为什么淹死会水的?”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1-7-20 04:23 编辑@香官愚叟@山苗@DLW @尘埃落定 @蓝色海湾 @崔大嘴 @山水游@牛弟的阿哥 @wan老兵新传 @小鱼儿外婆 @沈阳天路 @岸上人 @威海杆哥 @今来 @铁锚 @大道致简 @冬晨泳@洪499683166 @Q八大关
黄色预警中的北京大雨渐渐止住,当年“7.21”那场久久不能从心头抹去的大雨,又被人提起,那夺去了许多鲜活生命的“7.21”。
种种说法中,“淹死会水的”这一古老说法也又一次被提起。
事实真是如此吗?
实际上,在上一次“7.21”大雨中,不幸遇难的几乎都是不会游泳的,在齐腰深的山洪来临之际,不会游泳的旅行者,被水冲倒之后,连爬起来的技能都没有。如果这些人会游泳,这一灾难或许是可以避免的。还有一例不会游泳的幸存者,是被“会水”的同伴救出来的。
据统计,溺水死亡中有92%是属于完全不会游泳,或只能游几米远,而其中还包括救人身亡的。严格讲,在水中游泳时因为心脏病等猝死的不属于溺水,因为跑步、走路,甚至睡觉时都有可能会猝死,不能简单归因于游泳。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防溺水的最有效方法是学会游泳!
但为什么“淹死会水的”这种说法会这么深入人心,广泛传播呢?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1-7-19 15:57 编辑
这其实是人们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新闻学中有一句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道出了人们更关注一些离奇事件的心理。当有一个会游泳的人在水中死亡,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会被更加关注,传播的速度更快、更广。
事实上,这个效应不仅存在于游泳的溺水事故,其它领域也是如此。例如,全球每天有上千人死于猝死,几乎不会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但如果马拉松比赛中,一名运动员猝死,就会引发众人的关注。如果是著名运动员猝死,那就会引发轩然大波。
而这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小秘密”,那就是有些懒人借此为自己不运动找到一个强有力的背书——做什么都有风险,只有呆着不动最安全。
人们最关心的是自己想关心的事,而不是外界发生了什么。这被称为“孕妇效应”——自己怀孩子,看到的是四周围到处都是大肚子;自己的孩子正在考大学,关注的都是高考的信息;自己的孩子在学游泳,环绕你四周的都是学游泳的孩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世界。
科学定理是推算出来的,可人们的心里往往是先有概念,再寻找各种事实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并不断自我强化自己的结论,这叫“先入为主”。一旦认同了“跑步伤膝盖”这一想法,就会找到身边各种所谓的跑步伤了膝盖的案例……
尽管让人很遗憾,但事实确实是人们不太愿意相信科学,不相信统计数据,而是被这些五花八门的各种效应带到沟里,据统计美国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稍有一点科学常识,这个数字一定会惊到很多人吧?
请相信科学——防止溺水的最好办法是学会游泳!大雨终将褪去,但大雨还会到来,您准备好了吗?
学会游泳是防溺水的最好办法。 学习了! 学会游泳是防溺水的最好办法。 学会游泳是防溺水最好的方法!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7-20 04:23
这其实是人们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新闻学中有一句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道出了人们更 ...
淹死会水的,也是一种托词。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防溺水的最有效方法是学会游泳!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7-20 04:23
请相信科学——防止溺水的最好办法是学会游泳!大雨终将褪去,但大雨还会到来,您准备好了吗?
学习生存技能 学会游泳是防溺水的最好办法。
泽雅 发表于 2021-7-20 06:48
学会游泳是防溺水的最好办法。
谢谢老朋友泽雅长老第一时间关注,点评:):handshake 合肥冬泳 发表于 2021-7-20 07:16
学习了!
谢谢老朋友合肥冬泳关注,点评:) 山苗 发表于 2021-7-20 08:54
学会游泳是防溺水的最好办法。
谢谢老朋友山苗长老关注,点评:) 868584 发表于 2021-7-20 08:59
学会游泳是防溺水最好的方法!
谢谢老朋友868584关注,点评:)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1-7-20 09:00
淹死会水的,也是一种托词。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 尘埃落定 发表于 2021-7-20 10:51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防溺水的最有效方法是学会游泳!
谢谢老朋友尘埃落定关注,点评:) 今来 发表于 2021-7-20 11:06
学习生存技能
谢谢老朋友今来兄关注,点评:) 冬晨泳 发表于 2021-7-20 15:29
学会游泳是防溺水的最好办法。
谢谢老朋友冬晨泳关注,点评:)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1-7-20 15:47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
不客气:handshake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