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宝宝 发表于 2008-3-5 08:08

转贴]3月5日,您想起雷锋了吗?

在中国,3月5日是一个符号,是一个纪念雷锋、学习雷锋的标志性日子。因为42年前的这一天,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公开发表。<BR><BR>&nbsp;&nbsp;&nbsp;&nbsp;但今年,在这个符号性日子的前夕,有关雷锋的新闻不是很多,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上,"雷锋"踪影难觅,即使有也淹没在众多别的新闻中。究其原因,有人认为不是逢五逢十的纪念"大年",也有人认为"两会"召开的新闻更引人瞩目,当然也有人认为本来就不该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BR><BR>&nbsp;&nbsp;&nbsp;&nbsp;一位社会学家指出,一个向英雄学习的活动能坚持40多年,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学雷锋活动是否会长盛不衰?是否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如果要青春常在,它又该如何与时俱进?对此,人们有着不同的解读。<BR><P align=left><BR><STRONG>雷锋身上时代烙印的是与非<BR></STRONG></P><P align=center><IMG alt=""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5-03/05/push_xin_410302041426156245322.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雷锋纪念馆40年接待观众4700万人次<BR><BR><IMG alt=""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5-03/05/push_xin_410302041426453306283.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雷锋纪念馆40年接待观众4700万人次</P><P><BR><BR>&nbsp;&nbsp;&nbsp; 雷锋精神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但革命激情熊熊燃烧的岁月。雷锋身上诸如爱憎分明、崇拜领袖、刻苦学习、工作热情、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等品质,不是他自身独有的,而是社会群体的一种共性,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BR><BR>&nbsp;&nbsp;&nbsp;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近些年来,雷锋身上的一些美德成为个别人讥讽议论的对象,雷锋的所作所为也屡遭微词。有人说,雷锋对领袖的朴素感情是"愚忠"的表现,不符合政治文明要求;有的人质疑,现代社会里只有消费才能促进生产,如果都象雷锋那样衣服补了又补,渴了连瓶汽水都舍不得喝,还怎么促进社会消费增长?还有人议论,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按劳取酬"原则相悖,不该提倡。<BR><BR>&nbsp;&nbsp;&nbsp; 凡此种种,似乎也有一些道理。于是,商品经济刚兴起之时,为了赶时髦,媒体又为雷锋"找出"了欧米茄手表和毛料服装,想让他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时代先锋"。<BR><BR>&nbsp;&nbsp;&nbsp; 辽宁省社科院的一位学者认为,英雄是人不是神,不能用21世纪的眼光去要求20世纪的人与事、言与行。雷锋身上充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身上集中着人性的真善美,而这也是他最可敬最可爱最具魅力之处。学英雄,关键是学他的本质和精神。<BR><BR>&nbsp;&nbsp;&nbsp; 新时期涌现的许多先进人物,其实都是在学习雷锋精神的本质,都是在追求与时俱进。比如北京公交客车售票员李素丽,她并没有因为学习雷锋而抛弃爱美的女人天性,唇膏照涂,脂粉照擦,但她确实又弘扬了雷锋"对待同志象春天般温暖"的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乒乓球女运动员王楠出生在抚顺,也是在雷锋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虽然王楠现在有自己的汽车,有自己的财富,但她学雷锋是学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为国家拼搏为国家争光的精神。<BR><BR>&nbsp;&nbsp;&nbsp; 即便是现任的"雷锋班"班长李桂臣,学习老班长也是在学习优良传统,他渴了会喝可乐,饿了会买面包,不会拘泥于衣服补了又补,袜子缝了又缝。但李桂臣先后参加过1998年抗洪救灾、1018大演习、砺剑2000全军科技大练兵、去年又参加了联合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行动。每一次行动他都率先垂范,成绩突出,这样的人不正是雷锋传人吗?</P><P></P><P></P><P align=left><STRONG>流于形式还是寓于形式?</STRONG></P><P align=center><BR><BR><IMG alt=""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5-03/05/push_xin_410302041426703179024.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雷锋纪念馆40年接待观众4700万人次<BR><BR><IMG alt=""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5-03/05/push_xin_410302041426953305495.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雷锋纪念馆40年接待观众4700万人次<BR><BR></P><P align=center><IMG alt=""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5-03/05/push_xin_420302041426281138206.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雷锋纪念馆40年接待观众4700万人次</P><P align=left><BR><BR><BR>&nbsp;&nbsp;&nbsp; 关于学习雷锋活动,社会上议论比较多的还有一个形式问题。<BR><BR>&nbsp;&nbsp;&nbsp; 每逢3月5日,青少年总是要走上街头打扫卫生、美化环境,或是到敬老院、孤儿院去慰问。而纪念日一过,这一些活动都烟消云散,这确实令人尴尬。但是,反过来说,任何一个活动都要有一个载体。没有瓶子就难以盛酒,关键是瓶里装的是新酒还是陈酒。<BR><BR>&nbsp;&nbsp;&nbsp;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翟云瑞认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是发扬雷锋精神,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就不必拘泥于形式。<BR><BR>&nbsp;&nbsp;&nbsp; 抚顺矿业集团北龙公司变压器车间车工班长孙雷,参加工作11年来,一直心系企业,干一行爱一行。他设计的专用套丝、套筒可在车床上对M4――M12之间的所有螺纹进行自动套丝,而且套出的丝纹光洁、平整、无弯曲变形。企业生产任务重,他干脆把爱人、孩子接到分厂住宅区租房子住,以便自己无后顾之忧。孙雷一年中累计加班1000多个小时,休息日出勤献工70多天,相当于一个人干了3个人的活。尽管孙雷日常嘴上并没有总喊着要学雷锋,但公司上上下下一致认为,这种爱岗敬业、技术精湛、贡献突出的青工,就是学雷锋的标兵。<BR><BR>&nbsp;&nbsp;&nbsp; 辽宁省辽中县六间房乡36岁的农民李晓春,是当地有名的"大棚王"。他经过十几年积极探索,研究出日光温室栽培桃、李、杏、草莓等一整套实用技术。面对贫困农民致富的渴望,李晓春伸出了无私之手,不但无偿传授实用技术,有时还要给贫困户免费送去树苗。当地的农民说,咱们没见过雷锋,但李晓春肯定够雷锋。<BR><BR>&nbsp;&nbsp;&nbsp; 共青团辽宁省委的同志认为,从固定日子的街头打扫卫生,到立足本职岗位日常多做贡献,新时期学雷锋的形式和内容都在深化,都在进步。</P><P align=left><STRONG>新世纪,中国依然需要雷锋</STRONG></P><P align=center><STRONG><IMG alt=""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5-03/05/push_xin_420302041426562190417.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IMG alt=""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5-03/05/push_xin_42030204142682803478.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IMG alt="" hspace=0 src="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5-03/05/push_xin_43030204142609341919.jpg" align=baseline border=0><BR><BR></STRONG>沈阳建筑大学辟出了雷锋庭院,<BR>将准备报废的一辆雷锋班退役汽车购下并修葺一新,<BR>师生还捐款塑建了一尊雷锋全身铜像<BR></P><P align=left><BR>&nbsp;&nbsp;&nbsp;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需要有一批活生生的人物来代表它的本色、形象和风貌,需要有英雄模范人物来树立标竿、激励士气、赢得胜利。<BR><BR>&nbsp;&nbsp;&nbsp; 正是基于此种考虑,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国四代党和国家的领袖们都认为,雷锋是不朽的,雷锋的旗帜不能丢。<BR><BR>&nbsp;&nbsp;&nbsp; 沈阳建筑大学党委书记张福昌认为,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一些人失去了信仰和理想的大环境下,在全民、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意义深远。<BR><BR>&nbsp;&nbsp;&nbsp; 记者在沈阳建筑大学采访时发现,尽管有少数学生现在热衷于追"星",一些同学感到就业压力很大,但多数大学生还是一腔热血,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追求着民富国强的理想,弘扬着雷锋精神。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何为同学,去年2月28日乘坐公交小客车时,发现几名不法分子企图用秘鲁币充当美元,诈骗乘客钱财。何为挺身而出,站起来大喊:"谁也不要跟他们换钱,他们是骗子。"这伙歹徒恼羞成怒,将何为暴打一顿,致使何为全身十余处受伤,头部缝了20多针。建筑与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海青,自愿支援辽西北贫困地区,到彰武县城建局帮助工作。以前这个单位的设计人员单纯用CAD制图,已经不适应城建发展需要,张海青用自己掌握的Photoshop 3DMAX等新软件应用知识,帮助规划处设计人员学会了三种软件和综合制图,大大提高了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BR><BR>&nbsp;&nbsp;&nbsp; 来到彰武不到一个月时间,张海青就跑遍了彰武县城的大街小巷和重点发展的小城镇,对全县的规划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思考。副省长鲁昕来阜新视察时听了他的汇报,当即指示将彰武列入辽宁省小城镇建设试点县,优先给予支持。<BR><BR>&nbsp;&nbsp;&nbsp; 在这所大学,不但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教师也积极参与。土木工程学院43岁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他读博士期间,为了不误学生上课,每次都是坐夜车从400公里外赶回,两年内没误一节课。多年来,刘明教授还默默资助了12名大学生和两名贫困小学生,并热心为大学毕业生寻找工作岗位。近几年来,每年都有4-5名同学通过他的介绍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BR><BR>&nbsp;&nbsp;&nbsp; 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呼唤有更多的雷锋。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中国会涌现出更多的"雷锋"。(</P><BR>

云儿 发表于 2008-3-5 10:50

<P><FONT face=华文中宋 size=4>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呼唤有更多的雷锋。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中国会涌现出更多的"雷锋"。</FONT></P><P><FONT face=华文中宋 size=4>雷锋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FONT></P>

凉爽 发表于 2008-3-5 10:12

学习雷锋,确实不应忘了,应持之以恒。<br>谢谢你!!!

寒冰游 发表于 2008-3-5 15:36

原文由 凉爽 发表: 学习雷锋,确实不应忘了,应持之以恒。<BR>谢谢你!!! 真的!

白雪迎春 发表于 2008-3-5 13:09

原文由 凉爽 发表: 学习雷锋,确实不应忘了,应持之以恒。<BR>谢谢你!!!

洹水花 发表于 2008-3-5 12:49

&nbsp;<br><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1a1ae6 size=7>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FONT></P><P><FONT face=华文中宋 color=#dd22dd size=7>雷锋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FON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3月5日,您想起雷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