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武汉宾馆涌进了1.6万名医护人员…… — 2023-03-29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23-3-30 04:47 编辑@香官愚叟@山苗@DLW @尘埃落定 @蓝色海湾 @崔大嘴 @山水游@牛弟的阿哥 @wan老兵新传 @小鱼儿外婆 @沈阳天路 @岸上人 @威海杆哥 @今来 @铁锚 @大道致简 @冬晨泳@洪499683166 @Q八大关
武汉的樱花,又开了。武汉大学却在3月18日那天,默默把赏樱预约通道关掉了。还是那两天,武汉市内很多酒店,突然订不到房间了。直到看见武汉大学官微那天发出的照片,才瞬间泪目。原来是他们回来了:3年前的那个冬天,白衣为甲,万人逆行,来到武汉支援的1万6千多名医护们。那天满园的樱花谢绝其它游客,独为等待他们的到来。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048aff0fe71e4318a791a872b89abcfd.jpeg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d82cef29066b4fef9439a79e5a968641.png
那年,他们赶到的时候,武汉冰雪未融。等到他们离开时,樱花已经盛开。但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他们就要回到各自的城市。于是那年,各地援鄂医疗队踏上归途,武汉市民走上街头依依送别时,武汉发出约定:再到樱花盛开的季节,一定会邀请援鄂医疗队回来。故地重游,好好看看当年错过的春光。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a9f82a9779384db9a77d6b3d944ec019.jpeg
当年援鄂的医护,有4万多人。担心到了花季,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有假期,所以武汉特地将这个约定延续了3年。为的,是让每个医护都有机会赴这场樱花之约。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426d0b0b252f4970adc7d4492ccd3421.jpeg又一年,又三年,武汉兑现了承诺。医护们到的时候,志愿者、工作人员在机场列队欢迎。去武大的路上,交警为他们开道。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497624ee365048cda719aed91f0d8b07.jpeg
武大也安排了专车,开辟了绿色通道,铺上了红地毯,搭起了樱花拱门。还为他们每人都准备了一枚沉甸甸的抗疫纪念徽章。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59088c6069644e9d864a8cfc3ed3d485.jpeg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7a571593ef5c4d18925f2f8cf828374f.jpeg在盛开的樱花树下,武大学生为他们齐声歌唱。武汉,在用最高礼遇,欢迎当年保护过自己的英雄。3年前,你为我不惧风雪;3年后,我赠你明媚春天。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ca55e18082ed45d38fa5837022eaa1eb.jpeg有个从安徽来的年轻医护,看着满园的樱花,几度哽咽。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4e91b6fd65354865b3146414fb047c5b.jpeg她说:“原来,武汉没有忘记那年的我们。”得知医院正在征集医务人员驰援武汉那天,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赵春光医生5岁儿子的生日。但情势紧急,他没来得及陪儿子吃饭就报名走了。在武汉,他写下一封家书。字字句句,是义无反顾。“疫事一起,情形颇烈,武汉三镇,尽为病土。儿自领命,无一日不着白衣,无一日不在前线,施针药,救死伤,不敢半点儿戏,不敢一丝懈怠。然情势莫测,若儿成仁,望父母珍重。儿领国命,赴国难,纵死国,亦无憾。无需马革裹尸返长沙,便留武汉,看这大好城市,如何重整河山。”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d5ffc85bcc9945f88545ee8901cbaa84.png
那年除夕,我们于家团圆。而彼时上海、重庆、西安的解放军和医疗工作者,已在和家人告别。当兵的妈妈刚换好军装,就需离开。只能给不愿松开自己衣角的女儿,轻轻擦去眼泪。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7c8632949b3c4888a43510b770a1c98c.jpeg当年有多少医护,自己感染过,家人感染过,甚至眼睁睁看到亲人倒下过。但他们就是这样挺身而出,披上战袍。我们现在回头看,已经知道了后来发生的事:武汉阴霾散去,恢复生气。可于当时的他们来说,谁的面前不是一片未知的恐惧?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倒下,但,谁也没有退后。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cce0f44e88cf4f498f4009fc451c8090.png
那年,武汉天河机场,两支援鄂医疗队相遇了。“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是哪个医院的?”“我们是华西医院的。”“加油!”“加油!”然后,挥一挥手,告一声珍重,各自奔赴前方。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cdd998367bb04916acab14cdc0bb2f1c.gif其实齐鲁和华西,不是相遇,而是重逢。1937年,抗战爆发,民族危亡。炮火之下,为了让我们的学校不至于停办,让年轻的学子不至于辍学。齐鲁大学和华西协和大学等5所高校,汇集于四川成都,一起在华西坝办学。共享师资,共享课程,在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上,守护书桌。齐鲁和华西两所医学院,80多年前,在成都共同抗战。80多年后,又在武汉并肩抗疫。往昔,今日,每一次都义不容辞。是因为不管我们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我们的足下,踩着的都是同一片土地。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aa3d017537c54a45b9dc25e70f6bb44a.jpeg那年,两个医生在同一个方舱里并肩作战了40天。送别时,竟才发现对方是自己的同学。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bbc39a5ca4024295ab68719e167de5e9.jpeg那段时间,医护们每天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天都戴着紧勒的护目镜和防护口罩。认不清谁是谁,就在背后写上名字,互相打气。有人问一位年轻的护士:“有考虑过自己也会被感染的风险吗?”她说:“万一的话......我的同事会救我的。”他们不是不害怕,不胆怯。只是既然决定要赴汤蹈火,就做好了奋不顾身的准备。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c920735b3dcf45c3bb5443cdc47b2631.jpeg那年,贵州铜仁市医护王本学,在一个凌晨接到援鄂的通知。一走,就是50多天。在武汉的日子,他连视频都不敢跟孩子们开。因为每次一开,女儿们就会想他想得流泪。56天后,王本学终于回来了。见到爸爸的一霎那,大女儿怔怔地看了他几秒钟,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小女儿懵懂地问:“爸爸,你的头发怎么啦?”抗疫两个月,王本学一头乌黑的头发,全部变白。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3cf009487b5e4390b11cf3c19fe56959.png几十个日夜,王本学看起来竟像苍老了几十岁。在武汉的日子,有多操劳、有多忧心、有多危急?这些问题,到了王本学的妻子嘴边,又被咽了下去,只变成了一句心酸的感谢:“谢谢你,能平平安安回来,谢谢你,没有留我一个人。”那年,从复旦附属中山医院驰援武汉的刘凯医生,正护送87岁的老人王欣去做CT。老人是危重症患者,已经住院一个多月,病情很重,情绪也非常不好。不愿和病房里的医生交流,甚至家人的电话也不愿意接。那天,刘凯医生推着他行至夕阳下,看着早春3月的落日,他停下脚步问王欣:“要不要看会儿夕阳?”老人点点头。一个27岁的医生,带着一位87岁的病患,就这样认认真真地,看了一场夕阳。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255e93365d1b4e20bfb0fc8d788fa6a3.png那是那一个多月来,老人第一次见到外面的太阳。他的情绪有所转变,病情终于也逐步好转。
50多天过去,当刘凯医生结束战斗,准备撤离武汉回上海。老人默默地拥抱他,拿出小提琴,为他们演奏了一曲送别。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162f976446d34fbab9e4f5c00a405bb6.png老人说,“是中山医院的医生们,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而那张夕阳下的驻足,被久久地挂于中山医院的门前。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7f1226b52edc4c3d95253a0b5002f620.png那年,武昌方舱医院患者全部出院。江文洋医生结束了在这里的最后一个夜班。躺在一张空床上,如释重负。不过就在几天前,这里还人满为患,每个医护都像陀螺一样在连轴转。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7edfe9e71f8d4b91a84f92e9b4016a33.jpeg
那年,一位80多岁的奶奶治愈出院时,突然向医护人员下跪,表示感谢。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38de3767c13e4eafb66ba87d57328fea.gif那年,贵州援鄂医疗队踏上归途,一位老人手持国旗,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大巴车开了过去,老人依然长跪不起。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721ccdc6c61b474499062e1dfbdab30d.gif他的一家11口,全部感染了新冠,还有3个是重症。是贵州医疗队的精心救治,才康复出院,转危为安。这恩,他不知怎么报,不知怎么谢。只能守在临别的路边,一个劲儿地表达感激。那年,武汉郑先生在住院之前,已经发病12天。齐鲁医院的医疗队来后,他被收治入院。终于好转后,他请来护士,帮他录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他哽咽着说:“徐亚楠、段广娟、周晓宇、汪振军、田慧、麻亮......虽然隔着防护服看不清你们的样子,但你们的名字我都记在心里。我们可能只是你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但你们是我们的转折点,你们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说着,郑先生和旁边的病友一起向医护人员深深鞠躬致谢。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b78119e912a443dfb4ab0708936f3dcf.jpeg一句感谢,一个鞠躬,那些匆匆的瞬间,胜过万语千言。一定是满怀着感恩,才会本能地做出这样的表达吧。
最近网上有一条很火的文案:那年,各地医疗队完成使命,告别武汉时。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前来送行:“湖北永远是你们的第二个家。疫情过后,欢迎你们和家人到你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再来看一看。”武汉给每位返程的医护人员,都送上了一张特别的机票。航班:胜利号。登机口:凯旋门。始发站:武汉。目的地:美丽故乡。日期:抗疫胜利日。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b08339914f2944a0920dd951bcb2aca6.jpeg3年过去,武汉又一次给他们送来了票。这次是门票。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f101d3f41e4d403ba5f29b63359e5878.png这一次,山河已无恙。医护们不用再被厚厚口罩、防护服遮住脸。终于可以好好看看,这座城市的春天,原来这么美。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f2c6b39b96674e13b73be43cb1e835d5.png
突然想起武汉同济医院门口的过街天桥。天桥栏杆上,特地装着许多块玻璃。每块玻璃上,清清楚楚写着各个省市和人民解放军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名称、人数、支援过的地图。甘肃医疗队,796人,驰援武汉;天津医疗队,1307人,驰援武汉、恩施;江苏医疗队,2802人,驰援武汉、黄石......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e6025f64ae4f4b5b8e84c213bb60c5d0.jpeg有路过的妈妈,在玻璃前蹲下,为3岁的女儿读每个医疗队的名字。有大二的学生,在每一块写有医疗队名称的玻璃前,深深鞠躬。有72岁的老人,指着栏杆流着泪:“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行了。”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329/cd7e3334f65b4a97a6bd843b1f8ec9b1.gif一个懂得感恩的城市将是无敌的。一个互帮互助的民族更是无需担忧的。谢谢,为武汉拼过命的每一个人。从此后的每个春天,愿我们不负春光,繁花深处见。
武汉疫情开始的时候,各地驰援医务工作者,来到武汉,医务工作者的故事催人泪下,有的医务工作者长眠武汉,可歌可泣的抗疫故事让人们记忆犹新,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战,战胜了疫情的肆疟,迎来了春天,武汉人民的感恩,实现了承诺,武汉大学校园樱花盛开,迎来了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场面壮观感人,人们拥抱喜极而泣,成为历史抗疫的故事,永驻人间。 很感人!
泽雅 发表于 2023-3-30 05:58
武汉疫情开始的时候,各地驰援医务工作者,来到武汉,医务工作者的故事催人泪下,有的医务工作者长眠 ...
场面感人
泽雅 发表于 2023-3-30 05:58
武汉疫情开始的时候,各地驰援医务工作者,来到武汉,医务工作者的故事催人泪下,有的医务工作者长眠 ...
谢谢老朋友泽雅长老第一时间关注,点评:):handshake 868584 发表于 2023-3-30 09:40
很感人!
谢谢老朋友868584关注、点评:handshake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3-3-30 10:21
场面感人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handshake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3-3-30 15:34
谢谢老朋友杆哥关注、点评
不客气:handshake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