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临县一带,至今还有许多像张树元一样的三弦说唱艺人,保存着“口、手、腿并用”的技艺:口中唱书,手里弹弦,腿上绑板打节奏。 难得体验:听张树元说唱古镇 在碛口画市巷的街口,我见到一副颇为醒目的招牌,白底黑字写着“说唱古镇”;大招牌的下面,一位失目的老汉正坐在小板凳上晒太阳。他叫张树元,也算是碛口镇上的名人了,网上凡是有关碛口的游记中,无一不会提及这位会唱三弦书的盲艺人,只是没想到如今已经挂牌营业了。 张树元口音很重,但看得出他很喜欢与外来的游客聊天。我提出让老汉唱一段,他爽快地往地上吐了口口水,又清了清嗓子,操起三弦当街唱了起来。一般这样的三弦表演老汉要收费20元,但因为我只有一个人,所以他只收了10元。 张树元底气十足,嗓门洪亮,那声音整条街上都听得清清楚楚,根本不像是一位八旬老人发出来的。据说老汉身体很好,吃饭的海碗连小伙子见到都称奇。一段三弦书足足唱了一刻钟,只可惜全是方言,我只听懂了“延安”、“毛主席”等不多的几个词汇。周围的居民似乎已经对“街头三弦表演”习以为常,该打手机的打手机,该骂孩子的骂孩子,与张树元嘹亮的唱腔混杂在一起,飘散在从黄河上吹来的清风当中。 资讯补给站 碛口 交通:太原汽车客运西站位于南内环西路,电话(0351)6330571,每天11:15和12:15有2趟班车直发碛口。也可先乘班车到离石,车次密集,车费40~50元,全程高速,车程2.5小时,然后从离石客运西站(就是路边的几个站牌)转乘中巴车前往碛口,车辆破烂,客满出发,车费10元,车程2小时。 住宿:黄河宾馆是镇上的老店,也是碛口最大的旅馆,很多电影、电视摄制组都曾入住这里,窑洞式标间128元(内设卫生间),另有便宜的多人间可选,电话(0358)4466008。另一家值得推荐的旅馆是新建成的碛口客栈,窑洞式的豪华套间388元,标间168元,4人间30~40元/人,电话(0358)4466188。 周边看点:一是李家山,二是西湾,其中西湾的老建筑保存得最好。两座小村都步行可到,也都可留宿,推荐西湾老陈客栈,电话(0358)4466436。周边的自然景观包括冯家会土林和开阳黄河画廊,都需包车前往。 购物:当地妇女缝制的布老虎色彩艳丽,造型奇特,但街面上的手工大多不好,可直接去东市1号冯延爱家购买,最小的布老虎5元,最大的150元。“碛口红滩枣”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是果类中的上品。如果去农民家中购买也就2元/斤。碛口镇上还出售一种小纸箱包装的“碛口红滩枣”,30元/箱(2.5公斤)。 在陕北,“上到九十九,少到刚会走”,几乎人人都会打腰鼓。遇到节庆,常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腰鼓队表演,粗犷豪迈,震天撼地。 党家村“住文物” 古老的党家村离黄河峡谷的出口很近,却已不见黄河的标志性建筑——窑洞,满目全是布局规整的四合院,村旁的一座古塔格外醒目。 走进村中,仿佛进到了一个青砖灰瓦的世界,精美的砖雕无处不在,如果街巷中再传来一些音乐、一些喧闹,我倒真以为自己正走在北京的后海呢。正赶上一家人在翻修屋顶,一层层瓦片被揭开,露出了黑褐色的梁骨,让我得以窥见这些古老建筑的秘密。 更惬意的感觉来自我投宿的家庭旅馆,一家绰号“老院”的四合院。据说这座院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村中最古老的一座,拥有“一级古民居”的“身份证”。 正厅和厢房的建筑都非常讲究,长条形的院子里摆满了大小各异的石狮子,如果说和我这一路的住所还有些应和的话,那就是碎布拼成的彩色门帘。这种门帘是巧手的主妇用穿破的衣服剪碎后做成的,缝一个门帘要花3天时间,看上去仿佛用尽了世界上的所有颜色,可拼在一起却又那么协调。如果要给这黄土高原选一个标识,我看这彩色门帘就再合适不过了。 一转眼,我又看到正厅的门楣上挂着一块“明经进士”的大匾,这让我颇觉有些得意,居然住上了大进士的宅第。 可后来在村中闲逛的时候,发现很多宅院的门口都高挂“举人第”、“翰林第”,甚至“太史第”的匾额,我住的那家真算不了什么。 当天晚上,“老院”的主人薛民霞亲自为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农家饭,有新摘的蘑菇、自家腌的萝卜,香喷喷的玉米粥和蒸馍。我连说好吃,可薛民霞却以为我言不由衷,说:“你们北京人可能不爱吃,你们爱烤着吃。” 给她造成这个印象的是一对自驾来此的夫妻,他们把带来的烧烤炉架在四合院中,将厨房中所有的食品都烤了一遍。她说倒是很多日本人喜欢她做的饭,特别是饺子,一个日本女孩已经连续两年来她家过春节吃饺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