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李飞刀 于 2020-1-10 09:32 编辑
《【原创】由那仁朝克图老师的《贵州老伯》想到的》
照片《贵州老伯》 油画《父亲》
《贵州老伯》这幅照片,是那仁朝克图老师赤水之行所拍摄的众多照片里,非常感动我的一张。 作者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对老农的深切同情与敬仰,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把在田间劳作的老伯,他的辛酸、他的期盼,还有他的无奈、贫困与充实,展示得惟妙惟肖。 衣着朴实的老伯,还算结实的身板,立在乍暖还寒的泥水里,双手拿着秧苗,却注视着眼前休闲快乐的一族。透过老伯那双期待的眼神,我似乎读到了老伯的淳朴、善良,还有他的坚毅、无欲与期盼...... 她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倏地就想起了80年代的一幅著名油画《父亲》。 记得最初是在80年《山西青年》杂志的封面上看到的。老实说,我是一个画盲。可就是这幅油画,活生生地让一个画盲饱含热泪。我因此而激动了许久许久。我曾反反复复地嚼,一遍一遍地品,任滚烫的泪珠,一颗颗、一次次悄悄地滑落。 这是一幅影响一个时代的油画。 父亲鼻旁长着一颗“苦命痣”的古铜色的老脸,艰辛的岁月耕耘出的那一条条刀刻似的皱纹,还有那犁耙似的手,曾创造出多少大米、白面?那张缺了牙的、粗糙的嘴,又扒进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端着的却是一个不知道用了多久的破旧的碗...... 这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真实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就是我们的父亲哪! 这幅破天荒地展现一个农民形象的油画,以其创造性的思维和深刻的内涵不仅震动了美术界,也波及于社会,并引起了一场关于形象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形式与审美的讨论。 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超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的形象。 凝望父亲的眼神,感觉是那样的殷切,又是那样的亲切。啊,他要把如山的爱献给天下所有的人! 凝视父亲沧桑的脸,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跃然纸上,刻在心里。这饱经沧桑的脸啊,有多少人不在你面前黯然神伤? 端详着父亲手中那黢黑的茶水,天下儿女怎不为之动容?父亲的生活条件竟是这样贫瘠!可他对生活却是那样的无求!有碗解渴的黑茶,就足矣,足矣......
如果说《父亲》能让我们深深思索的话,那么《贵州老伯》则令我们感谢感恩!
他们,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坚实的基石麽?! 他们,也只有他们,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真正的脊梁啊! 是啊,正是千千万万个老伯、父亲创造了我们富足的生活,而他们自己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底层。尽管这样,他们依然是那样的无怨、无悔 ,那样的无欲、无求。对他们的深深敬意与歉意,不免再次袭上心头......
不敢说《贵州老伯》与《父亲》是异曲同工。然而,两位作者的审美观却是那样惊人的一致,会不会也是一种巧合?
这,就是令我仰慕的作者!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红色字符】
[此帖子已被 小李飞刀 在 2008-8-20 9:40:2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