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作为一项体育健身运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地冬泳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人们普遍认识到冬泳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抗衰老、减少和治疗某些老年性慢性疾病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但许多人对冬泳的健身作用仍持怀疑态度,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关于冬泳的健身机制国外已有不少研究。我国学者近20多年来从运动生理学的不同角度对冬泳也进行了大量的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但未见到相关的综述,本文拟对此进行综述。目的是探讨冬泳健身机制、提高人们对冬泳的认识,并为如何进行冬泳运动提供科学依据。 1、冬泳对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我国在冬泳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多,研究范围很广,包括对心率、血压、心肺功能、微循环、血液凝集系统、血流变学以及心脏超微结构等许多方面的研究。 1.1冬泳对心率、血压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参加冬泳者与正常健康非冬泳者相比安静时心率明显降低。有人研究还证实冬泳可改善血管弹性,对高血压病人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他们发现高血压者与正常血压者冬泳前后的血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离水后1分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入水前增加;离水后15分钟舒张压、心率低于入水前,收缩压也恢复至正常水平。高血压者血压改变未超过正常人由安静状态到重体力负荷收缩压升高的幅度,即49mmHg。提示高血压病人可参加冬泳,但必须科学冬泳。他们分析认为寒冷刺激引起的收缩压增高使回心血量增加及其引起的植物神经效应和躯体效应对改善主要脏器营养状况,提高心脑功能有积极意义。同时血压的大起大落,冷刺激引起分解代谢及分解代谢类激素增加等对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改善血管弹性等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提示冬泳对高血压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2冬泳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有实验证实冬泳人群的最大心输出量、心脏每搏输出量明显增加、负荷运动实验中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减些?最大吸氧量和最大通气量明显增高。说明长期冬泳能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及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从而增强了心肺功能。 王影及李雪丽等分别对55岁以上业余冬泳者心肺功能进行了十年跟踪观察。他们在1983年对实验对象进行全面体检,根据体检结果把实验对象分为正常组、冬泳健康组、冬泳患病组(体检时发现患老慢支、肺气肿的冬泳者)。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在15年间心肺功能各指标均有降低。而坚持15年健康冬泳者,心肺功能仍保持原来水平,不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且明显好于一般健康者。通常老慢支、肺气肿病人经常受凉感冒,15年内多数已发展为肺心博、心功能多次衰竭,冬泳患病实验组平素自我感觉良好,在运动量增大情况下无心悸、气短,心阻抗各项指标、最大自主通气、肺活量均与15年前水平相当。认为适当的冬泳锻炼,可改善心肺功能,从而起到延缓衰老、健身、治疗慢性疾病之目的。 1.3冬泳对微循环的影响。人体微循环是血液和组织代谢的主要场所,是人体重要脏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微循环的状态是否正常,对生命过程的物质交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已有研究表明冬泳可改善人体微循环的功能,进而起到促进健康,延缓衰老的良好作用。 王建三等采用XG--5型微循环显微镜摄影摄像电脑综合检测仪测试受试者的左手无名指甲襞远心端第一排管袢,观察16项指标,并计算加权积分值(一般随年龄的增高其微循环加权积分值也随着增大)。发现冬泳者的微循环加权积分并未随年龄增大而增高。24岁—50岁冬泳者的管袢形态、管袢流态、袢周状态3项指标之加权积分值,与健康对照组相近,而51岁—67岁的积分值冬泳者明显低于同龄段健康对照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管袢形态的改变(分别为27%、67%)。说明冬泳可以清除或减少血管内的不利因素,调节管袢周围组织的功能代谢,修复与维持微血管于较年轻的状态,从而延缓人体组织的衰老,达到防病健身抗衰老的目的。 周宇延等采用彩色三维多普勤对冬泳运动员脑血流状态进行研究,比较冬泳组与健康对照组各动脉各期血流速度,结果显示两组有显著差异。冬泳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 平均流速(V)、舒张末期流速(Vd)均明显增高。说明冬泳能加快脑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并认为这可能与冬泳可以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内脏血管灌流以及冬泳引起的应激反应等有关。 1.4冬泳对血液凝集系统的影响。血栓烷(素)A2(TXA2)具有强大的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作用,前列环素(PGI2)是体内合成最强的血小板解聚和血管扩张物质,保持这一对聚集与抗聚集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于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正常流动十分重要,但这两种物质很不稳定,不易测得,周锦华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它们的代谢产物(即TXB2和6-K-PGF1α)之血浆含量研究了冬泳对血管内血小板聚集及抗聚集系统的影响。发现冬泳者的TXB2显著低于对照组,而6-K-PGF1α与对照组的低年龄组相近。说明冬泳运动有抗血管内血小板非正常聚集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冬泳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水平不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提示冬泳对减少中老年人多发的动脉内血栓形成所造成的脑梗塞、心肌梗塞及其它重要脏器的缺血性病变有积极意义。 1.5冬泳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冬泳对血液流变学的某些指标有一定的作用:有人对冬泳者的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前三项有一定下降,后两项有显著下降。说明冬泳对于预防老年人罹患的高粘滞血症有积极的作用。 1.6冬泳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张美桃应用透射电镜对冷水组(4℃和10℃)、温水组(25℃)和对照组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作了观察。结果显示:冷水组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未见损伤性改变。4℃和10℃冷水组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无明显区别,均表现为心肌细胞质内有大量的线粒体,线粒体体积大、分布密集,嵴间基质中有丰富的嗜锇颗粒。心肌细胞内糖元颗粒显著增加,呈簇状或单个分布。而对照组小鼠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和嗜锇颗粒明显少于冷水组,温水组的结果类似于对照组。心肌细胞内的线粒体是细胞氧化磷酸化的场所,也是供给心肌能量的最主要细胞器;而嗜锇颗粒和糖元颗粒都与心肌活动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有关。冷水组小鼠心肌细胞内出现丰富的嗜锇颗粒和糖元颗粒,表明长期的冷水游泳提高了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促进了心肌细胞能量的合成和贮备,有助于加强心肌细胞的活力和心脏功能。冬泳有助于促进机体的能量代谢,减少糖元和脂肪在体内的堆积,所以对高血糖和高血脂患者,冬泳是一项具有医疗作用的运动。 2、冬泳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冬泳健身机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冬泳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人体的免疫能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般性免疫力,后者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发展而成的免疫力,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我国学者们分别从这两方面研究了冬泳对免疫能力的影响。 2.1 对体液免疫的影响。孙庆华等研究了冬泳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他们抽取平均泳龄5.67年的冬泳者和正常对照者的晨起静脉血,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结果显示:冬泳组的血清IgA、IgG均较对照组增高,IgA有显著性差异, IgM较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冬泳可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干扰素是重要的体液免疫调节因子,检测血中干扰素浓度可直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但临床检测较困难,不仅敏感度低,且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2′、5′-寡腺苷酸合成酶是干扰素在体内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一种干扰素调节蛋白,该酶活性的变化反映干扰素的免疫调节功能。诸葛慧贞等[13]对48只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即:、4°C组、10°C组、25°C组、对照组)进行实验,分别将各实验组的小鼠放在相应温度的水中进行每日一次,每次一分钟、持续3个月的游泳后,于静息状态眼眶取血,测定2′、5′-寡腺苷酸合成酶的活性。发现此酶的活性4°C组、10°C组无明显差异,后两组亦无明显不同。但前两组此酶的活性显著性高于后两组。表明适宜的冬泳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并提示长期的冬泳将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提高机体对环境的应激能力。 2.2 对细胞免疫的影响。王晓稼等[14]研究发现冬泳能显著性地提高机体的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而且能显著提高外周血中NK样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和CD16+抗原表达单核细胞(CD16+)的比例。5年以上冬泳者的NK活性明显高于5年以下冬泳者,而NK样细胞两者无明显变化。作者分析其机理,认为冬泳者NK活性的升高并非仅仅通过对NK样细胞的简单动员或产生增加,还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和一系列细胞因子对机体免疫网络的精细调节实现的。黄春芳等研究也证实长期海水冬泳可使周围血中淋巴细胞数升高。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是一种免疫活性细胞,是担任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E玫瑰花环是T细胞的独特标志。活性E玫瑰花结可能是T细胞中对红细胞有高度亲和力的亚群,临床上一般用总E玫瑰花结百分率或绝对数反应有活性的T细胞数。仆一夫等通过对E玫瑰花结的检测研究了冬泳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他们对18名3年以上泳龄的冬泳者和18名健康对照者在安静状态下、冬泳者进行40分钟冬泳后即刻常规取血进行检测。用血球计数仪测定活性E玫瑰花结(EA)、总E玫瑰花结(ET)以及两者的百分数EA%、ET%。结果显示:安静时冬泳组EA%、ET%数大于对照组,EA、ET比对照组大,差异非常显著;冬泳者冬泳40分钟后即刻较安静时EA%、EA、ET数增加,有显著性差异,ET%增加,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冬泳组的活性T细胞数和T细胞总数比对照组多,进而说明冬泳组机体细胞免疫力比对照组强。 3、冬泳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王杰等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冬泳者进行了冬泳前后的一些激素测定,结果发现男性冬泳者的睾酮(T)水平、女性的雌二醇(S)水平与同性别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说明冬泳对内分泌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王宏等测定了50例冬泳与非冬泳老年男性尺桡骨骨密度(BMD)及血清Ca、P、睾酮(T)、雌二醇(S)、骨钙素(BGP)、皮质醇(CO)的变化,结果表明冬泳组BMD、T、E、BGP显著高于对照组,CO、血清Ca、P无明显的变化,冬泳组T、E和BGP与BMD呈正相关。说明冬泳对老年人骨代谢的内分泌功能有较明显的促进和调节作用。 4、冬泳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潘志军等研究发现老年冬泳爱好者安静时及一次定量冬泳后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浆MDA含量低于对照组。提示冬泳可以提高老年人红细胞SOD的活力,降低机体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组织的损伤。但冬泳如何提高老年人红细胞SOD的活力,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游离铁(FI)可促进氧自由基产生,而氧自由基可启动脂质过氧化,最终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张缓[19]等研究发现冬泳者血清铁(FI)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冬泳运动并不因降低FI而导致贫血,反而因降低FI使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从而减轻了动脉内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故冬泳对预防中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病是一种理想的健身运动。
5、冬泳者的应激反应与适应 纪锦和分别在95年与96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每个月选择较低水温的一天,收集研究对象的24小时尿样并用荧光法测定正肾上腺素及用以估价皮质醇的17-羟皮质类固醇(170-HCS),发现冬泳者在15℃水温下锻炼,应激激素正肾上腺素及皮质醇(通过170-HCS显示)都有显著增高,而参加其他形式锻炼非冬泳组这两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说明刺激源-低水温能引起交感激活,使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研究还发现坚持3年以上锻炼的长期冬泳者12月、1月两种应激激素升高,2月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当年冬泳者10月-1月两种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长期冬泳组,2月、3月测定结果与长期冬泳组无明显差异。说明长期冬泳者应激反应在12月产生,持续2个月,而当年组10月份即进入应激过程,持续4个月。2月份两组均出现适应反应。充分说明长期坚持冬泳的锻炼者其应激的适应性要比当年组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冬泳人在冷环境中锻炼,首先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长期不断的锻炼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会产生适应,表现为应激激素的分泌相对下降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并显著高于普通人,这可能是冬泳人精神状况较好、活力较强的内在因素。
6、冬泳人的反应不安全期 由于冬泳强烈的寒冷刺激,如果冬泳运动方法不当,可能会给人体带来伤害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桑进报导了一例既往无心脏病在一次冬泳过量后诱发心绞痛伴ST段抬高的冬泳者,后经调整运动量未再出现此现象。说明冬泳锻炼一定要注意运动量,以防发生意外。近年来,有泳后发生意外事故的报导,为了探索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龙静玉经过研究发现冬泳后存在反应不安全期。他从纵横两个方向对冬泳锻炼及非冬泳锻炼的40岁-50岁人群进行了锻炼前后60分钟内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光反应时和握力测试。经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在水温为15℃以下锻炼会出现机能下降的反应,表现为握力下降,光反应时延长,但由于冬泳应激反应的出现,冬泳人的精神状态是好的,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冬泳人较容易出现机能状态与思维过程不统一的现象,这就是反应不安全期,约为40分钟。龙静玉认为冬泳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在冬泳后必须注意合理度过反应不安全期,防止在冬泳后的40分钟内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 纪锦和通过对冬泳者出水后的心率、血压观察寒颤组与非寒颤组的变化情况确定了冬泳的安全阈,即出水后5-10分钟所测得的腋下温度能达27.4度作为标准。 正因为冬泳后存在反应不安全期,以及冬泳对人体引起的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如何因人因时制定合理的冬泳运动处方成了研究冬泳的最终目的。有人[24]曾尝试制定了冬泳运动处方,但较简单。要想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出灵活合理的冬泳运动处方,必将有赖于运动生理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多学科发展和合作,因此可以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将很复杂也很慢长,有待于学者们的共同努力。 冬泳健身要因人而宜科学适量
大连72岁的退休内科主治医师陈涌泉8年来坚持冬泳,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科研跟踪,通过医学仪器对自己和周围的伙伴进行跟踪监测,积累了大量的冬泳科研数据,整理写出了数十篇科学冬泳健身的论文,从科学冬泳、科学健身等方面义务为冬泳爱好者做健身指导。他说,冬泳的学问很大,简单说来,就是要因人而宜,科学适量。 陈涌泉说,冬泳最大、最明显的好处是能够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但选择冬泳健身,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就是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疾病及程度有一个完全彻底的了解,那些常年不做身体检查,或患有隐藏性疾病的人或许会因运动而导致病情加重。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才是有益的。他举例说,像三期高血压患者、急性冠心病患者、过敏性体质者、精神障碍者、外伤或有炎症、酗酒等人群,最好不要选择冬泳运动健身,否则会导致疾病突发而死亡或伤害身体健康。 陈涌泉认为,冬泳切忌跟着感觉走。经过多年的运动实践和观察研究,他发现有不少人在冬泳或其他体育健身活动中往往陷于这样的误区——“只要感觉好,能游多少游多少”,“有病去冬泳,冬泳治百病!”,“运动量越大、出汗越多、对健身越有益”……陈涌泉说,人们一旦陷入这些误区,就往往会凭着感觉去从事运动健身,逞强、不服老,往往适得其反,每年都有人因盲目运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这是沉痛的教训。 陈涌泉认为运动健身重在科学。他说,有的人冬泳游了10年,身体素质提高并不明显,疾病仍然反复,这说明他在运动量或运动形式的把握上有问题。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如果采取大运动量会使身体负担加重,加重病情,但无论健康者还是病患者,都要循序渐进,通过逐渐加量慢慢调整身体,不要试图一口吃成个胖子。 陈涌泉建议冬泳初游者应当从高水温开始,逐渐适应,坚持不懈,同时提醒冬泳爱好者要注意饮食平衡,还向冬泳爱好者提出了“四游四不游”的建议,即:游晴不游阴,游雪不游风,游雨不游雾,游清不游混。 综上所述,冬泳的作用简述如下: 1.冬泳对高血压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增强了心肺功能; 3.改善人体微循环的功能,延缓人体组织的衰老,达到防病健身抗衰老; 4.对减少中老年人多发的动脉内血栓形成所造成的脑梗塞、心肌梗塞及其它重要脏器的缺血性病变有积极意义; 5.对于预防老年人罹患的高粘滞血症有积极的作用; 6.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