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8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甘新之行话见闻》(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9 0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甘新之行话见闻(一)fficeffice" />

—河西走廊上的瑰宝—

木头

 

绸之路和古代西域是我心中一个神秘的地方,河西走廊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敦煌石窟中的壁画飞天也只有我想象中的美丽;大漠孤烟、沙漠驼影、清泉绿洲以及深眼高鼻的古突厥人,是一幅幅漂亮的画卷,今天的甘肃和新疆就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古甘州、肃州和西域,这是我早已心向往之的地方。六月份,几位朋友相聚,一位在新疆工作过的同事提出回新疆回访老友,想约几个同伴前往,我欣然同意,很快,到了八月份我们便成行了。

 

我们参加了旅游社,从郑州乘特快卧铺,一夜和一个白天的时间就到了嘉峪关市,安置好住处以后,我和同事便漫步嘉峪关市的街上,看了夜市和街景。不愧是一个全国先进的旅游城市,街道宽敞干净,路旁的树木、花圃、草地在路灯和霓虹灯的映照下,五彩缤纷,流光溢彩,繁华美丽但没有内地城市的那种喧嚣和浮躁;第二天一早,我们又沿路走来,看到一条穿过市区的水渠,渠内流水清澈见低,这在内地城市实极少有的。早饭后我们一行乘坐一辆中吧,在导游的带领下去到离市区十多公里的嘉峪关城楼参观。

 

这座历史名关是早已知道的,可都是在图片上、电视上的片段印象,今天能亲临其景一睹雄关的风采,心里非常兴奋,相机从不同角度记录下了这个古关隘的风姿。嘉峪关是明长城西端的起点,丝绸古道上的重要关隘,雄峙于祁连山和黑山之间,大部分建筑为干打垒,关门进处城楼上方有一块很大的匾牌,上写“天下雄关” 四个大字,整个城楼群分内城、瓮城、外城,高十多米,占地四百多亩,伟蔚壮观。南北的长城像一个巨人伸出的两只手臂,揽在了祁连山和黑山之间;可惜按旅行社的安排,我们没有时间走到这两只手臂的尽头,去目睹另两个著名景点:“长城第一敦”和“悬臂长城”了。



图表 1     嘉峪关城楼



图表 2  蜿蜒于山颠的悬臂长城

 

下午两点,我们乘坐大吧赴下一个目标:敦煌。这是我心中一个神秘而神圣之地,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买了个口琴,口琴的的牌子就是“敦煌”,上面有仙女飞天的图案,很美,只是以后学了地理和历史才知道敦煌石窟的价值和意义;敦煌的莫高窟是我国第一批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汽车一路西行,不久就看到汽车是行驶在一片茫茫的黑色石子的大地上,地上虽有稀疏的枯草,但给人的感觉是一片不毛之地,原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戈壁”;亲临其境,才纠正了我概念上的两个错误:一是我原以为戈壁就是沙漠,现在知道不是细沙,也不是砂粒,而是些拳头大小的石块,这些石块就像被黑色的胶泥粘结在了大地上;二是我原以为只有新疆才有戈壁,原来进入甘肃的西北部就有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汽车在这种公路上行走,少有尘土,也不怕司机不小心把车开出了道路,即使出了“轨”,也就像进入了个无际的大广场,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晚上八点多钟我们到了敦煌市,这是个小城市,倒也干净,比起嘉峪关市,好像多了一些喧闹,可能是游人太多的缘故吧。 我们入住酒店之后,也没有上街闲逛,很早就睡了,一心只盼望着明天的旅游大餐:看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莫高窟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大泉河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背西向东。石窟的开凿始于前秦的公元366年,从十六国一直持续到元朝共十八个朝代,是我国四大石窟中中开凿最早的一个。据说在公元366年,一个叫乐博的和尚,云游至叫“三危山”的山峰上,正想找个地方栖息,突然看到了奇景:对面山上金光灿烂,霞光沸动,对面这座小山在三危山的东面,西面的晚霞与之遥遥相对,和尚深信这是佛光,他突然有所感悟,要在对面这座山上凿窟造像,不久乐博和尚的第一座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时宣传他的奇遇,远近信士纷纷前来朝拜圣景,年常日久,一座座石窟也就开凿出来了。

 

当我们来到莫高窟跟前的时候,看到的是在一个绵延数公里的沙砾石质的山上开凿的一个个石窟,据说有750多个;石窟有大有小,里面从墙壁到洞顶都有彩色壁画,人们熟知的“飞天”和“反弹琵琶”就是壁画中的奇葩;“飞天”是佛教中称之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香异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他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向古印度腾云驾雾的仙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所以,一提起敦煌,就想起神奇的“飞天”。



图表 3     莫高窟

 

不少石窟中都有泥胎彩塑的大佛,最大的竟穿透了山顶。导游员在讲解着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及这些彩画的文物价值,我却在思考古人为什么会在这偏僻而荒凉的地方开凿这些洞穴,这个问题在我后来看到的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公元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和西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当时的敦煌正处于丝路南北中三路的交汇点上,当年是一个繁华的都市,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传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这些开凿大都是个人投资,是对佛的虔诚表现。




图表 4    敦煌莫高窟

 

这些石窟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藏经洞”,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在上个世纪初,经管敦煌的竟是一个姓王的道士,他叫王圆箓,原是湖北麻城的一个农民,逃荒到了甘肃做了道士,后又辗转来到了敦煌,这些已经荒废了的石窟成了他的落脚之地,1900526日清早,王道士正在清除一个洞窟里的积沙,没想到洞中的墙壁上裂出了一道缝隙,他好奇地将缝隙撬开,却发现这原来是一个洞中洞,里面满满地盛着古物,他不知道他打开的是一个轰动世界的门户,一个盛着辉煌灿烂文明的宝库:有着四、五万件手写文本文件及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的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这个没有文化的道士当然不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但此事传开,却引起了欧美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的注意,他们不远万里,风餐露宿纷纷向敦煌赶来,只用几个银元或随身带来的商品便从王道士手中买出很多文书经卷成车成车的拉走了,运到了巴黎,运到了伦敦,运到了比得堡,运到了东京。据说藏经洞里的文书经卷上的文字有汉文、梵文和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是研究历史、宗教、人文、地理、民族的珍贵资料,这个姓王的道士只从外国人手里换回了几个小钱,便大方地把这些无价之宝送给了外国人,现在,这些文物大都存放在外国的博物馆里,所剩无几的文物除了极少数在我国的博物馆里以外,大都散落在民间,几经战乱,这些东西也遗失殆尽了。现在,我国的敦煌研究者还得靠国家大量的外汇去向人家购买复制的敦煌文物的微型胶卷。我眼前的这个藏经洞,已是空无一物,有七八平米大小;因为其金贵,游人是不能进去的,只是洞口竖了一个“藏经洞”的牌子,就像一个久经风霜的老人在诉说着经历的苦难。

 

敦煌,我心中的梦,我终于见到了她那饱经沧桑的面庞,她依然不失风韵,依然显出她那高贵的气质;我读不懂一千多年前开凿的洞窟中塑像和壁画的深邃内容,那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事,可我记住了上个世纪那段历史,那是我们中华民族心上的疤痕,是我们民族永远的伤痛。

 

                   2007.8

 



[此帖子已被 木头 在 2008-6-9 9:12:04 编辑过]
2#
发表于 2008-6-9 12:17 | 只看该作者
敦煌,我心中的梦,我终于见到了她那饱经沧桑的面庞,她依然不失风韵,依然显出她那高贵的气质;我读不懂一千多年前开凿的洞窟中塑像和壁画的深邃内容,那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事,可我记住了上个世纪那段历史,那是我们中华民族心上的疤痕,是我们民族永远的伤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6-10 17:3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拜读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6-9 21:01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太棒了。向你学习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6-9 23:20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请把你的多篇游记,逐步发到网上。让我们欣赏学习!有机会能否与你同游好河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6-9 16:48 | 只看该作者
木头的笔下功夫太好了。写得太棒了。向你学习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1:55 | 只看该作者
香菊子,你好,谢谢你的鼓励,我还有多篇游记,假若朋友们愿意浪费时间的话,我就逐步发到网上。在此谢谢你和朋友们。木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9 02:39 , Processed in 0.03738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