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3|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初冬的日子又闻白玉果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0 0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11月9日)绵阳又迎来了初冬季节的小阳春,下午我和几个朋友一起驱车来到离绵阳不远的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白玉村可不简单,是全国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也是勤劳致富的水果之乡。这里春末夏初有枇杷、樱桃、草莓,夏秋季节盛产葡萄、桃、李、梨、西瓜,冬初季节盛产各种蜜柚、柑橘等。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7:4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迎冬[/B] 发表: 不知记错否,鼠哥说到过白银条山镇。江油我可去过二次,在电厂游泳池耍了一下午,去过太乙村,去过石磐龙洞,去过(斗团)山,去过李白故里纪念馆。好地方--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引人入胜!

不错,我去过甘肃白银(有亲戚在那上班),去过甘肃景泰一条山,而且不止一次,现在变化太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15:0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蓝鸽[/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翻江鼠[/B] 发表:





 

挺诱人啊,硕果累累,大丰收了

[/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4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海底森林[/B] 发表: “发展才是硬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34 | 只看该作者









柚树与我一样,被压弯了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49 | 只看该作者



这路边长的是什么,得下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5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火”树高不到1.2米,果实累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23 | 只看该作者



白玉果木技术服务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21 | 只看该作者



白玉村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52 | 只看该作者






噢,这就是“不知火”。

[此帖子已被 翻江鼠 在 2008-11-10 13:26:39 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5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名字,怎么能与水果挂上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40 | 只看该作者






巴蜀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5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颖河居士[/B] 发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他们的产业结构是优化的新农村经济,他们有一个好的班子,是农民的带头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45 | 只看该作者



果木成林的地方一定有鱼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28 | 只看该作者






枇杷已经挂果(10月开花、5月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0:09 | 只看该作者



真不贵,10元钱3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19 | 只看该作者
     8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四川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沟沟坡坡、田里墁下,一片片望不到边的枇杷林、葡萄架,一片片浓得化不开的绿意,一个个挂满枝头翠绿的柚子、玛瑙般的葡萄,还有那一幢幢错落有致掩映在葱茏林木中的小楼,展示着白玉村老百姓日子的殷实与安宁。
    白玉村又叫唐家坪,位于四川江油最南端三县交界处,十几年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落后村,198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66元。 当地有民谣说:“有女不嫁唐家坪,红苕芋子胀死人。”这些年,白玉村走上了致富路,199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86元,高出江油市平均水平1000元。
    问起脱贫致富的缘由,正在柚子园修枝的谭志友由衷地说:“要致富,靠党支部;要想富得快,全靠党员带。党支部是我们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白玉村土地贫瘠,水源缺乏,农民劳累一年,连温饱也解决不了。1987年,当过基层干部的邓怀才贷款2100元,建起了4亩葡萄园。第二年,刚摘下的3.5公斤葡萄拿到绵阳卖了31元,这在村子里简直引起了轰动。
    村支部决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带领乡亲们发展以优质水果为龙头的多种经营,带领白玉村人脱贫致富。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种水果浪费土地”,“卖不脱能当饭吃?”许多人怀疑、打退堂鼓。怎么办?党支部鲜明地提出,村里的党员、干部都带头种果树。结果,党员们先一步摆脱了贫困。
    党员富了,干部富了,老百姓怎么办?党支部没有撇下老百姓。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是党支部的奋斗目标。党支部及时地引导村民学习邓小平理论,党员干部天天跑农户家,讲白玉村的现状,分析各家的实际情况,又带上几十个村民代表到成都参观果园,到市场买水果。嘴皮磨破,口水说干,使大部分村民接受了村党支部的决定。1994年,村党支部规定:党员干部必须通过培训和自学,掌握1—2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发展一亩以上的专业项目,帮带一户农民脱贫致富。他们把这“三个一”作为考核党员干部的主要内容,使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有了具体的形式和目标。 党员干部们为群众买苗、打窝、修枝,果熟季节四处奔波推销。在白玉村与大自然抗争摆脱贫穷的道路上,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村民称赞说:“咱们村没有一个闲着的党员。”
    贫困户谭显忠兄弟5个,仅有2间草屋,日子过得凄惨。1991年,先富一步的邓怀才掏钱买苗,帮助他在7分地上种下380株葡萄苗。这380株葡萄每年收入1万多元,谭显忠盖起了楼房,1997年又买了摩托车,去年还装修了房子。如今,谭显忠已是马角镇聘请的果树技术员。谈起家里的变化,憨厚的他反复只说一句话:“没得党支部,哪有我的今天喔。”村主任税清佐上任以来,为群众跑种苗、跑化肥、跑市场,骑坏了5辆摩托车。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回报,目前全村已有5600多亩、60万株的优质水果。1999年水果总产量达2100多万吨,产值657万元,农民纯收入的70%来自水果,白玉村的水果卖到了成都、新疆、满洲里。白玉村被江油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示范村”,成了一片投资的热土,1994年至今,已有18家客商投资2200万元在白玉村搞农业开发,开发面积达3400亩,为白玉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白玉村富了,楼房、汽车、摩托、电话、手机这些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东西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收获的又何止是金钱!
    在白玉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干群关系十分融洽。去年党支部改选时,村支书邓怀才以全票当选连任。村里要求入党的人数不断增加,6年来共发展党员24名,平均每年4名。全村学文化、信科学蔚然成风。党支部牵头成立的果品科研所,培养出了50多名“土专家”。全村182人参加了“中华函授大学”和“绿色证书”工程培训,93人取得了合格证书,48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1996年,村里最信神的刘恩富大爷带头封了小庙,把它改成了卫生站。去年刘大爷又发动群众集资9万元,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礼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请城里的文艺队来演一场。6年来,白玉村无一例超生,未发生一起治安案件,满山遍野的果园都没有围墙、栅栏,1999年村里撤消了闲置的治安室。邓怀才说:“我们以经济发展为切入点抓思想政治工作,用经济的发展来促进各项工作,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告别白玉村时,记者看到一幅巨大的白底红字标语:“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幅标语是用瓷砖砌在墙上的。这条标语叙述的道理,已深深地刻在了白玉村老百姓的心里。 
    《人民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0:03 | 只看该作者






我想摘一个品尝,可惜还没有成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9:44 | 只看该作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1 18:52 , Processed in 0.05205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