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是一种群体性动物。当公鸡发现了食物,它便会发出叫声呼唤妻妾们前来分享。如果发现的是蚯蚓或者豆子这样的美味,它的叫声频率会比较高;反之,发现吸引力不高的米粒时,它的呼唤频率便会较低。2 `, n6 R* ?( N- |+ O
o1 I0 F+ O8 z3 U# V 至于公鸡打鸣,鸡语专家告诉我们,那是一种“主权宣告”,一方面提醒家庭成员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警告临近的公鸡不要打它家眷的主意。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佛洛等人尝试解码公鸡的打鸣声。经过录音和分析,他们发现雄鸡的鸣叫与它们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密切相关,雄激素水平越高,鸣叫声越洪亮。4 H8 a' Z3 o; C, n
9 y/ T. s" }5 _ “牝鸡司晨”就是母鸡打鸣。这是由于母鸡体内只有左侧的卵巢输卵管发育,右侧的保持着未分化的状态。如果它左侧的卵巢发生了故障,右侧那个未分化的卵巢就会发育成睾丸,并且产生雄激素。在雄激素的催促下,母鸡就会操起司晨的任务来。
; y0 q7 t( ]& T I, r9 T, V
6 m% |0 d# t+ ~% C3 l7 E0 R- K' v 绝大多数鸟都是夜盲症患者,鸡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夜里鸡都在睡觉。鸡的大脑里有个“松果体”。松果体可以分泌一种称为褪黑素的物质。只有伸手不见五指,松果体才会分泌褪黑素,如果有光射入眼睛,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也直接控制鸟类的歌唱。晨光乍现,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鸡便不由自主地“司晨”;一年之中,当白昼渐渐变长,鸟儿体内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它们便开始“叫春”。
: U. W0 I! c+ s" k& M$ P K( S$ M' b8 T
到了战乱时候,被声音和火光惊扰的公鸡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于是古人以“雄鸡夜鸣”为战争的凶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