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再次点燃
初夏天亮得早,而且这一天是艳阳天。
天津塘沽轻轨车站的站台上,一对充满活力的中年夫妻,穿着得体光鲜,携带摄影器材在等待着开往市中心的第一班轻轨列车。今天是黑龙江兵团46团天津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的纪念日,战友们相约聚会。妻子放下疼爱的孙子,先生再排一排手头事情的轻重缓急,这些都可以暂缓,战友聚会一定要参加,聚会的同时先生还要受托为活动过程拍照。
离聚会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在银河广场上,原九十中部分同学的身影已经进入摄像师的镜头,她们要完整记录聚会的过程;原中山门中学的不少同学也提前来到聚会酒店的门前,广场街道为之振奋起来。人们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从天津市的四面八方,三三两两地向目的地集结,激情即将点燃。
几十年没见面的战友,一见面就是拉手、拥抱、雀跃,哪里像年届花甲之人的举动。
说了好多好多的好话,刚刚叫开酒店的大门,一位战友不说话,面部没有任何表露,径直走近我,真怕怠慢了战友:“你一定是老战友,请问你怎么称呼?”他就是不说话,我难堪,看到他身后跟过来战友,“啊!胡金玲—我的炮班战友。”我习惯叫他“大玲”,“我到底要看看你能不能认出我。”握手、拥抱,彼此用拳头敲打,不知哪里得来的见面礼节。
“我们都老了。”我摘下遮掩稀疏的帽子“头发掉了不少,白了不少,你比我年轻。”大玲说“都一样啊,我身体不好,高血压。”认出了胡金玲,当然就叫出了他身后的刘国耀,刘国耀爱称“老疙瘩”,当年与大玲形影不离,四十年过去了,他们竟然还在一起。
“你认识他吗?”这回得仔细端详一下,一个战友在马号铡草的镜头浮了上来,“二哥!当年在畜牧棑喂马。”战友爆笑。可是他认不得我了,这回尴尬属于对方,一比一扳平。
项炳奎来了,十几年前见过一面,他习惯叫我老班长,彼此相认没怎么费事,但是他介绍张丽让我感到有点突然,张丽是我们值班三连女排的,过去也认识,但我今天才知道他们成了夫妻。
有的人提名字不认识,说外号很熟悉。管理股“耳朵”就是这样,他在兵团赶马车,足球踢得好。
曾经的机关食堂管理员天津知青李世荣、炊事员上海知青张爱珍夫妻一起来了,去年聚会小张没到场,他们果然爱在了一起。修理厂的齐齐哈尔知青牛向武来天津十几年了,过去也熟悉,爱人也是天津的,现在才和大家联系上。
聚会设计了大会发言、文艺节目、看回访兵团录像片,结果都虎头蛇尾,大家多年未见,选择的就只有自由交谈,而且口渴了也不知道找水喝。
我们在天津战友上山下乡四十周年之际,没有选择搞庆典,没有做横幅,没有请媒体,没有向外地战友发出邀请,没有集中接待,没有“化缘”拉赞助,我们自愿、自主、自律,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我们没有搞什么知青文化研讨,更没有介入“知青上山下乡方向对不对”,“青春悔不悔”的话题讨论;我们只搞了联谊活动,联谊活动的主题是,“追溯青春岁月,为友谊而来,为快乐而聚” 。
参加联谊活动的一百七十人,不分籍贯属于天津,还是齐齐哈尔、哈尔滨乃至兵团当地,黑龙江兵团四十六团是我们曾经共同的家。
午餐会结束,大家到银河广场合影留念,彼此手握着手,依依惜别,我们这些永远的朋友相约期待着明年的再见。
[ 本帖最后由 冰团战友 于 2009-6-1 18:3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