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9|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朝佛麦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9 1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石窟观佛,始于刚参加工作不久。
    1970年代初,受单位派遣,到大同学习喷漆技术。在云冈,第一次见到了那一座座高达十余米的坐佛。心想,如果佛能站起来,该有多高啊!
    前不久,到甘肃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游览,就见到了站立在山腰间的大佛……
    麦积山因山形酷似农人秋收后堆在场院里的麦垛而得名。它位于天水市东南35公里的秦岭山中。据文献记载,后秦羌族王朝开始在此山凿窟造像,创建佛寺。西魏时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皇后乙弗氏死后,就葬于此山窟龛中。后经历代修缮和雕凿,直至今天的规模。麦积山现有窟龛194个,在七八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层层相迭,上下错落,密如蜂房。内有雕塑72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由于麦积山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故以精美的石胎泥塑著称于世。被雕塑家刘开渠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19 16:09 | 只看该作者

    头一晚,宿于麦积村一个叫松竹林的农家乐庄园。6月1日清晨,出门遇到醒得更早的异姓兄弟许志宏。俩人不约而同,趁同伴们还没起床,去石窟一游,权当晨练。
    出村口向南,见一距石窟“2KM”的路标。沿途,只见林荫密闭、溪流淙淙。“秦地林泉之冠”,名不虚传。麦积山色若黄砂,略显紫褐。道路两旁孤峰无数,每一座山峰壁间都有天然岩洞。不知不觉,过一村,越一桥,2公里路程早该过了,到达的却是售票处和停车场。售票处无人售票,停车场也无车停放。许多游人在路边等候,欲坐头一班游览车去石窟参观。平日习惯于徒步攀山的我们,继续往石窟方向走去。周围寂无人声,只有鸟语啾啾。又前行2公里左右,才真正进入景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19 16:10 | 只看该作者

    志宏不识篆刻,误认“石窟”为“后窑”。上坡,路边树木更密,遮天蔽日,“窑”门不知还有多远。见栅栏上搭有一架铁梯,俩人攀越而进,把自己投入茂密树丛之中。行不远,见崖脚下有栈桥可上。正拾级而进,值班室内一睡眼惺忪的保安伸手拦阻,方知这是出口。是我们违规抄了近道。上山观佛的进口,还在瑞应寺方向。东去瑞应寺,抬头忽见三尊巍峨大佛,慈眉善目,极目远眺。到进口处,又有三尊大佛,神态安祥,直立壁间。大佛皆呈立姿,高约20米左右,不知凿于何朝何代。心想:壁上大佛已如此可亲,窟内菩萨更该可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7-19 16:13 | 只看该作者

    参加工作以来,从云冈、晋祠、彬县、敦煌、龙门、大足、乐山……,一路走来,从早期的坦臂露胸式,到后期的戴帽披袈式;从魏晋时的“胡貌梵相”,到唐宋间的“丈夫之态”,石佛、泥佛、铜佛、玉佛、金佛,观佛无数。总感觉佛面似曾相识,大同小异,绝无亲近感。
    比如多次去云冈石窟,知道这里最早的“昙曜五佛”,就是仿照当朝的皇帝雕塑的。他们分别是北魏的平文、昭成、献明、道武、明元五帝。云冈石窟的其他大窟大像,代表的也依然是皇帝。就连龙门最大的一尊佛,不也是以武则天为原形吗。可是在麦积山,窟内雕像,神情各异,千姿百态,精彩纷呈。无论是佛像、天王,还是菩萨、弟子,或结伴而行,或交头接耳;或低眉含嫣,或俊俏活泼;有的在招手致意,天真可爱;有的如老友重逢,期盼多时。均栩栩如生,呼之即出。闪耀着人性光辉,充盈着生活气息,堪称人格化、民族化的佛世界。按当地村民的说法,“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为了雕凿这些塑像,工匠们搭起栈桥,高空作业,挥汗如雨,备历艰辛。可以说,这里的座座佛像,洞洞窟龛,都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托着他们对后人美好的祝愿。麦积山大佛,正是百姓苦乐生活的真实写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7-19 16:16 | 只看该作者


    雕佛不易,观佛也不易。行走在“凌空穿云”的十二架栈道上,感慨先民的创造,也喟叹时空的无情。据史藉记载,唐开元二十二年大地震时,东西壁间的六座立佛之间曾发生大面积壁面塌毁,不知有多少佛龛随之灰飞烟灭。麦积山最高处的上七佛阁,气势宏伟,当地人称为散花楼。该楼竣工时,北周大文学家庾信曾为撰写铭文。铭文与石窟齐名,全国仅此一例。晴空之时,站于此间,扬手撒花,花瓣会随着上旋的气流越飘越高,直上九天。当然,大清早我们不可能有此享受。站在麦积山上,心中回荡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烟云袅袅,如梦如幻,历尽恩泽,心思回报,心境忽如朝阳升空,恰似同学少年……
    返回松竹林,尚不到十时。循迹而至的同伴们,正准备坐车进山。



[ 本帖最后由 赤条条1 于 2009-7-19 16:3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7-19 16:24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吗?唐僧西天取经,历经艰难险阻。我们此次西行近万公里,年龄相差二十余岁,阅历不同,职业各别。路程中虽然风光无限,却也险象环生。昼越七十二拐,夜行唐古拉山口,阴云沱沱河,丽日格尔木,车友们相互鼓励,谨慎驾驶,齐心协力,才得以到麦积山舒心赏佛。
    在天水市,我们观瞻了伏羲庙。离麦积山不远处,有座神农岭,是炎帝神农氏的祖居。与高耸在老顶山巅的炎帝是一脉先祖。突然间,我们觉得秦岭与太行之间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同一个祖先,同一页文明,使素昧平生的我们走到了一起。晨曦里,朝佛麦积,我们感到除了报效祖国的一腔豪情,一时介蒂,平生块垒,皆成虚空。

   
  西行归来,一直想写一写观佛感想。以上拙作,请泳友们挑刺,以使他正式刊发时能令人满意。


天水伏羲城

[ 本帖最后由 赤条条1 于 2009-7-19 16:3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7-19 22:45 | 只看该作者
羡慕赤条条的旅行,感谢你把照片带回来,让去不成的人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7-20 22:09 | 只看该作者
艰难西行,朝佛麦积。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7-25 19:15 | 只看该作者
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7-25 19:32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7-25 19:54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路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8-1 08:2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感到除了报效祖国的一腔豪情,一时介蒂,平生块垒,皆成虚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9-4 0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9-6 17:2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9-30 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3-8 1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3-9 08:25 | 只看该作者
文笔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3-15 22:38 | 只看该作者
“烟云袅袅,如梦如幻,历尽恩泽,心思回报,心境忽如朝阳升空,恰似同学少年……”
  好优美的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1 04:57 , Processed in 0.05082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