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80|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小知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1 0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脏】心、肝、脾、肺、肾
' B3 n& O3 V6 U- M9 {- N0 _【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2 P7 r2 v3 m( ~8 C: E7 Q! E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7 h  e, s" X! x2 {* H【五常】仁、义、礼、智、信
2 t2 w6 r4 f% I0 N6 E+ H$ T7 o【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 }3 B8 C- V  [! R( S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 a# v3 j+ x( M+ P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4 X# K+ u, h5 p9 G7 S【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 U, H- H  a, u7 t! N
【五谷】稻、黍、稷、麦、豆
2 [" M( z2 W$ x) s【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3 o4 k4 E5 M  I. S4 o+ g& `. v: V; v【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 a( S0 j! W1 L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彩】青、黄、赤、白、黑 ' G4 I" g, ?" }% a2 q
【五音】宫、商、角、徵、羽
5 u3 {9 ^2 B3 {6 C& J【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 C: |, N% H- B6 ^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 J' l$ ?8 G, A# c5 S! R, {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 \6 V  z8 |( c% r* C6 y, b【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Y' W$ F8 k/ r% @' x【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 ]3 t$ G- p$ d4 Y! h# J0 x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 e9 V8 E5 \8 h1 U) `- P! C( S【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M+ ^  {8 h1 U& U4 e3 O6 E' C【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 |1 M" Y4 ]* n【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 ?) d' z$ i0 c$ e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 ]5 B  p7 l3 k1 r# b/ F【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 I3 H6 d1 O( a+ k. B【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 l; G9 Q' I; ]* m【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 k! y/ {' Q6 I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 v5 F5 b. h( b: W3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 X# n  [5 [3 ]. T8 V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 I+ i  u( F0 S1 e/ ~9 {% ]3 r2 M4 P【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 P1 ~1 ?$ ~8 R' \2 a+ g2 G( t【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 D9 L+ Z3 I7 o* H: h9 X【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2 A" V- v- A5 b1 w【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8 r- T8 h1 O, F  l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9 ^5 E" K3 p# ^# G【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 p* U7 o8 @1 d" w- {( v【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 ~5 d0 y4 [/ z【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 Y+ U/ U( x2 a$ [  u8 S" `0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 [+ `: G  d- T8 e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 Z% B6 J  r# r# t6 S【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 n7 z: m7 A1 t. _, ?% L/ y5 j9 Q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 q/ Q6 ^" w5 f0 z: s/ {( C
【五行】金、木、水、火、土 $ u/ \9 J) V, L2 r3 M1 B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5 `* t9 O; ^4 \0 j* {/ N2 P0 V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0 I/ A/ `' G6 l; P) T【五帝】五帝有五种说法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 w' h- f4 a6 J: p  l$ f  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 z7 A) z; R5 T& S; t2 n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3 Y3 A1 l+ x. f' D& E* z  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5 G) d* L  _$ K* W
  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4 `* p' Q. q' D0 a/ E8 a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 A  G6 U0 F2 L: A' z1 D; t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j+ T0 o' @1 R2 @3 _【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9 c( u7 q5 q. T" d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 s$ r# @% u1 r! y9 l9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 ]- q0 e8 H$ K! G& K2 @! S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0 G# r/ q: T" M9 o* o: l& C【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 m# B) h8 J- n【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 t2 q& O5 p" |- L$ |7 a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 @1 Q0 s$ p8 ], i+ |! _; Z【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 L7 Q8 `& a7 G# ?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 W' C# U. d# p1 |3 L) \[flasht,500,400,360,100]http://flash.1314-520.com/tm/gdjr_3.swf?m=自己的名字&.swf[/flasht]
) z- B& {; x3 U( G【扑克人物】 1 {. d8 u* E4 Q' Y6 {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1 D8 X* D2 H# k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 i0 z) I: k( V/ j; W% N& p/ K) c( X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0 o. |$ v3 E0 T. t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 O* \+ S- f7 _1 z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flasht,500,400,360,5000}p://flash.1314-5[flasht,500,400,260,60]http://swf.wendj.cn/tmflash/0413.swf[/flasht][/flasht]
' m6 b% Z* D; r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2 X. s7 h% c& A" C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 k" G) W- Y% I( B1 R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2 R$ b6 k+ N: q+ J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4 f& Y/ z) I. u1 }% ?  M/ `! E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 a' q2 ]4 s3 N# B6 i1 Y! i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3 k& _5 @9 C- Q: N" x5 L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_9 x0 m  }9 S4 A5 i【十二生肖】
* T* w8 `1 R7 ~/ c; _〖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 m) g7 O; I8 E0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 c1 E# j3 @3 U4 U: w* R/ h〖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 g# ?+ G: L: m' q' T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05:09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小知识(续). ?; [& I  e) Z* V4 B& `! O

  B+ b0 p+ e5 D& {* A2 L# Z  _【年龄称谓】 ; e5 V" o1 ]/ C8 }1 u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4 Y+ i3 {4 q. V$ d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 P1 v+ l2 Q- ]  [4 R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 f0 `3 z, r# m6 b8 h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 G0 \' [8 x# o' o8 b4 h+ i5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m4 [5 f0 n  M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1 Y8 ~9 g' \" J6 Z( [! ^3 ~6 h( c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 d; t! [2 {. B8 O, j% Z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 Z- ]" u' f! a4 {& Q' J6 v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i" d! m' r3 C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2 |- ]/ [# W& e: F( k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 y& v1 B* f2 h0 X& O4 k% P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7 u5 t! O, k2 [6 W1 b- R% ~8 L: ?( j
期颐之年:一百岁
+ U/ U$ o) z8 A  V" d$ g! P! x5 K& P2 }1 W' ~+ L' ?# O5 F$ M/ q8 g
【古代主要节日】 ! I: J+ E; V  E4 O0 q  T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 x* Q9 b' \* c" J* T3 `, S6 Q! F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 ]0 B) `0 W& S- J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 u* F5 v1 y$ e( p+ m+ h: a' G7 Z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 {# q% ^& B# F6 Y+ N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
4 `% `+ s+ e  Z5 F0 H; S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6 M; ~! k. j) o. ^: e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 {- ^' c! G( e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7 d9 ?. w  C. O6 {( p7 b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 M- f7 E3 L6 t9 q% V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 }* h4 E. |+ m1 @+ W: i- a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 h0 M% }( }0 U# t  g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 M0 N+ J0 k' d  F; W% t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9 ?+ x6 {) ?( E0 }' b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 C  e/ H/ q* S. {9 A: S0 d
0 q* P% O$ e* R! D3 {9 J
【婚姻周年】
& I6 X  l: e( ~* p$ V; R3 V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
( l( u$ x- E$ Q" ~" |% k4 j0 U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
! [+ |: d1 L* E$ u5 b9 V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 p$ d; T2 `0 J: d# e. p  ~* B* j8 q
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
% Y6 a! y+ `6 x: m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
% x% F8 k8 b9 x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 F; f& P1 x) Y0 u, Z" F  Q

5 j, J2 O2 \, {. R【科举职官】
- U; i; X5 w! T〖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1 n1 F% ]& z7 [1 ?$ V2 b" ^  N7 ~( h

* e) i6 V! E& g$ x3 l+ c) R【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 Q  {3 ^1 k4 m( R& J& d! N【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9 Z  @) O8 W& S# n+ w; s# h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8 r5 w8 q* e9 V; e" p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 Q# G7 s# J# f' e【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 z3 S, M) K, W8 M: S5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 n; f1 k/ l/ |; C5 u; O+ Y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 k. ~7 U* I" t6 @& H8 x3 J6 s7 d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 \7 R6 p% M1 a5 W& V2 k0 m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 x* F' q( d% k; s$ H4 L: X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 Y# j/ f, _1 U6 Y: U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 x( P1 `+ l8 F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7 l% ^( m( Y6 _. T, J% X; s- M+ `' [% a5 y+ D4 p8 Q. g7 ~# c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8 ?9 x* E2 J4 M

: l4 F% O# c" f! D* q9 q8 \( I9 n【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 `0 W* w: N" U+ u: q2 Q# h  _1 p$ F! \4 {7 J9 v6 {9 z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 n0 ~9 V* p# {7 z- o/ D

  k2 a( ^9 |1 ?/ V- R, K【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 6 B  N2 X# R, t8 Z

' t, S6 {; u; z' @/ c. G% q" O. p【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5 E  R& U- ?1 C* t% @
- K  H* S( P3 d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瑟罗》
* u) I( b6 J6 I; O' E* x  L  A) p+ r

, I: _- B- o: P/ R( z  C4 q! X[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1 05:12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7-21 05:49 | 只看该作者
国学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7-21 0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老猴子 的帖子

冬网金猴
1 j* h, ^. N8 C9 |  U; N' Y. d# {4 `帖帖献宝4 G' q6 @0 P$ F: k9 x" \; M
有您为友$ Z  Z9 H% C$ G7 [) D* L1 C4 N
好好妙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7-21 14:16 | 只看该作者
跟着老猴子学知识,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0:44 | 只看该作者
全球国家知多少
. S# n; b. c: {5 \4 |) _6 r* V
5 @7 r) |$ S/ [1 o" v! N5 z
- _( h3 v1 ]0 K0 z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 具体分布如下:
1 T, l+ N9 u5 T7 A5 X6 n+ ]
7 A, [3 n. C( ^! g5 O
6 D) t, T, {7 J1 F6 O, X    亚洲(48个国家) % r+ y% F$ F- S! n* Z/ m# Q/ m
东亚:(5)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 a/ F9 k* }4 \; ^% c) ^+ n" i) f东南亚:(11)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 M# P, ~! Q9 C; `. y
南亚:(7)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 }) e& m" Q  U6 V- r1 N1 J# n3 b中亚:(5)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3 A5 k) {2 f5 J西亚:(20)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 ! ^; a3 |# A  _2 o0 Q
注:锡金现已并入印度成为其一个邦,所以这里不出现。
5 t4 d, ]( B# q( j0 w, z
- W# o! M6 o) c& T6 p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1 G" W0 H/ l* }& y% Z8 V北欧:(6)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法罗群岛(丹)
+ P: q3 o* R5 f* w东欧:(7)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
# |# Z8 l. I8 ~9 j" `6 X中欧:(8)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 i3 u* z) {! `: L0 S% v6 |" ^6 m西欧:(7)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
. X. R/ v1 j+ F6 a7 A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 w0 J7 l* |; j# C0 V* s6 G. x9 S
) B" @0 J2 q! [! K( `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 A4 A4 k3 a+ {) p' ^$ |5 O4 p北非:(8)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 7 J* W, H  u3 x. f! M; D
东非:(10)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
. {1 D' g1 a) k2 s% ]" O中非:(8)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
" n. y+ b1 o( L7 B9 n& c西非:(18)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注:未独立,详细请看:)、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加那利群岛(西) 5 `" v: c- V) b  }
南非:(15)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旺(法)、圣赫勒拿(英) ; ]2 _9 g$ c) ?. ~& D9 C1 X/ z

# O3 i* f9 u! X6 u  R' U    大洋洲(14个国家/10个地区) 2 _3 k! P" J  f+ |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新)、关岛(美)、新喀里多尼亚(法)、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英)、瓦利斯与富图纳(法)、纽埃(新)、托克劳(新)、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美) " A  E8 q4 N. d
. f! ]. p9 a: O3 f# h8 ^
    北美洲(23个国家/13个地区) ; F7 w. k. K$ L/ G: k7 g
北美:(4)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
1 s; t4 j* K! X. U6 Q$ w. P! j中美洲:(7)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
- V: [, b8 w# k加勒比海地区:(25)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克、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罗普(法)、马提尼克(法)、荷属安的列斯、阿鲁巴(荷)、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开曼群岛(英)、百慕大(英)
) C0 Y8 K: p( G* S# R- k( F2 Y1 Q6 k& |4 s# h: G6 v
    南美洲(12个国家/1个地区)
! s* m9 \7 N- N) p) R3 t北部:(5)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 . ?, X4 N& r  u- I
西部:(3)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 : y5 `1 ?+ i7 i1 B" }
东部:(1)巴西
. i6 m4 ]% |/ ^: T7 [5 x+ A南部:(4)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

" @* w, w( V; {/ f+ Z* j) [/ N3 f7 D) O. r3 n" A3 Y; t' l" Z& S
[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3 20:35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0:45 | 只看该作者
“薪水”一词的由来! [: ]9 h' Q2 ]) N5 f
1 S/ d0 V& |* Z: ^; c, J2 k! l
  “薪水”本指打柴汲水。据《南史·陶潜传》记载:陶潜送给他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信说:“你每日生活开支费用,自己难以供给自己,现在派一个仆人来帮助你打柴汲水。他也是人家的儿子,要好好待他。”后来人们便把工资叫做:“薪水”了。. X( e" p. S% ]! w& k0 S- o
4 R. H9 [+ o3 E

  d2 @, ?. w* |% n, e; T  东汉以前,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粮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货币形式为俸禄发给朝廷官员。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不止一种,如:“月给”、“月薪”、“月钱”等,而明代曾将俸禄称“月费”,后又改称为“柴薪银”,意思是帮助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支的费用。而在魏晋六朝时,“薪水”一词除了指砍柴汲水外,也逐渐发展为日常开支费用的意思,如《魏书·卢昶伟》中记载:“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费用。
& C  {& u6 ~2 `3 w& y) {0 R9 n+ c
    现代一般人按月支取的工资近乎古代的“月俸”、“月费”,主要也是用来应付日常生活开支。因此,人们常把工资称为“薪水”。
4 A! A0 M+ Y' z4 `0 T( b7 S3 p; y

  a& S& o' L- \[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3 20:36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0:46 | 只看该作者
“会计”一词的由来3 Y# i( z2 w6 n

! t0 J( R0 _- T& L2 |  “会计”一词人人皆知,它是监督和管理财务工作的代称,而今,也用“会计”称谓做此类工作的人。   
+ f: v! H' c' e& E2 |
  g' x* ?' A2 ]) I% V    “会计”的历史颇久,古已有之。据记载,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 
2 t7 e/ F( l  F  A0 h5 Q: f% A% t; D4 N+ E9 U$ m& `1 ]
   再追溯根源考查一下,相传“会计”一词是大禹留下来的。今日浙江省的绍兴、嵊县、诸暨、东阳等地之间有座山,古代曾叫做“苗山”。大禹晚年时,在苗山自此改名“会稽山”了,至今仍沿用此名。“会稽”即“会计稽核”之意,故此词是大禹发明,并且流传下来的。   
$ m+ c: i2 A" G
* D- @* l( B  o0 ?5 E! ~+ z/ g    古书中多处都有使用“会计”一词:《孟子》中有“会计当而已矣”记载;《战国策》有冯谖为“孟尝君市议”故事,孟尝君想派员去薛邑替他取债款,他问他的门下,“谁习计会?”古代的“计会”就是如今的“会计”,冯谖立即站出来,自荐为孟尝君做会计。汉代把周朝的会计官职又作发展,设立了管理这些会计事务的官职了,也许这就是最早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财政司呢!
5 S4 m# ~/ P$ e0 ^0 s
# g  r1 \5 W' Y8 J
[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3 20:36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0:47 | 只看该作者
汉族、汉人与汉语的由来
/ w6 Q9 N" \/ c  u: B. k: X
7 |. ]4 J+ H+ R$ A6 X& ~$ `0 E  汉族以前被称为“华夏”族,战国时代秦国设汉中郡(距今已有2400多年),为后来秦统一后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古汉中,即今陕西省汉中市,二千余年未易其名,未移其地,位处汉水中上游,汉中城南门外就是汉水,“汉”的本意就是:银河!汉水得名于“天汉”,因为它就好象是地上的银河一样。楚汉战争时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驻扎在汉中。后刘邦率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首先占据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定国号为“汉”。强盛的汉帝国为反击匈奴入侵,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惨烈的战争,强悍的汉军铁骑大规模追击匈奴,深入大漠腹地数千里,甚至翻越了葱岭,使当时非常强大的匈奴屡次遭受重大打击,最后灰飞烟灭,极少数残余远遁欧洲,致使“漠南无王廷”当时各国震动,谈汉色变。由于空前强大的汉军在西域,中亚各地演绎了一百多年不败的神话,使汉军,汉人威名远播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强大的汉帝国用铁和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使其子民在异族面前,可以自豪的大声说“我是汉人!!”  D# M$ `# g! ]6 h0 F5 B# j; m
0 h2 F1 B. h9 i0 r3 P# c6 d
    从此以后,无论中原华夏后裔怎么改朝换代,人们都称其子民为汉人,这就是汉民族的来历。 “汉人”的称呼起源于汉朝,意为汉朝之人。到了北魏后期才演变为中国人的代称。后来,“汉人”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大。经过历代各族之间的杂居、融合,许多民族加入汉人的行列。到中华民国时期,“汉人”才正式改称“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现在占全国总人口的92%左右。汉语,即汉人所说的语言。
$ l7 c# I2 C& d$ y4 c7 o
8 B+ O" ]4 W- v5 Z# t  K+ g% O  而中国人被称为“唐人”、华人聚居在被称为“唐人街”,则来自于唐朝的强盛。

+ n3 B; f9 Z/ ~- Q; o: h9 J3 q0 z4 V8 s/ u
[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3 20:37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0:4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含义及由来  
: _! @, R& `4 r* u- a% G9 Q. C4 X+ P; |. R$ A
     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祖国是中国。但在古代,人们所说的“中国”,并不是现在的“中国”。   ! t6 B! U& w# B) z" p; ?% F

/ \5 I' a) u$ t9 ^* {9 W+ k4 v     古代的“中国”,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国”的代名词。在我国的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六种含义:  
6 d! R- z- b5 [, F$ f% |, q/ \. X8 q
. M  }3 j; k) j' p7 [* P     1. 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 M: ]" p' }. W5 E* v8 j* O) a
' }2 u2 q( H/ `& T3 ^. {/ O   2. 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因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一般都处在各诸侯国的中间,所以叫“中国”。后来又发展为凡是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都叫“中国”。0 z0 P$ {, k9 |  X# w$ q/ ~

. Z5 z, c% Y3 k! P+ I  3. 指中原地区。
- G+ W  C. g$ x/ ^' I
6 W$ o5 D/ l3 m3 y$ M! Q0 G) E  4. 指国内、内地。清朝就把内地叫“中国”。
& D! Q7 a8 T3 X7 X. X
3 ?& {& m* P2 w  5. 指诸夏族居住的地方。诸夏地区不仅居住着汉人,也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人们把这个地区叫“中国”。6 j" q. {" U4 P8 E$ a( V9 h8 Q
* |( k' Z: u  M  K0 m! q  _; F
  6. 指诸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从汉代起,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9 \& d: ]' {) a$ [' y! u; D

& K9 w  X' V0 t" M& p  历史上“中国”的范围,除了王朝之外,还应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和部落。19世纪以来,“中国”则指我国的全部领土,与古代的不同。6 ^1 j" i! k! h  I& B' V
) m5 z' _" n8 W2 v
  “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之中,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它同时又是政治、经济中心。% Z! m' n; R- t- y* l5 o6 v3 d
: {7 b: F! _, m! R+ r
  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而没有国名。他们所说的“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3 v" {0 o+ U" f, l( l- l- K: ~7 }! f' O% V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q8 H  g/ S2 r+ B5 k  d) J

/ E2 u% D4 K; y# R& t[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3 20:38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31 | 只看该作者
标点符号的来历
% e) l/ r: u. j% L8 A/ P' F# m. _) J, f" b, N" o7 q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9 N! ^: g) H( k% K6 _: F& F9 h5 E

+ i* b1 G- V4 n  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 y$ G( t8 I0 B5 p6 {, N: H" P. w  P
     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 x" G& Q& G8 X0 h# E

, J+ \; k, P. ^+ T
4 s' `$ b1 }4 u9 N+ o7 N* ?[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3 20:39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33 | 只看该作者
“有眼不识泰山”的来历 3 {4 F0 Y* |1 u2 q. x+ @: c  e& K

) y& L1 m' Q. \3 h, {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收了一个徒弟,名叫泰山。泰山因为不遵师训,被开除了。后来,鲁班到集市上,看到有人在卖竹器家具。每一件家具的样式都是鲁班没有见过的。鲁班心想:制造这些竹器的人,一定是个很了不起的能工巧匠。鲁班很想见到这个人。经卖竹器的人指引,鲁班见到了那个工匠。原来就是泰山。# j0 s- D* d  u7 ]2 h
! A* E  i: u8 W9 _4 K0 q* D
  鲁班想起往事,感到内疚,他向泰山致歉说:“老朽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 X8 Z" ?: r3 q
/ h$ e) X. O5 R1 O0 J  后来,“有眼不识泰山”形容有本领、有地位的人就在眼前,却不认得。

  Q" m8 [/ ~% x
" Y0 H* |; ^+ P[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3 20:46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40 | 只看该作者
“她”字的由来 / p# G" z2 p& S4 B0 x. X
4 }7 _- o+ o: G( \- g/ I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P* d$ }3 U. Q- u1 s0 E
) R$ q5 Y4 t8 V8 c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时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并被广为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2 c4 b5 s8 j0 y, ?0 L% t- C/ ?& I* n! v( B2 v  d# _# j
  刘半农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往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的混乱现象,从而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

  _& s3 {" N1 M3 t( G5 ~( j+ r
[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3 20:44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4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姓氏的由来
/ ~- A# @9 w1 D$ d8 d+ `
' {* u4 ~0 e: d8 G: V6 S; b4 A  k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 ^! A& g6 u+ w, i; n

* |3 q: |) q) Y/ O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
- }7 |) M. t9 D" N, E4 p5 n2 y4 ]( O( H# u6 o+ K1 l6 u) O2 `
     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 v# M# p. H+ a' a9 s
5 h$ s* i5 u" X+ N( q, Q1 ], S     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4 D, [( j% d1 N+ @+ l. ?$ i, A- ~: E  J7 ^: |) C
  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 x1 P. n# E1 j3 ~' S" z
$ O- S" x$ w  k- V) b( H  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甚为人知晓。' M* C5 |) B( p  U; |2 _

5 r( ~2 Q8 T( {( @! |- [9 V$ M1 }  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0 h+ ~, ]' ]  H7 f
/ T$ h+ }& g& g8 q  @9 E5 N
  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Z# U4 j) S+ q$ |
+ O% m; j$ _4 a8 d5 _2 U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4 t6 ?. v2 q8 ^# b; I! w5 ~8 ~
. c. t, y, A' x* T. |$ j& r  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 ^3 g8 o/ G; F  ^1 E- i; @/ B2 v7 g7 E5 F( {/ c7 Z0 M
  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 B5 e5 v, R1 G. m7 i: K3 y' y
* q8 {- `( ]; a, u7 Z8 E+ ^  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 B3 _7 o  C) x. ]7 }; y. r9 I
3 H3 X# d7 X) f5 n  z  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3 N2 W9 e# X; L8 h/ ^3 Y" J# Q, E" F" p
  以谥号为氏。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 G8 ^; q5 X,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42 | 只看该作者
“东道主”的来历 ) j; E4 R$ k5 A5 @

5 k9 B, W5 O" I          “东道主”这一词语,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场合看到。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它是有典故的。
7 a* z9 ?5 B! b) O  ?- t8 A; D! q: W/ b" l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九月十三日,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乘着天黑叫人用粗绳子把他从城头上吊下去,私下会见秦穆公。9 M1 ~% g" @" _. s3 |

3 c7 c! A4 z( f$ L/ m  晋国和秦国是两个大国,他们之间本不和谐,常常明争暗斗。烛之武巧妙地利用他们的矛盾,对秦穆公说:“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怕是保不住了。但郑国灭亡了,对贵国也许并无一点好处。因为从地理位置上讲,秦国和咱郑国之间隔着一个晋国,贵国要越过晋国来控制郑国,恐怕是难于做到的吧?到头来得到好处的还是晋国。晋国的实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国的实力相应地削弱一分啊!”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有理,烛之武于是进一步说:“要是你能把郑国留下,让他作为你们东方道路的主人。你们使者来往经过郑国,万一缺少点什么,郑国一定供应,作好充分的安排,这有什么不好?”
: y  U, ^3 ]3 f
* }7 ^! J* H% g7 u, W: _/ A, W! E  秦穆公终于被说服了,他单方面跟郑国签订了和约,晋文公无奈,也只得退兵了。秦国在西,郑国在东,所以郑国对秦国来说自称“东道主”。后来,它泛指招待迎接客人的主人。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47 | 只看该作者
推敲的来历  
* z2 O. V+ @  R1 K  I

4 {+ a' x( A( W1 C' ?6 C5 r0 D6 p, t* o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z, ^6 n5 j7 R! E' K) U5 W

# y6 c! [( i7 V) G% {* z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 _# e9 k% N! B( M* U9 f- S5 |1 c( a0 c- x, [- Y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8 S% P2 f4 b% W) c$ B3 T- J* S6 R' d  T! w) d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9 m' r( Y( m" p  O
& n  _& M7 i" [4 x0 y: m3 F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5 J! t" [9 V5 [& i/ L) q. j

3 h8 p1 y, b& p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l, U+ ], J) r9 p' l2 Q7 v
4 w3 `" c& U7 }0 t0 ]& W1 B( @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 }( l  b3 T3 c/ L# I' w
- a7 G% \7 d3 N# S8 @; m0 t/ P1 D& U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A* c- Z6 ]+ J6 V& ^& ^
3 q" q' w& T4 P/ A2 Q+ b: e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48 | 只看该作者
“黎民百姓”的由来
7 @7 ~; }* b0 O3 W7 I" t* ]" }

; k, j+ O6 X' n3 C( g( U  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融合,最后形成了以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百姓与黎民,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
2 L  f; B+ z6 N' e# Y
& j# n# v! y4 j9 @7 R( u/ q0 U  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
* T. z/ K( p2 `' f3 [6 w
% z* s( G0 G) `5 i! W. c  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因此,后来就将黎民与百姓统一称谓了。
* Y  S- {) R4 \  n0 Q

6 W+ O1 D- p/ n! Z9 N* Y0 z[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3 20:53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50 | 只看该作者
“钞票”称呼的由来 * m; E# B+ R" d9 o6 t
% U6 l6 O6 c: _) X
     清朝鉴于明代大明宝钞发行的失败,除顺治年间一度发行纸币外,以后均未发行纸币。咸丰三年(公元1858年)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费开支浩繁,先后发行两种纸币。一是以钱制为单位的“大清宝钞”,有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一百千文等面额,并规定二千文值银壹两;二是以银两为单位的“户部官票”,亦称银票,有壹两、叁两、伍两、拾两、伍拾两等五种。; R) m/ G& m( Y
% O( D8 ~( w; d- H+ |
  在当时市场流通中,由于用小额货币需使用大清宝钞,用银两就使用户部官票。老百姓出行购物须带两种纸币。为了便于称呼,就把两种纸币简称为“钞票”了,所以“钞票”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57 | 只看该作者
“走后门”的由来
5 B! k0 b; C* a  ]; A; z  I
3 t+ E. {7 o- v5 F: B   “后门”一词,始于何时?近读南宋吉水人罗大经所撰《鹤林玉露》,在甲编卷6中有“留后门”一条,其文曰:“今若直前,万一蹉跌,退将安托?要须留后门,则庶几进取有据。”这里所说的“留后门”,是指办事“留退路”的意思。  g; w7 d4 V! c! `; y

# s; G9 @& \9 h6 ~9 U4 \( ? “开后门”一词,则首见于明人王一鹗的《总督四镇奏议十·举劾四镇将令疏》:“占公匠六十余名,各色营造私开后门,物议沸腾。”这里的“开后门”,是指“开方便之门”,即在房屋的两侧或后面开一些小门,以方便人的出入。这就是“开后门”、“走后门”的初衷。
1 O; t% s4 y4 m2 V4 j3 K5 R9 Q# U% b
  现在所说的“开后门”或“走后门”,意思完全变了。它是指用不正当的手段,以达到某种政治的或经济的目的。
1 x/ e; ?) j4 r) e) W0 ^

) U# F' y. W/ y; I/ m, f: @+ P[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3 21:00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59 | 只看该作者
“下榻”的由来
; g( q) `; z% e+ S! k8 M
$ p, D- j- N+ X! c, Z: [" [5 P  东汉时,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他为人正直,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字孺子,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尽管这样,徐稚仍安于清苦的生活,官府召他任职,他也总是坚辞不就,当地一些人称他为“南州高士”。陈蕃听说徐稚的情况后,十分重视,诚恳地请他相见,听取他的意见。徐稚来时,陈蕃热情相待,并在家里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相当现在的床)。徐稚一来,他就把榻放下来,让徐稚住宿,以便作长夜之谈;徐稚一走,这张榻就悬挂起来。这样,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后来就成了一个典故。0 m: E2 l  o% k: R2 a3 c7 |
9 `6 a5 m! a* g1 r
[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7-23 21:00 编辑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7-7-18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5-12 14:52 , Processed in 0.21172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