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高血压病 $ l4 J# X+ ]3 Y+ @$ C$ U) t8 G ~; o
+ ]# p" Q r9 U" N高血压病概述:
6 K% D9 }8 a5 ^% Z5 e 高血压病(心血管内科),临床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血管壁的结构与功能的进行性损害,起病及经过缓慢,最终死亡原因为心衰、肾衰及脑血管意外。 本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WHO公布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国内本病患病率约7-10%。随年龄增长,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黑人、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等人群发病率较高。 长期、系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有助于减慢病情发展、防止靶器官损害及提高生活质量。
. F" S( J2 Y4 h4 d% H$ j: x* k9 ^! l7 I9 X6 @5 I* ]) ]. d
症状表现:
9 V/ `* ]1 Y+ ? 1.持续性动脉血压升高为本病最主要的表现。收缩压多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 [7 ?- b1 P- _5 c
2.头昏、头痛、耳鸣等症状多见;
' s1 W2 C* D5 W; G9 y 3.本病中、晚期多合并心、脑、肾、眼底及血管壁的损害,可出现相应靶器官受损的症状与体征。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肾病、脑血管意外等。 " B/ y) ^* `4 q% Q
( q) P7 L2 ~# `1 L, }# ]
诊断依据: % Y- b5 K, z* r W0 ~
1.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且持续存在,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16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95mmHg,为临界性高血压。
3 j! M8 K H# q5 B% v! G5 D 2.单纯血压升高,不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一期高血压;同时合并上述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二期高血压;出现上述器官任一的功能衰竭或失代偿者为三期高血压。
- E! q, H, x( L 3.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5 T3 h! I0 e# e! [3 T* ?# K& i7 g; S3 _# }* c" y
治 疗: 8 f# ^; a4 r! a# E) w+ k
治疗原则 3 R) i, {0 n% [/ R. m& V
1.轻型无靶器官损害者,应先行非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则药物治疗。
* f* U A" X1 L- H 2.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应遵循长期、系统、个体化的原则,以期稳定、安全地控制血压。同时应高度重视对靶器官的保护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 c6 n* ~7 q0 f7 @% W 3.除服降压药外,应注意不宜紧张、接烟、食物中限制食盐。
, d' J) l( l. Y9 @" H. W% I- S
+ Z1 ` ^$ e" O9 K用药原则: ; K. `- e9 p) l* _' N- n3 m5 Y
1.在开始正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前所有病例均应接受3-6月的以控制钠盐摄入和运动疗法为主要内容的非药物治疗阶段。
Y, Q# s7 j1 ?4 r8 r x& w; X' X% V 2.药物治疗宜从单一种类、小剂量开始并逐步调整以达持续、稳定控制血压的目标,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1 O7 T# r3 w/ ~) ?, s+ B0 e
3.治疗方案应考虑年龄、性别、职业、靶器官损害情况等因素,坚持个体化原则。 4.治疗过程应防止过度降低血压,以免影响器官灌注。
# ?4 |1 i& O6 j- l1 T
6 h4 } g; t2 }& q8 k, j+ u预防常识: 6 J8 m6 E$ X* m9 C
在现代社会中,预防高血压病,从青少年,壮年就应当注意。控制过度肥胖,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为,高血压、冠心病都与肥胖有直接的关系。不要因为个别肥胖者没有高血压,肥胖就可以忽视。 轻度高血压病人,症状不重的,可以不必服用降压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即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 H$ q( [+ W- T
从现有的治疗条件看来,高血压病基本上都是可以控制的,不必精神紧张。 服用降压药,要连续服用,使血压保持在正常状态,用用停停,时升时降,容易发生意外。但是,服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都要因人而易,遵照个体化原则。
! x" j! n; _. C3 ?6 y8 J 长期患高血压病的人,要防止情绪激动,精神兴奋紧张,以免发生脑血管、心血管意外。
- t' t2 J: B3 s! O( ? 戒烟、不大量饮酒,对高血压有直接的影响。
) J, I( A6 u n2 Y# c% s 自备一付血压计,本人或家人会操作使用,对合理用药,观察血压变化大有好处。 : T L' \2 W; q# E1 l
3 s+ b& l+ r9 k6 q+ f*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