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水长虹
安阳城西35里,曲沟乡南固现村西,在流经这里的安阳河上,一座小桥横跨东西,把水冶镇与东边的曲沟镇固现村连接在了一起,这便是八景之一的漫水长虹。
: |5 n$ ]8 E+ t
) r3 Q, m3 h) g! h9 _) @, s4 R 这里是洹水的上游,到此呈南北流向。古时的石桥像一架彩虹,长约六丈多,宽约一丈多,略高于水面,是安阳至水冶的要道。桥面石碣平铺,为防止铁轮车碾毁桥面,依车轮宽度,桥面上铺设有两道槽型铁轨连缀,大车可沿轨而过.桥孔低小,浪花飞溅,大水来时可漫过桥身,小水时即从桥下流出,所以人们都叫它“漫水桥”.
6 D& x, _9 o F) F2 @1 d
: C! d, k$ K; R 关于漫水长虹名字的由来还有好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此处洹河两岸的土呈棕红色,在艳阳高照时,红土映入水中,呈现出一条如带的长虹,所以称之为漫水长虹。还有人说,河里的水汽升腾到桥面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就会有彩虹出现,与下面的漫水桥上下呼应,是为漫水长虹。不过从史料中“长桥宛若长虹”的记载,加之当时洹水固现桥两岸,“树木阴翳,黍粱稠密。”和桥西岸起伏的丘陵,灌木丛生,柳枝垂堤,美妙幽雅的风景来看,这长虹指的就是漫水桥。丘陵上还建有一座普善庵,整日香烟缭绕。站在普善庵的围墙外向下张望,就会看到“长桥宛如卧虹”之景象。有水从桥上流过,就像一道彩虹若隐若现于水中一样。
: l; }3 k, K: m% x9 b7 M: T
* Q2 ~/ _7 _6 T* E, h/ x$ V# H 据史料查考,漫水桥是在明代正德年间,由当时富裕的财主,安阳赵府赵家和安阳郡守陈万言等人出资,由匠人周顺具体负责修建的。据说,当年周顺初建的桥身高出水面一丈多,甃石作桥拱,水流入券洞,煞是高雅华丽。谁知到了秋天雨季,一场大水由此桥通过,暴怒的洪水像一条巨龙,将小桥吞食了,桥上庞大的甃石也被洪水冲得七零八落。哀伤的周顺,看着自己多年的辛勤劳作竟毁于一旦,泪落满面,哭着说:“洪水真不仁德啊,冲毁了我多年的功劳呀!我怎向父老交代呀 ?”随后转念一想:大水虽无情,但并不可怕,石虽刚强,但奈何不了柔水的冲击,柔能克刚,我们不能与它争强好胜,应顺乎自然。于是再次召集能工巧匠,从水中网捞出被水冲下的基石,因地制宜,另在原来高桥桥址的南面修建了一座“大水可漫,小水可纳”的低桥。用铁锭石基,横石作桥梁,“宛若卧虹”.大水来时从桥面漫水而过,冲不垮桥茎,“漫水”便由此而来.桥东西长6丈(合今18.7米),宽8尺(合今215米)。’石碣平铺,桥孔泄水迂缓,水至桥中半,壅激有声,远望如长虹,旭日东升,光射桥西石岸,返照入水,’景色宜人,’’漫水长虹”由此而得名。可谁能想到漫水桥还未竣工,周顺却因操劳过度病死了。后来大家一齐推举周顺的侄儿周政做总工头,周政继承伯父的遗愿,同当地民工一道,夜以继日,终于在水季来临之前将漫水桥修缮完工。9 \ S6 A4 o# ~6 w
* q4 N- p1 E6 V2 w$ ?1 f8 r3 r
后来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河南制军李秉衡由当时的彰德知府和安阳一代名流陪同到此游览,游兴未尽,诗兴大作,远望漫水而过的洹水,俯瞰倒映于水中两岸长虹般的峭壁和连云似的厅堂楼阁,丛林碧水融会,河桥寺庙映辉的绝佳胜景。在诸位下官同僚的怂恿劝解下,挥笔写了“漫水长虹”四个遒劲洒脱大字,后人又在此树碑立传予以记载。从此安阳八大景之一的“漫水长虹”便由此锦上添花、扬名天下了。
/ R! ~% U: Z D0 W g9 s. `* {) o
7 g. O4 {* I, d/ p9 Z5 ~9 A; T6 k 历史变迁,历经冲刷的漫水桥到了民国初年,马丕瑶的次子马吉樟又出资对该桥进行了修缮.漫水桥至今还有残石横卧在原地,谁能知道,它经历了几代人能工巧匠的建筑修缮,经历了制军知府大人和文人骚客的青睐.承载着多少平民百姓的希冀和寄托呢?2 x( d1 \" m, q$ A. J! d" F
6 {7 d0 ?0 N- I 早年间,这里本来就是山货集散之地,故商贾云集,是行人来往必往之路,整日里车马成群,热闹非常,好似庙会一样。我们从桥面上凹陷很深的车辙印记上仿佛可以想象出当时行人纷至沓来、熙熙攘攘的景象。当你顺着河谷向下望,就会看到,那座曾令人疑为幻境的古老石桥静静地卧在满是荒草的河滩上,河中的水早已不见昔日的奔涌浩荡。桥面上还残存有两道深深的车辙,昔日的车水马龙和人声鼎沸似乎才刚刚走了不远,仿佛你紧追几步,就可以看见那时的繁华。遥想当年河水漫过的石桥,南来北往的商贾,亦真亦幻之间,不由得让人生出无限惆怅和惋惜之情。7 d$ m0 V% O# ?' }+ ~! ]
. \+ O5 ^/ J' A f5 u& Z( b
如今每到雨季,洹河的水还会上涨,但“长虹漫水”的盛景已不再重现,只能在想象中看着传说中那道美丽的长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