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新局面
30年前,中国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大门,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如今,北京奥运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促进了中国的进一步开放。
北京奥运会上,从击剑到游泳,中国军团中不乏“洋面孔”;而外国军团中,从郎平到刘国栋,“中国面孔”也日益增多,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了中国体育的开放程度。
从“鸟巢”到“水立方”,中外建筑设计大师联手合作,创造了一个个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建筑艺术作品。而从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到新闻采访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在奥运筹办过程中,中国吸收、借鉴、接受了一系列国际规则,展现出融入世界、与各国平等交流的最大诚意。
2007年1月1日颁布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使外国记者在华采访畅通无阻。应邀来京参加开幕式的英国广播公司总裁马克·汤普森说,“我这次来北京的一个明显感受,就是中国政府为媒体尤其是来自西方的媒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采访空间。无庸置疑,中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希望这种开放能够持续下去。”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中国对外媒开放的大门不会在奥运后关闭。”他说,我们不怕记者“挑刺”,我们有这个自信。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奥运会前夕,这首风靡全国的《北京欢迎你》用娓娓的歌词道出了中国的开放,不仅是制度层面的,更是心态上的。
心灵的开放,是最大的开放。郎平率领美国女排在小组赛中击败中国女排、刘国栋率领新加坡乒乓球女队和中国队进行拼杀……面对这些,绝大多数国人今天都已经能以平常心来对待。甚至有媒体说,要感谢郎平为祖国争了光,因为她很好地践行了奥林匹克精神,捍卫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没有因为故主而徇私,没有因为故土而偏袒。
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中国人面对世界越来越自信、开放、包容。
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燃放焰火《历史足迹》,29个巨大的焰火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一步步走向奥运会主会场,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这是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拍摄的“脚印”。新华社记者 郝远征 摄 从突发事件应对法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汶川大地震的信息公开到奥运会上每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7年多来,中国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
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从新疆爆炸案到北京出现的多起意外事件,有关政府部门都能在第一时间向全社会进行公布,增加了透明度,确保了公民的知情权。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一周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接受外国媒体联合采访,引起舆论的广泛注意。香港一家报纸评论说,这“释出中国将更加开明、开放、进步的讯息,是奥运前对中国进行一次最好的形象推介,中国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理念更加清晰明确。”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梦想着打开国门,邀请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来北京参加奥运会。今晚,梦想变成了现实,祝贺北京!”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以简短的话语,揭示了这一时刻的意义,“北京,你是今天的主人,也是通往明天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