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这次三门峡洪漂的安全隐患我想谈2点。
$ ?9 ^1 v8 c1 O; g
3 N( ^0 |: c* [& Y, w; p# l* O: I9 [1.塌方! |* ~3 @& c! p4 O. v
3 w/ k: u/ g/ W( m; L: Z7 d这一点事前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塌方发生在长漂20公里三门峡电站下水处,下水处是一个弯道,下水前已经看到拐弯处有大量塌方痕迹,我建议向上游走一段再下水,方便进入主流,我的意见没有没采纳,关于等待30公里漂流者一起下漂的意见也没有被采纳,杨队在靠后位置下水,我在队伍最后,整个队伍沿着河流外道,紧贴岸边前进,我有4次被河水撞向堤岸,靠双腿力蹬堤岸,堤岸没有石头,岸边漩涡很多,我几次被吸入水下,事后据岸上的同伴介绍,我们离开10分钟后发生大规模塌方,同时塌方夹带有几颗大树。如果我们晚出发10分钟,可能会全军覆没,后果不堪设想。0 @1 Y* Q! _7 y; c9 p$ g- z7 t* h
/ @ a2 D N! a$ D# b+ H w4 @2.行船
3 A) j# {$ r5 a: H0 D: y- p/ x这一点事前没有引起任何重视,在三门峡起水点,有一只机动铁船经过,沿着上岸游泳线路逆水上行,距离2位将要上岸的洪漂者不到半米,他们很难自己摆脱,岸上同伴迅速前去营救,化险为夷。如果被吸入船下,碰到螺旋桨,后果严重,野人瘾儿重新返回水中,紧张地张望其他将要上岸同伴,告诉我说,行船处于上岸线路上,很危险。
$ ], Q% B( t) \; |5 k7 n$ z m- i # o4 i+ p* _& A' p
4 |+ @# q4 Q. _
关于隐患的教训:/ e5 A0 T1 W, S' d9 {0 @
1.弯道下水一定要多向上游走,同时弯道尽量游泳靠内圈,宁肯进入内圈回水区,也比外圈安全,尤其有塌方痕迹和岸边有石头护堤的情况。说到底是安全意识要加强。
/ o4 x( ]5 J0 r3 [+ ^2.黄河三门峡太阳渡口有行船危险。对于避险技术理论要多学习一点,不能完全依据现实情况,因为我们有时并不完全了解现实。2 p" Y& W! r4 B3 n9 z
7 ?+ {2 v0 ^! u. J2 c2 p* x 0 }2 ], w; N9 {1 J* ^" v: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