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3 p$ r; j$ y0 ]3 G9 L$ c& v: {& i. U" I( X% z. _, P B
‘明镜亦非台’:你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9 }. X7 q, K Z6 Q9 R' q6 w) _% Z" C! J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 F0 y, u& A% i2 I( R3 p1 x6 o+ |8 J/ m! j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 a8 r7 w# k) ~
# H1 A; c5 b. u! _7 k& b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你执著它做什么?你执著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著些什么? ! Q8 d ~) Q5 h5 h5 f
* D1 G" f" u }$ u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 L4 K9 {, ~4 L: r9 Y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 y2 \6 |8 H$ {. P9 A+ d0 [. w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 w: l. N' r; D; p* v/ ~( {# C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1 [, B3 G% y1 Q' r5 |9 k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 ^# t. G# d( D/ Q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v3 H" A: d7 M4 g& p$ H+ _, R! T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i; H$ P3 |* n+ l$ D7 b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 K1 H9 x; P5 _2 P3 H' U) y
7 s1 ]- ^, c# L, T3 U1 ~/ e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f/ P$ D9 }6 G, @) K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 @/ i E- @! j. A' ?%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 Z# Z$ G& ~8 X. v- y$ J+ U7 V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 Y, q, B' X- R( C4 \! l A5 a8 K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 s7 Y$ C4 |& c& l2 w# v
% R, [, S" b& V3 n2 H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 n' l/ R3 x. s1 o$ E, S- d' ~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0 A" f2 s& ~* O9 I: W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4 X! g' j( F(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7 v; X3 f/ N' U+ c8 `: L8 o" }7 W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Y+ O- n3 R1 q3 s, E6 m0 [4 J3 s
3 T0 [+ q2 P" a8 N7 x3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 u2 U( Z) }( u0 [% ~/ v+ P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7 E% o+ [& b. N: w$ C. i3 k8 s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 N7 K" l; r. i. r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 D" w8 o4 m7 u+ j. e% Q8 T) k. K6 o4 \0 [0 @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9 o8 m; t0 z4 s, f2 N1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 N+ E7 m0 D1 `8 ^9 s7 o- ]! S/ A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 K, W7 @1 N/ I*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2 o8 ?5 {* N3 P( L/ `1 H& p7 m
+ d5 J8 Z* d) F' V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 X5 D' |) p$ W4 E2 v0 S* ~$ S* p3 Y+ o, M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 q6 w$ K+ `6 K, j/ k
F+ E- C" L1 M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 r0 P5 t, |1 r5 b- t, O4 T
+ o8 T' p, Z4 B4 M& @% h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 Y( p8 {; @$ {* L9 c) Z: v! C& y
& o& [! c5 q& j" b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 X! K0 F7 ?* P: z" Z
+ x% a- {8 v" h' Z2 x8 y; I1 u! W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