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救生案例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 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 o8 S; s& H/ ^$ B' u3 y9 F
救生案例的重要性7 G* I: M/ z# T6 {. f; V4 ]- v1 H0 L( l

2 M( ?% h( b; q& f- T* a# ~1 y水上救生网络志愿者是个空白,水上救生案例分析和案例库是个空白,中国水上救生志愿者联盟填补了这个空白。这是对世界(不仅仅是对中国)水上救生事业的贡献。也是对志愿者事业的贡献。
1 S4 x) y1 o7 ?* X6 w * m+ d) o, P# s( N8 ^" ]( g2 j
案例比较有说服力,比较生动,案例是科学化和科学思维的模式。
! q9 {! s3 N, }5 m如果救生案例与救生原则相冲突,说明教材的救生原则需要改进,救生案例优先于救生原则。
' F$ _! V  h6 G  W& m科学实验高于科学原理,科学实验优先于科学原理,实验是第一位的,科学原理是第二位的。这是科学的思辨方式,也是唯物主义的思辨方式。3 F7 U/ \3 |! ~

+ H, w- m7 ?# W$ Z救生原则是统计的结果,个别救生案例可以推翻、修正、完善救生原则,但不能建立救生原则,救生原则的设想可以理论杜撰,但必须经历案例的验证,经一定数量的案例验证通过就可以成为公认的救生原则,直到被新的案例推翻。+ x# B% ~6 Z/ v! I3 S: ?# _

1 U( i3 t& Q( s* i对经典救生原则和救生技术的科学态度是:大胆的怀疑,小心的求证
% i: S) R# `0 S8 u% `通过案例来求证,我们只相信或更相信通过我们亲自求证过的救生原则
2#
发表于 2010-3-2 17:05 | 只看该作者
路过,没有亲自救过不敢瞎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3-2 23:13 | 只看该作者
       水中救生只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进行,错过了时间,生命就无法挽救。死者在水中最后的挣扎也是求生最后的努力,也是救人最佳时机,岸上人用眼光看也很难看清。有时看不到死者露头了,才知道他可能出事了,这时在下水救人,已经有点迟了,往往事故都出在救人不及时,因此,我认为应有个统一的在水中求救信号,当迂难者有危难时就发出求救信号,岸上人就可以及时下水救人,这才能起到是真正的救人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01:06 | 只看该作者
呼救很重要,对救生志愿者也一样。统一用安阳话-------救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3-6 18:17 | 只看该作者
       大声呼喊“救命!”就是救人和求救信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3-7 0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冰岩 的帖子

在救生过程中,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遇见,据我多次参与救援行动的经历来看,一般救援现场都是一片混乱,加上时间紧急,这就要你根据现场情况,快速准确的判断并做出最佳行动方案!这就考验你平时所学习的救援知识和参与救援的经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3-7 14:00 | 只看该作者
       平时多学习并掌握水上救生知识,用时就心中有数不慌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3-10 07:57 | 只看该作者
      喊‘救人’往往是死者呼吸都很困难了,那有机会喊呀,喊起来也是声音太小,岸上人很难听到。这不是最佳求救信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3-10 08:4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能不能想个最好求救信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10:21 | 只看该作者
1.2009黄河大洪水长漂中我给队员们每人配一个口哨,用于求救和联系,要求必须携带。9 @0 D' g  v/ y0 U+ T
2.溺水者的自救有规范动作,如果瞎扑腾是一个明显的求救信号,但更容易溺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1 11:41 , Processed in 0.03380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