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刘先生,与其聊老N的木瓜树的果又大又好,却无一泛黄,估计郑东新区的木瓜果是被辣手摧花了。两人不禁唏嘘一番、感叹一番。
旁边刘先生的同事毛先生却大为光火,借着一股酒劲嚷道:“我们家冰箱里的木瓜都被放干冻裂了,也没有泛黄、也没有香味”。原来,他曾与刘先生一起去东区散步,两人又曾一起一人摘了一个木瓜果,想将其放成熟。
我不禁愕然,将木瓜果比喻为检验市民素质试金石的刘先生竟然不是金子,他与毛先生工作多年,儿女都已上大专,自己却未修炼成金砖。
我随即又释然:人性使然也。俗话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欣赏之心。不同的是,有的人视公共之物为公共欣赏之物,愿与大家一起分享,并愿有更多的人来欣赏:而有的人却想使自己的欣赏方便一些、长久一些,从而将公共欣赏减少一分,使自己家中增加一分。公私有别,修养有分。
每个人都有私心,面对木瓜,我也产生过能长久、方便欣赏之心,我在想途径:到哪里去购买一枚。尚未想去动手采摘。记得有一年,在长沙参加全国林业会议期间,独自去了一趟橘子洲头,好像是中午到的,一进公园,满目都是橙色,累累果实,让又热又渴的游人只纳口水。环目公园,除了果树上挂着的“私摘橘子罚款五元”的牌子外,公园没有什么管理人员巡视,那时更没有探头、监控之类的高科技、高投资,而且游人很少,有几对恋人甚至深入到树丛中去照相,采摘果实也就是举手之劳,可是竟无人去摘。何者?环境使然也。面对着宽阔奔腾的三江汇流,背对着伟人毛泽东豪迈冲天的传世诗篇,什么人还会,还会为解一己之渴来破坏这几乎神圣的情境?还会,还会为满足一己之私,而使橘子洲头名不符实?
有时,错误产生于一念之间,多年修养有时会受到一念的打击。刘、毛两位先生也非无修养之人,他们也反对别人任意采摘公共木瓜,也想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木瓜,否则,刘先生就不会专门指给我看木瓜树了。遗憾的是,他们两人一起散步时,不知是谁的一句无素质的提议,在两人的心中未遭到抵制,遂就发生了修养的倒退;可慰的是,他们每人仅采了一枚,而不是为子、为妻每人采一枚。
“一窗不补、数窗将破”,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也许,是每个人都想收藏一枚木瓜的想法毁掉了青春期的木瓜,或者,是某一人的带头效应,引起了众游人的模仿,从而使果实未熟就断了奶和粮、离了爹和娘。我是很多天未去才发觉没有了木瓜果的,无论是什么原因,我们省会城市的市民素质之分数不会是高分。
刘先生和我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人,有一颗平常的心,我没有为此而疏远他一分、看低他一分。毕竟,他领我去欣赏了木瓜,毕竟,他把木瓜树比喻为试金石。
也许,刘先生已是一块金,只是纯度尚低,需不断去粗去杂,才能在试金石划线时闪光。
我去橘子洲头至今已十多年了,期间,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风气如何在变,无法印证,也许,木瓜林之遭遇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