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2 L$ n4 m' b! b, n! \6 W/ I
1、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圆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9 n% S2 J6 B$ {& W
2、脚尖朝下踏蹬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g& i& h$ ` Q, \% u
3、脚跟朝下式踏蹬法: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作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 a% ~7 U, v7 k. v+ u% j7 p 转弯% {4 @; z, z/ n5 O6 ?& G
(一)倾斜法:车体为一线,往弯内倾斜。/ L- G* G" O* l4 n9 u
1、身体重心基于车上往弯内倾斜,人车保持同样的倾斜角度。
5 X) U! o9 }( }: r9 } 2、伸直外侧的膝盖并且下意识的加点力度,就好象你要把脚踏踩下来似的(不过如果你真地把它踩下来的话可别找我们)。
$ j0 e$ K" I1 R0 V4 q( A 3、用内侧的膝盖顶着横梁,这是一个调节你的轨迹的好方法,减少压力就可以缩小弯度。
: i9 p+ I& ?$ Y, g* _ 4、外侧的手稍稍拉起车把。/ b& V5 h/ x. z s! r
运用倾斜的两个好时机:9 C% s8 H1 o! d& N9 J# M
可以利用不太急的转弯处(少于45度)加速,可以清楚看到前方但不熟悉的弯处,湿沥青路上,倾斜的两个缺陷:
" |$ X: Z! C# ~6 ?, A 雨天,尽管这种转弯技巧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牵引力,但是它的角度和重量的分配、安排不太利于湿滑路面;倾斜技巧没有相应的扭转来得灵敏。4 ^) F, m; `. _; ]4 @$ a
(二)把向法:车子保持直立些,身体往弯内倾斜。
: X+ g& f/ [8 w0 Z 1、向前挪动,直至鼻子和刹车把成一行。: f% T! ^6 g6 K* }4 Q
2、保持车子直立,身体往弯内倾斜(足以让外侧的手臂伸直)9 A" k% s8 S" {
3、把车把往弯内一侧歪。5 N; W9 e/ o/ ]5 t% I( r! \
4、弯曲内侧手臂的手肘把车把拉回,同时外侧手臂把车把推出以转动车把方向。
. ^1 j* {7 n- ]" h4 \7 P3 F& Z 5、保持两边膝盖内扣,继续蹬踏。) @6 S, L- V8 P7 j+ [
三、自行车上坡骑行技术
3 q' }. H5 |( Y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分肌肉得到休息。
8 r0 W. n: n' b$ E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着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