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三月初,正是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时候,那一日,我正赋闲在家,“出门无侣漫看书”,这时,博友张先生来电,诚意邀请去杏花村一游,想一想那“红杏枝头春意闹” “杏花村里酒如泉”的意境,总让人悠然向往,于是联系了捣蛋,老小子,靠墙等几个博友,不须牧童遥指,驱车直奔杏花村。声名远播的山西杏花村位于吕梁山东部的子夏山脚下,距山西汾阳县东北ANG="EN-US">15公里处。这里因拥有汾酒而扬名天下,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村庄之一!杏花村,同时也成为汾酒集团公司所在地,成了酒文化的古都、旅游胜地。这里的酒文化陈列馆、酒史博物馆,展示了杏花村的酿酒史,同时也展示了酒文化的风采。作为一名汾阳人,我们都为拥有汾酒这块品牌感到无比自豪,无限荣光,但是一直没机会与 汾酒厂零距离接触,想到马上就能浸淫其中,感受汾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时,骄傲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脸上。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到了酒厂,张先生已在厂区办公楼门口等候,张先生个子不高,却爽快精干,互致寒喧之后,立即带我们游览了起来。ANG="EN-US">进入杏花村汾酒工业园林区,首先扑鼻的是醇醇的酒香,园里秀木成林,绿草如茵;亭台林立,山石嵯峨;湖泊如镜,野鸭嬉水ANG="EN-US">……徜徉于汾酒工业园林,你会感叹杏花村的美,汾酒的美。那种美,是将传统美与现代美的巧妙结合。观看汾酒文化浮雕墙、ANG="EN-US">“翰墨丹青话酒都ANG="EN-US">”碑廊、酒史博物馆、酒文化陈列馆,感受汾酒的传统。醉仙居是公司酒文化名园,内有碑廊、亭台、假山、秀木等景致,最主要的是酒器博物馆。该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为止收集藏品最全的一家专业酒器博物馆。收集上至三代下至民国的酒器、酒具ANG="EN-US">1000余件,这些器皿是杏花村酿酒史源远流长的物证。ANG="EN-US">汾酒的历史最少可追溯到ANG="EN-US">1500年以前,南北朝时期,汾酒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北齐书》卷十一曾记载:帝在晋阳,手敕之曰:ANG="EN-US">“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ANG="EN-US">”,汾酒之名由此大振;北周诗人庾信(531年?581年)的另一段诗句则为杏花村的另一名酒竹叶青酒的饮誉天下埋下了伏笔:“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鸟鸡弦”的诗句,是竹叶青酒最早留有的文字记载。近来,在杏花村所在地汾阳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陶制品,壶、尊均为古代酒器,这表明商周时期,杏花村已开始酿酒,汾酒的历史由此可进一步追溯到3000年前。
3000年,一段多么漫长的历史。在这段几乎与中华文明同步的漫长时光中,汾酒的生长始终与辉煌相伴。特别是到了近代,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汾酒荣获甲等金质大奖,成为了汾酒历史上的又一次辉煌!当时的《并州新报》以“佳酿之誉,宇内交驰,为国货吐一口不平之气”的醒题,向国人欢呼曰:“老白汾大放异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马赛一鸣惊人”。老白汾酒实现了划时代的跨越,开始走出国门,驰名中外。
自此,汾酒以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一次次验证自己的质量与实力。1952年,在中国第一届评酒会上被列为八大名酒之一;1990年,竹叶青在十四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94年11月18日,在美国“纪念巴拿马赛会80周年万国博览会”上,汾酒、竹叶青酒分别荣获特别金奖;1997年“杏花村”商标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2003年,汾酒集团荣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由汾酒集团设计生产、中国国家博物馆监制的“国藏汾酒”于2003年12月25日在京珍藏。这批国藏珍酿将于2008年启封,为奥运金牌选手庆功,第二次启封则在2009年,为建国60周年所用。
无边美誉唤来的是远道高朋。千年来,杏花村里高朋不断,李白来此饮过酒,傅山在此沉醉过,施耐庵在自己的《水浒传》里描述过,吴晗来过,郭沫若来过,乔羽来过,梁衡来过,他们在杏花村里流连忘返,吟诗作赋,手执甘洌的老白汾酒抑或琥珀色的竹叶青酒蹈之舞之,超然脱俗。
汾酒在她诞生之日起,便闪耀着绚丽的光环。从酒的起源看,6000年前的龙山遗址就有酒具出土;从酒的酿造看,1500多年前的北齐时代,汾酒便发明了酿酒的干和、蒸馏工艺,使传统的浊酒变成清酒,现实酿酒史上的伟大变革;从酒的历史地位看,远在北齐时,经历了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个朝代,汾酒一直作为皇家贡品,供宫廷御用,和国酒就是融为一体;从酒的品质看,醇厚香甜,清冽纯绵;从酒的历史发展看,汾酒是白酒的祖庭,其酿造技术和工艺随着晋商的足迹,遍布荆楚川陕、满蒙云贵,湘赣粤皖;从社会影响看,历朝历代关于汾酒的歌赋诗文有3000多篇,书法墨宝2000余件。从酒的推广看,从吕梁山脚下的杏花村到遍布祖国五湖四海,从宫廷贡品到美国旧金山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历史与实践表明,汾酒在中华民族漫长的五千年农耕时代实践了普通饮品到国酒的自然蜕变,承载着中国酒文化的厚重历史。汾酒文化就是中华酒文化的代表,汾酒历史就是中国酒史的缩影,汾酒身上折射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热情的张主席,对酒厂的精彩介绍,深深的吸引着大家,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很多......五千年中华文明,五千年酒雨飘香。中华汾酒,源远流长。
进入了厂区的酿造车间,成堆的高粱如山,隆隆的机器灌耳。浩瀚的地窖,望不到边。工人们先将粉碎了的原料--高粱,在一排排的电力加热的大锅中高温消毒,再经过处理,放入埋在地下的陶瓷大缸里,密封发酵。经过N天之后取出蒸馏,由一个细细的小管中流出来。这就是原酒。张主席很热心的让我们品尝,我轻轻的嘬了一小口,入口甘冽,醇美爽净,不象其他白酒那样感觉“炸口”,口感很绵,咽下去就如一团火,从嗓子,食道一直“烧”到胃里。原酒经过调酒师的精心调配,制成口感、度数不一的各种品牌,然后在灌装车间批量生产。成品包装线一般由洗瓶、验瓶、灌装、压盖、灯检、贴票、装箱等工序构成,其前期还有勾兑和过滤等工序,通过对酿酒工序的观察,你可亲眼目睹汾酒严格的质量管理,从而对汾酒的质量更有信心。目睹着这些场面,真是大开眼界。 参观完毕,我们几个博友在酒都宾馆宴会厅就餐。每个餐桌上都是标有不同名称的散装壶酒,这是酒都宴会的特色:不喝瓶装酒,都是散装的,地道的本厂酒。有高、中、低度各种不同度数的汾酒,有竹叶青,有白玉汾酒,有玫瑰汾酒......你可以随自己的喜好任意挑选.用的是汾酒厂独有的竹节型陶瓷酒杯,大家先将斟满美酒的杯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在桌面上敲击一下,然后再一饮而尽。席间,朋友之间碰杯,要站起来碰,坐下来喝,还要说:“咱们反正一杯酒!”单说这“反正一杯酒”,就有不同的理解。反正一杯酒:就是两杯,因为这是特制的酒杯,反正都能盛酒,正面就是普通的酒杯,一口的容量,反过来可就怕唠,有正面的三倍之多。张先生极尽地主之宜,热情邀喝,我们却之不恭,一任那滚烫的液体在肚子里咕咕流淌,心中泛起的是感激之情,而酒厂的另一位博友梅林赏雪喝起来更是豪气冲天,丝毫不让须眉,在一番神吃海侃之后,张先生说话不小心露了馅,原来那 “松林听风”(张先生的博客名)与“梅林赏雪”压根儿是一对绝配好夫妻,听风赏雪,两情相悦,“酒为媒”让这对恋人收获了爱情,牵手走到一快,并且相濡以沫地过了这么多年,他们的情事如同这陈年老酒一样,历久弥香,他们与许许多多的汾酒人一样,是汾酒厂发展状大的有力推手, 我们对汾酒厂的明天充满美好信心。
“酒好人好工作好,参观一回忘不了”,在张先生夫妇的深情凝视中,我们无比留恋地离开了这美好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