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缓慢地迈步,小心翼翼地站起来,上下楼梯如同“翻山越岭”般的艰难,甚至连简单的下蹲动作也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这样的场景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 
) v8 G' x, |  b+ q) T" V* }( L3 S+ W5 x  “膝关节僵硬、疼痛、肿大,活动时关节会出现咔嚓的摩擦音,关节无力、活动受限,这时,您可能患上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了。”专家指出,不只是老年人,电脑族、开车族等缺乏运动者以及“高跟鞋族”等年轻人也容易出现关节过早退化现象,令此病的发病年龄大大提前。 
1 c9 S1 x# I/ }, Z" f3 V& O: n2 a  保护关节重在“减负”  
/ N5 h5 N: E( x) m, n% f5 q  “膝关节位居下肢中枢,是人体关节中负重多且运动量大的关节,劳损及创伤机会位居所有关节的首位。另外,肥胖加重膝关节负担、骨质疏松使其承受压力的耐受性减少等等,使膝关节病变发病率高,痊愈率低,复发率高。” 
# }+ A. n) |7 {. o! r: C. m  广州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门诊副主任马卫东介绍,骨性关节炎又叫退行性关节炎,实际并非炎症,主要为退行性变,代表着关节老化,特别是关节软骨的老化,它的主要改变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 
- s4 I+ q9 a! r) Q! [  马卫东指出,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关节“减负”是关键:4 `& q& x* ]$ m6 n3 ? 
  1.尽量避免身体肥胖,以免加重膝关节的负担。 
, W, |7 j* |) V& I/ k: e% b  2.走远路时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有弹性的软底鞋。避免长时间下蹲,因为下蹲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6倍。工作时下蹲最好改为低坐位,长时间坐着和站着,也要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固定一种姿势。4 {1 Z. m% k5 _. k 
  3.参加体育锻炼前要轻缓地舒展膝关节,让膝关节充分活动开以后再进行剧烈运动。练压腿时,不要猛然把腿抬得过高,防止过度牵拉膝关节。练太极拳时,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连续打好几套,以防膝关节负担过重发生损伤。3 g7 Q2 s6 U+ P$ V  r1 V% k) B7 g# W 
  4.骑自行车时,要调好车座的高度,以坐在车座上两脚蹬在脚蹬上、两腿能伸直或稍微弯曲为宜,车座过高、过低对膝关节都有不良的影响。- P: V8 S5 z3 j1 w% A 
  5.膝关节遇寒,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天气炎热时不要贪凉,避免冷风冷气直接吹向膝关节,防止膝关节受凉。 
& ?6 ?$ [: g7 _: W2 M9 S  6.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异黄酮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鸡蛋、鱼虾、海带、黑木耳、鸡爪、猪蹄、羊腿、牛蹄筋等,这些有助补充蛋白质、钙质,防止骨质疏松,减轻关节炎的症状。 
; S1 G) Y" S/ F适当锻炼能缓解关节痛  
: v- Z) k- J- I. ]: W! e  不要认为只有休息不动才能保护好患病的膝关节。马卫东表示,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人,既要避免膝关节过度疲劳,又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这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还能防止病情进展。“据研究,有膝关节炎的人,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既不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又能让膝关节四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其次,仰卧起坐、俯卧撑、桥形拱身、仰卧抬腿、模仿蹬自行车以及高位马步都是适合关节炎患者的运动。”4 ^$ ^. A2 w2 Q) w( D 
  此外,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人,尽量少上下楼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关节的负荷过大而加重病情。 
' \/ b% b" `9 v3 Q) w, Z  马卫东提醒,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系统、规范的专科治疗,不求根治,力求缓解症状,减轻痛苦。“膝关节一旦出现疼痛,就要积极治疗,采取休息制动、热敷、针灸按摩等简易疗法,大多可控制症状。” 
# B2 |3 I, Y2 ^  如疼痛剧烈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对这种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果通过药物治疗仍不好转,影响行走及日常生活,可到大医院用关节镜技术治疗,以恢复关节功能及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7 Q' N* ^) k! g) O" X 
  专家指出,防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还要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E7 o/ C! }9 ~, x& i+ _, N 
  误区1:骨关节炎需要使用抗生素; 
% E1 j  ^0 K1 o! T4 e6 @  误区2:“软化骨刺”药物可以软化骨,软骨保护药能保护软骨;1 K8 _* D8 B7 R4 Z. a/ m- H' R/ n 
  误区3:非处方解热镇痛药没有不良反应,镇痛药服用越多效果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