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白云515 于 2011-6-6 15:06 编辑
; X/ d8 W) k7 F- E4 h# S' \ G8 N& m" }0 ~+ v3 d! v
资料: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2 i( k# Z) a& a" k" F
”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
$ v3 E3 b" w2 I0 m; W. j, q* |' M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听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
. H! s+ G) I& k- I* g5 a2 }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听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
9 N( T ^6 ^1 B3 P" E,大抵有以下诸说。 1 M7 N( g1 V/ |2 g( Y: J& `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录。听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首。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E M( T9 A; i& W" c+ J
0 m! t! S8 g! Y. z, Q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6 M6 @; o P4 y! D0 Z N
. c( r/ g% c6 v4 d7 \( U, X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办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迹。2 J% Y3 p* }7 U" q
8 V! D* f. h! `) E, i$ v- U( H3 V 涪江龙泳骑组合一行28人,为纪念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昨天上午,在仙海清水湾下水,直游对岸小岛。单程,快者,20分。慢者,30分。多数在25分左右。请各位泳友来回味一下那天的快乐吧。
8 o- A! F7 J: v8 T; I+ G!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