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团战友 于 2011-6-16 10:27 编辑
“谎”和“灯泡” “灯泡”这个词大约15年前就听说了,当“灯泡”有的属于不小心,有的是本人乐意。“灯泡”作为词汇是当代流行语,但作为角色却古已有之,小说《水浒》中阎婆惜、王婆就是,她们是爱迪生之前的“灯泡”,怪了,当时应该叫这种人为“灯笼”。 有一种花叫“谎”,没有“灯泡”概念那么普及,种田人都懂,就是瓜地里那种不结果的花。 现实生活中,“谎”和“灯泡”相伴而生,“谎”是主角,“灯泡”主要是为“谎”打遮掩,也许有时会得到“谎”的一点残羹冷炙。前些年,一位“灯泡”乘人之危,想占“谎”的“便宜”未遂,结果闹得自己惶惶然,无颜再面对昔日的朋友。 社会就是有男有女,有了男女人世间才会这样丰富多彩。男人与女人之间相互认可,有共同语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谎”可不是这种正常的男女交往,文词称作“暧昧”,“谎”游离于普通人,他们之间的接触带有浓重的私密性。“谎”就像穿着“皇帝的新衣”招摇于大庭广众,人们背后还有一句更损的话,说他们“光屁股推磨——转着圈儿地丢人”。 “谎”胆子大、脸皮厚,一意孤行不听劝;“灯泡”装傻充愣,左右逢源,可恶复可怜。百姓为什么看他们不上,主要是因为他们挑战着公序良俗,把身边人都当成傻子,你想谁愿意被他们作弄? 生活中“谎”活得很累,因为白天要“装”,要安排私通的空间日程,晚上想入非非睡不着觉;“灯泡”可也不容易,出卖自我,被人看不上。 这种“灯泡”有时也可以引申开来,我的一位女性朋友与另一位爱想入非非的大男人学游泳,感受到了那种“不舒服”,曾不无埋怨地问我,“他是这样的人,你怎么不早点儿提醒我?”也是,人家看我认识他,才接触上那厮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不也成了一种“灯泡”吗?后来,有一位朋友搞了传销,我阻止不了,便果断地疏远她,要不再有朋友上她的当,“瞅呢结交的人?!”我还会受到埋怨,冤不冤? 从此,我再介绍朋友间的相识,那他们一定都是我信得过的人。 也许我说得有点严重,也许自己一个不小心还会……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闻者足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