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围山景区雄踞在山西省陵县境内,黄围山地中最高峰,海拔1432米。此山历来是名山胜地。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曹廷氟撰《黄围洞修建殿宇记》载:"峰岫峻巍,林木萧森,活水澄清,怪石崔崖,云腾雾口,虎啸龙吟,祷雨则应,祈福则隆,真祗神奉佛之所,飞仙变化之地也。"黄围岭脊,颇似一条天然巨龙,龙头面南,龙身略向西弯转,气势宏阔,姿态生动,是本区重点揽胜之所。
4 m+ E; B& F) M8 I/ o5 X( q/ V
+ \+ r/ L/ Y( V* A![]()
9 b- u: {4 x* W9 v) D- b: p6 I 黄围山千峰争秀、万壑争奇,松涛云海,荟萃了太行山的壮美风光,召唤着五湖四海的宾客,在这里既领略壮美的自然风光。黄围山旅游景区在晋城、山西有独特的地位,其中垄断性资源有巨龙双眼、白径古道、石笋古象、红豆杉峡等四处,具有稀罕性资源有灵湫洞、窟窿三怪、壶口叠瀑三处具地域特色的资源有翠浪涟漪、天水三折、五彩黄围等三处。 9 I4 T- u5 `6 g; S& P
; x+ U' \' e0 L) f7 m! q![]() ![]()
" X# F; x. Y4 f; O' X7 j$ l l- x 巨龙双眼,黄围山两天生桥并立的地质景观。当地人称为"龙眼"因其上方山脊形似一条巨龙,两个穿山洞恰处于龙头之下方,故此景又称为"巨龙双眼"。这种双桥并立的自然景象,在山西省绝无仅有。
8 O7 [3 r8 T% i# C. j 白陉古道 l8 Q! D6 |7 E3 ]: ]% f' i6 \
据晋代郭缘生在《述征记》列出了太行山通往中原和华北平原的八条通道"太行八陉",黄围山景区的是第三径--白陉。目前在"太行八陉"保存最长的一段古道就在这里。现在栈道上还留存着多处马蹄印,古道总长五公里,宽2米,由七十二拐和古栈道两部分组成。其中七十二拐,利用山峡地形,采用"72"拐的构筑形式,将客商逐步送上200--300米的山巅,设计和施工之巧妙,在我国堪称独一无二。 ( f3 _4 [2 `3 Y$ h+ [
石笋古像,我国所有的摩崖造像都开凿于山崖和从未发现在溶洞中的石笋和石钟乳上有古代石刻造像。黄围洞中发现的两个石笋造像,不仅在选位上首开我国造像先河,而且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古老、最独特的磨崖造像艺术珍品。值得列为国宝进行保护。造像为菩萨像,容貌优美,高40厘米,旁边有菩提树雕刻。
" v) c9 Z: s9 ]7 Z: w7 f, h9 |! N( O+ d! v5 {
![]()
% r1 ~. k& \8 I5 Q. @3 |* l3 K+ \ 红豆杉峡,秦家磨河大峡谷,长达20公里,沿峡分布着几万株我国珍稀植物红豆杉,被人们誉为"红豆杉大峡谷"。据说日本、韩国的游客很早就提出到中国红豆杉大峡谷去旅游,但不清楚在什么地方。陵川县红豆杉大峡谷是我国最长的一条名副其实的红豆杉大峡谷。
w; u; }( a! R1 s. p5 L
+ [, }2 I, w1 h2 A' I& u![]()
5 V' t- i( I/ o) { 灵湫古洞,我国南方以洞庙结合的旅游景点很多,但在黄河以北的北方,却很少见到洞庙一体的景观。既是有之,大多也是以人工洞与寺庙的结合。以天然溶洞与古庙在以其组合开发,却寥寥无几。灵湫古洞从唐代就开始开发,建寺筑宫,形成了长达1400年的洞庙开发模式,这在我国北方极其罕见。洞前建筑由上下宫院组成,下宫院已残,上宫院高五层,二者通过石拱梁通道相连,基本保存完好。该寺院因山就势,高低错落,善于利用地形和空间,建筑很有特色。五层建筑不多见,雕刻精细,建筑标准高,气势恢宏。 1 O9 Q) p6 ^* C* L- _( x
其他自然景点如豆红豆杉大峡谷中壶口叠瀑、翠浪涟漪、窟窿三怪、天水三折、五彩黄围等均属稀少景观。黄围景区群山环绕,山峦重叠,奇峰突兀,台壁交错,形态万千,森林覆盖,郁郁葱葱,青山流水,处处是景,景色迷人。
7 Z6 L+ h4 c) w. ^2 z7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