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冬 于 2011-10-14 22:19 编辑
爱冬小注:浏览知青网站看到一篇不错的帖子,是关于天津的老故事,转帖过来可供大家茶余饭后细细品阅,觉得还是很有回味的。原创者-夏营地
现在到天津来,走出天津站,来到后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天津发展的速度!后广场就是原来的河东地道外。人们为新建设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曾在这里居住和生活的人们,也难以淡去对地道外的记忆!我曾在地道外,七十五中学上学,也是在那里上山下乡去了内蒙呼盟新巴尔虎左旗,后来招工去了大庆油田,四十多年了,也是有此情结的一员吧。
天津河东地道外,是指老火车东站地道以外而言。指河东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旺道庄一带。直到在清道光二十六年载:“陈家沟以南有四村,曰沈家庄、曰王家庄、曰郭家庄,曰旺道庄”这一带地势低洼,只有较高的地方才能住人家,因此根据地势起了姚家台、李家台、阎家台、刘家台、华家台、上坡、下坡等地名,台坡以外就是苇塘、荒地、坟茔、粪场和乱葬岗子(义地)清光绪十八年,京奉铁路关内段建成通车,在“老龙头”建天津车站。老龙头与沈、王、郭、旺四个村之间还有两个小地名叫季家楼和火神庙,天津车站与东货场就占用了老龙头、季家楼、火神庙这户块地。天津东站与东货场之间原无地道,郭庄子一带人口骤增之后,人们仅由小石门及栅栏外两处穿越铁道通行,交通极为不便,时有被火车轧死、轧伤的事件发生。民国初年,沈庄子、王庄子、郭庄子、旺道庄、姚家台五村村民的代表窦英堂等出头奔走,吁请铁路当局兴建地道。几经周折,到民国十二年(1923),才将地道修成。郭庄子等村 ,适在地道之外,因而有了“地道外”之名。
地道外郭庄子原来只有一条街,路面不宽,又是土道, 两边有明沟,当时没有下水道,雨水、粪水、尿水、一切污水都在两边明沟里流淌。一遇雨天,路面积水过膝,而明沟里就深达数尺,行人稍有不慎掉进沟里,很难挣扎上来。当地流行一句话:“不怕家里失火,就怕掉进臭沟”。卫生状况之差,比早年北京“龙须沟”尤有过之。 上世纪二十年代,地道外人口逐渐密集。食品摊点应需而生,基本上都是露天营业。其中有卖大碗茶的,卖烧饼、油条的,卖切糕、炸糕的,卖面茶、茶汤、锅巴菜的,卖破梨、烂枣的,卖烟卷、糖豆的,卖手抓面条的,卖驴打滚、豆面糕的,卖围锅转羊肠子的,卖水爆肚儿的,卖水饺、馅饼的。地道外邻近车站,各地来津旅客,特别是关外来的老客,在津中转等待换车,有富裕时间,就去地道外转转。跑江湖的人也到这里撂地“画锅”,于是大坑、坟地之间成了露天吃玩游乐的市场。娱乐方面有说评书的、变戏法的、吴桥县耍猴的、拉洋片的说评书的、唱梆子、评戏的、说相声的,还出了不少著名艺人,例如唱梆子的金钢钻,唱评戏的新风霞,唱乐亭大鼓的王佩臣,说相声的常宝堃(艺名小蘑菇)等,他们在末成名之前,都曾在此撂地卖艺。医卜星相方面有练把式卖大力丸的,有自称能拔牙治牙的,吹糖人的、捏面人的等等。
上世纪二十年代,郭庄子街上,除小客店、小饭馆和卖莫家清宁丸的小药铺以外,没有像样的商店。最初有三家布铺:春立成,以卖寿衣为主;东方号,专卖布头;宝华成卖布,开始规模很小,柜上仅三、四个人。有一家永顺昌百货店,地道外设了分店,同时又有了修表店、照像馆相继开业。住在河东郭庄子、沈庄子、李公楼、复兴庄的人们到和平,只有过老地道方可,因此,郭庄子大街和老地道便成了交通要道。人们为了尽快通行,有的从地道口太平影院旁的小石门胡同穿行,从这里走小石门胡同,经小石门,石墙大街直奔李公楼、唐家口,这条路线成了交通支线。
从东站过地道一上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历史悠久(日伪时期建造)的太平影院、新建的铁路合作社、德福源饭馆,再往后是春发涌和庆发祥两家较有规模的饭馆以及较大型的早点部——裕庆兴馄饨铺和一些小吃店,李记脚行开办的天泉池澡塘也在其中。地道上坡左首的亚东一、二、三条胡同,则是娱乐业的集中地,这里的立通书场、胜芳书场、百花游艺厅和几家租赁图书和小人书铺,每天都是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在剧场周围经营小吃的商贩也沾了光,他们出售的各色小吃卖得很火,卤煮火烧。、羊肉锅贴、盆糕,包子,捞面、茶汤等等不下二、三十种。亚东胡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顺着地道外大街一直往前走,便来到郭庄子大街,这里又是一番热闹景象。只见马路两侧都是整齐的铺面,头一家是陆记切面铺,往下是民光照相馆、华记杂货店、庞记盆碗店、刻字店、信诚斋糕点店、赵记糖果店、东新园澡塘、电料商行、宣记木盆作坊、刘记老药铺、羊肉铺子、立通理发所、中西大药房、进步鞋店、启元茶庄、玉生香回民糕点店、东方绸缎庄(后改经营土产)、周记寿衣店、永兴理发店、义厚堂药店、宝华成布店、捷成书局等商号。马路对面是著名的南、北斜街,这里集中了制鞋、制衣的商户不下二、三十家,还有成衣铺、理发店、小吃店和旅社。往前走是薛聚丰鞋帽店、柏林照相馆、于记小广货店,槐清堂药店(名中医莫云樵创办)、孙记鞋料店、德盛和百货商店、永顺昌百货商店、联合文具店、老孟家酱园、王可大饼铺、大昌酱园、周记碱店、李三巴烧饼铺、宏利香糕点店、邱记纸张店、殷记包子铺、富兴池澡塘。富兴池对过是郭庄子上坡,这里有何家鱼铺、穆记羊肉店、林记钟表店、百善永百货店、古家肉店和一些没字号的小贩不下几十家。富兴池拐弯是小石门大街,名气较大的有:姚吉斋大夫诊所、马桐春正骨诊所、孟记委托店、长起修表店、虫子药大王、亮光明眼药等等。往前走的小石门胡同则全是卖估衣和旧货的,一溜小摊有二十几家,真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新市场里由许多小商贩组合的大型综合饮食店——联合食堂,这家食堂汇集了天津地方特色的小吃和传统风味食品。如:邰家面茶、老马家羊肠子围锅转、唐记的卤煮火烧、馅饼周的三鲜馅饼、李记盆糕和魏家酱肉都是远近驰名的。另外还有品味较高的老豆腐、锅巴菜、大铜壶茶汤、馄饨、羊肉汤面、烩饼、焖饼、小盘炒菜等-应俱全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地道外成了劳动人民休闲的好去处。
吃在地道外。要说吃,地道外的吃食那叫绝,想吃嘛有嘛。来了亲朋好友,可以到春发涌(汉民)、庆发祥(回民)饭馆坐坐,虽说饭店不大,但是菜品齐全,所聘的厨师技术高超,煎、炒、烹、炸、炖无所不精,厨艺堪称一流,很受顾客好评,每日宾客盈门。刘记面馆的勾卤面经济实惠,花钱不多,吃得蛮好,花菜、木耳、肥肉勾卤面颇受装卸工人和外地在此谋生者的欢迎。老马家的围锅转,别具一格,大锅里煮着羊血、羊肺、羊心、羊肠子外带小胎羊,围着锅边码放一圈火烧(一种烧饼),吃时盛一碗连汤带肉煮火烧,浇上特制的调料,口味醇香。邰家的面茶,经营已三代,真材实料,用糜子面打糊,好芝麻做调料,小磨香油调芝麻酱,口味纯正,吃后留有余香。馅饼周的三鲜馅饼、孙记的牛肉饼、柏大妈盆糕、贺师傅焖饼各有一手绝活。最绝的是联合食堂回民部的清炖牛肉,不腻又肥又嫩,让人闻香驻足。爱喝酒的三五成伴到馆坐坐,不掺假的直沽高梁沁人心田,小有名气的醉仙园和丁记、高记酒馆一家挨着一家。吃饱喝足到街上溜溜,玉生香的小茶食、信诚斋的小点心、九龙斋和赵记药糖各有各味;大昌酱园和孟家酱园的什锦咸菜清口解腻。在地道外吃喝,使人流连忘返。玩在地道外,茶余饭后到地道外玩玩儿也算一大乐儿。想看电影到郭庄子影院和太平影院。想看戏有前进京剧团,新华评戏团,北方越剧团,有市曲艺团的马三立、赵佩如。有和平曲艺团的高英培、范振钰、刘文亨、刘文珍、闫秋霞、二毓宝、孙杰、王殿英等;南开区曲艺团的马小荣,魏毓环、魏文华、魏文亮、杨少华、马志存和自弹自唱的刘少斌等。年纪大的人爱听评书和西河大鼓,在这里表演评书和西河大鼓的有姜存瑞的“三国演义”、索存寿的“水浒”、王田耕的“西游记”、陈焕英的“平原枪声”、孙艳云的 “儿女风尘记”、王艳云的“节振国”、王祥振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另外评书名家顾存德、刘杰谦、刘立福等也经常到乐小酒园书场、跃进书场做精彩表演。服务行业齐全便民。服务性行业可算应有尽有,浴池有富兴池、天泉池、东新园、东泉池、胜利浴池共五户;有永兴、新津、浦清、华兴、新民、合美等20余户理发店;镶牙馆有刘思普,朱广政,朱广忠、黄玉才大夫等四、五处.最享有盛名的还有马桐春大夫的正骨诊所;和平、民光、柏林三家照相馆同时服务;外地旅客投宿有大小2 0个旅店接待。另外,修表店、绱鞋店、修自行车的、黑白铁、电汽焊等修配行业比比皆是。地道外的名商号,与天津食品三绝齐名的芝兰斋糕干,座落在郭庄子大街的启元茶庄1936年开业,是天津 “八大家”之一卞家投资创办的,店东叫卞肇新。启元茶庄占地149平方米,坐北朝南,宽敞明亮,柜台、架眼造形典雅,用硬质木材制作,在当时堪称一流。最有价值的是抬头匾额,长2. 5米、宽0. 4米,上书“启元号”三个大字,黄金敷字面,为津门清末秀才刘嘉琛手书。经营方式灵活的大昌酱园。大昌酱园的老板叫满赤亮。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办大昌酱园,当时规模很小,因会经营,销售商品适应百姓需求,因此,利润颇丰。满老板用积累的资金扩大经营,增设一号商店,同时又建立鸿泰酱油厂,经营很有起色。王可大饼铺的手切面条。王可大饼铺座落在郭庄大街,以卖锅饼为主,兼营切面。虽然切面不是主项,但买切面的顾客总是排队,因为它的切面与众不同,它的切面不用机器,而是手工合面,手工切面条,这种面条软硬适度、口感筋道。富兴池澡塘创办1924年。全国解放前,富兴池来了一位地下党员,受组织委派进津开展工作,他以修脚师身份做掩护,积极联系职工,培养进步力量,发展党员。公私合营后,这位地下党员李凤和曾任福利总店人事股股长、大直沽服务基层店党支部书记。槐清堂药店。槐清堂是一个不大的小药店,老板莫云樵是一位精湛的中医师。他研制的“清宁丸”疗效极佳,价位又低,春前秋后染点小病吃上几剂清宁丸就解决了问题。况且又花不了多少钱,因此远近闻名。后来“莫家清宁丸”的牌字叫响了。莫老板是中医师,在店内坐堂和咨询,方便了顾客,既少花钱又能解决问题,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
地道外有几位名人,杨振华,宝华成布店经理,1920年出生,是宝华成布店 创办人杨景春的侄子。由于杨振华的作风正派,爱国守法成为工商界的代表人物。先后担任市人民法庭四区分庭副审判长、四区工商联主任委员、党外副区长、市工商联副秘书长、河北省工商联副主委等职。马桐春,回民,个体医生。在新市场创办正骨诊所,医术高明并有绝技。马老先生思想进步,经常无偿为穷苦百人的利益呼吁奔忙,是群众公认的代表人物。先后被选为区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常委。李洁尘与李伯祥。老一辈相声名家李洁尘是当今相声名家李伯祥的父亲。李伯祥少年拜在相声名家赵佩如门下,李伯祥在老师的教育下,加上个人的艰苦努力,形成了快、爆、脆的艺术风格,成为以“贯口”见长的相声名家。 著名电影演员郭振清及胞弟郭振明(歌剧演员)、老一辈曲艺名家赵小福、胡振江、张嘉利、阮文录,摔跤界耆宿刘玉堂及其弟子王俊彩、李学书等人,都是地道外的老乡亲。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百年沧桑的老龙头火车站,它的功能远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决定建设现代化的枢纽工程,扩建天津站。几年努力,现在人们眼前的地道外,已成为我国最先进的铁路枢纽、最漂亮的车站,四通八达的交通中心,繁华酌商业中心,也成了天津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