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3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中国民众眼中的七七事变(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7 2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7日,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屈辱与悲愤、血性与荣光的日子。 

      70年前的这一天——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挑起战火,中国军队奋勇反击,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自此全面爆发。

      70年前的枪声,给当代中国民众留下了怎样的记忆?在“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之际,几位普通百姓向记者袒露了自己的心声。 

         抗战老兵:“中国一定要团结、发展、富强!”

        今年84岁的王楚英老先生是一位抗战老兵。70年前的那段烽火岁月,在他的记忆中依然如此清晰。

      “那时我还是一个高二学生。7月7日那一天,我正在湖北武昌参加大中学生军训。晚上,军训的总队长召集3000学员集合,告诉我们: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卢沟桥打起来了。这时,学员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声呼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当天晚上散会后,我们都没有睡。大家组成宣传队,到四周去宣传抗战,我则负责写抗战壁报。”说起70年前的那一天,王楚英依然激动不已。“还有许多人咬破指头写血书,要求参军打日本鬼子。”

        6天以后,年仅14岁的王楚英就参了军,一个月以后就开到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刚开始,我对日军的狂轰滥炸有些害怕。子弹打在自己身边,看着战友有的腿炸断了,有的炸死了。但是,我看到我们的团长没有卧倒,而是端着机关枪打下了敌人的两架飞机。我感到很羞愧。现在日本人打到我们家里来了,怎么能感到害怕?我心一横,也端枪站了起来,再也不害怕了。”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个年幼的少年迅速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抗日战士,枪林弹雨,从容穿行。从淞沪会战到武汉会战,从远征东南亚到重新打回国内,王楚英与侵华日军整整奋战了8年。

      1945年8月,王楚英在湖南芷江亲眼看到日本乞降使节今井武夫走下飞机,把军刀交给中国军官;10多天后,他又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见证了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70年前卢沟桥的枪声炮火,是中华民族振兴之火、团结之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说起70年前的那一天,王楚英老人语重心长:“中国人一定要牢记这段历史。那时的中国之所以被欺辱,就是因为自己太贫穷、太落后、不团结。中国一定要团结、发展、富强!”

      小学师生:“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要汲取教训”

        11岁的张雪洽是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70年前的枪声,她只能从课本上得知。在上学期的语文课上,有一个单元是“桥”,《卢沟桥》就是其中的一篇。

      “日本侵略者找个借口,说有个士兵丢了,就向我们开枪,真不讲理。”张雪洽对“七七事变”的细节比较熟悉。“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杀中国人,强占中国土地、还用细菌毒害中国人,太坏了。”

      “老师讲到‘七七事变’时慷慨激昂、抑扬顿挫,同学生听了后义愤填膺。”张雪洽说,

        张雪洽的语文老师叫陈非平。“那篇课文给孩子们的印象挺深的。虽然《卢沟桥》这篇课文不在考试范围内,但孩子们想了解历史,了解祖国曾经遭受的灾难。”30岁左右的陈非平告诉记者,“学完课文后,不少同学还主动要父母带他们去卢沟桥参观,回来后还和我交流。”

        无论是张雪洽,还是陈非平,都对少数日本人至今还想拒绝承认那一段侵略史感到愤慨。尽管如此,几天前当日本小朋友来她们学校交流时,大家却表现得非常友好。张雪洽为了送对方一个“有创意”的礼物,想了好几天,最后根据妈妈的建议送了对方一套中国剪纸。

      “这些日本小朋友跟侵犯中国的侵略者不是一回事。”张雪洽说,“中国和日本是邻居,要和平相处。”

        陈非平在上完《卢沟桥》这一课后,还给同学们留了一个思考作业:为什么日本敢侵略中国,我们现在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七七事变’过去了70年了,留给我们的是沉重的教训。现在教育学生记住这段历史,不是希望他们记住仇恨,而是要汲取教训。我们只有更加强大、更加团结,才不会受欺辱。”陈非平说。

        文物收藏家:珍藏抗战时期的民族记忆

        樊建川被称作“中国民间抗战收藏第一人”,他专门开设了中国最大的民间抗战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

        20多年前,一部名叫《血战台儿庄》的电影让他倍感震撼。从那时起,他开始阅读研究抗战史,并开始大量收藏抗战文物。一个抗战脸盆要花七八千元,一本抗战日记要花上几万元,樊建川把自己经商10多年的钱都投到收藏抗战文物中去了。

        让樊建川高兴的是,自己收藏抗战文物的举动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喜欢收藏风花雪月、书画宝物,只喜欢收藏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樊建川所说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是抗日战争。“我希望收藏家中有一部分人能够更多地关注、收藏事关国家和民族记忆的东西,为民族打些问号、提些警示。”

        为收集抗战文物,他跑遍了全国,还曾专程到过日本。褴褛残破的血衣、弹孔犹存的冰冷钢盔、血迹斑斑的日记本……在这些文物的背后,是一个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悲壮历史,是一个民族珍贵的历史记忆。

        据樊建川介绍,目前他投在抗战文物收藏和展览上的花费已超过3亿元,另外还借了8000万元。让他自豪的是,去年建川博物馆参观人数达20万人,今年有望突破30万。“我收藏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回报。我想,这些文物对国家、对社会总有好处。”

        抗战纪念馆参观者:“重温那一段历史”

        卢沟桥边,矗立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表,向前来参观的人们无声地诉说着70年前那一段悲壮的历史。

        每年7月7日前后,前来这里参观的人都会剧增。今年7月6日上午,就有近2000人来到这里,重温那段历史。

      “‘七七事变’一爆发,中国全民族就立刻团结起来,进行抗战。”在人民战争专题纪念馆内,一位老人向同伴讲述“七七事变”的意义:“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摒弃前嫌,团结抗日。在我老家淮北平原,连土匪都把枪口对准了日本侵略者。”

        “我生在抗战时期。尽管那时我刚刚记事,但战火中的记忆是那么的深。那时候,我的父母、哥哥整天都不能下地,而是在村头看鬼子来了没有,一看来了撒腿就跑。”来自农村的宫桂英老人说,“我感到,我们一定要不忘历史,振兴中华。”

        河南濮阳的一位高中生利用来北京看病的间隙,和母亲来到卢沟桥,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我是学生。在了解这段历史后,我知道我们最需要的是好好读书,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让屈辱的历史永不再来。”

        纪念馆留言册上,无数的人表达了同样的心声——

        “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不朽!”

        “今日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不忘历史,更不要忘记那些死难的将士!”

        “世世代代不忘民族耻,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强盛做出贡献!”

2#
发表于 2007-7-8 00:17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7-7 23:21 | 只看该作者
  “今日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不忘历史,更不要忘记那些死难的将士!”

        “世世代代不忘民族耻,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强盛做出贡献!”


4#
发表于 2007-7-8 01:23 | 只看该作者
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5#
发表于 2007-7-8 18:02 | 只看该作者
不忘国耻!
6#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16:33 | 只看该作者
  “‘七七事变’过去了70年了,留给我们的是沉重的教训。现在教育学生记住这段历史,不是希望他们记住仇恨,而是要汲取教训。我们只有更加强大、更加团结,才不会受欺辱。”
7#
发表于 2007-7-8 23:5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启明[/B] 发表: 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6 04:54 , Processed in 0.03371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