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那仁朝克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团结的象征,和睦相处的丰碑——参观昭君博物院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07-7-9 16:4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海里[/B] 发表: 那仁老师的作品就是有看头!!!我看完您的文图并茂的贴,仿佛伴您左右去旅行.真壮美啊!

谢谢那仁老师,辛苦了。请喝一杯荼!


点评

欣赏  发表于 2016-12-25 15:52
122#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22:04 | 只看该作者

昭君母女骑猎图




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现代史学家翦伯赞赞美: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7-7-8 23:21:21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5 15:48
123#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22:06 | 只看该作者

世世代代民族团结和睦相处



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伟大的民族之一,匈奴文化以它独特、鲜明的内涵,载入历史史册,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创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从原始社会走向阶级社会的先河,标志着我国古代北方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今天我们重温这段波澜壮阔历史史实,领悟到的是各民族人民从古到今期望民族大团结的心声和友好相处,和谐发展的真谛。fficeffice" />

(此帖内涵宏大,仓促发帖难免拾遗漏万,如要详细了解,还应查阅专著,并找机会来内蒙古实地考察为好)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7-7-23 13:32:36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5 15:49
124#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23:49 | 只看该作者

王安石也有吟咏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昭">王昭ersonName>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昭">王昭ersonName>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fficeffice" />

如: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7-7-9 9:29:20 编辑过]

点评

赞  发表于 2016-12-25 15:49
125#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23:52 | 只看该作者


  此外欧阳修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解王昭">解王昭ersonName>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冢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昭">王昭ersonName>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7-7-8 23:58:30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5 15:49
126#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23:53 | 只看该作者

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昭">王昭ersonName>君的儿子右逐日王一系后来日益强盛,与东汉交恶,被窦宪追击,一路西窜,越过葱岭进入欧洲,占领哥特人的地盘引起罗马帝国的崩溃,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就是后来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国。fficeffice" />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5 15:50
127#
发表于 2007-7-9 00: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超级导游!史料翔实,图文并茂,详略得当,丰富生动!看得出来,老师是花了大工夫的。再次道声:辛苦了!虽是昭君故里人,然对昭君的比较深刻的了解,却是在您的指引之下,我好不汗颜。尽管如此,我依然兴奋不已,——这一课我终于补上来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您不正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吗?!

         谢了!我的好老师!!!

         [时候不早了,您也该早些休息了啊!]

128#
发表于 2007-7-9 05:31 | 只看该作者
那仁老师的作品就是有看头!!!我看完您的文图并茂的贴,仿佛伴您左右去旅行.真壮美啊!
129#
发表于 2007-7-8 23:43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包老师!小李飞刀要向您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向您致敬!
130#
 楼主| 发表于 2007-7-8 23:43 | 只看该作者

(题外摘录)

对昭君出塞历来评价颇多,评价各异,

如: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都对昭">都对昭ersonName>君出塞寄予无限的怜惜与叹息。

   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此帖子已被 那仁朝克图 在 2007-7-9 9:27:40 编辑过]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5 15:49
131#
发表于 2007-7-9 10:30 | 只看该作者
包老,您辛苦了。
132#
发表于 2007-7-9 10:47 | 只看该作者

王昭君,一个令人钦佩的女子,她留给匈奴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也是不可估量的。那人老师真是有心之人,拍下了如此多的精美照片。使我好像游览了昭君博物院。

在这里我收藏了几幅字画,希望那老师能同意。



[此帖子已被 峰泳 在 2007-7-9 10:54:35 编辑过]
133#
发表于 2007-7-9 10:59 | 只看该作者
和亲大使,友谊桥梁。
134#
发表于 2007-7-9 11:06 | 只看该作者
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秦汉之际,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势力空前强大,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史记·刘敬传》)。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物和奴隶,不断向外扩地,骚扰汉边,给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带来严重的威胁。刘邦封韩王信于代,都马邑(今山西朔县),以防御匈奴的进攻。高帝六年(前 201),冒顿单于率兵进攻马邑,韩王信投降。次年,匈奴与韩王信勾结,又引兵南下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亲率大军往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陷入匈奴重围,此即所谓“白登之围”。被困 7 天,用陈平计,重贿匈奴阏氏,才得突围。自此,西汉政府感到自己实力不足,乃采用娄敬建议,与匈奴结“和亲之约”,汉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每年奉送给匈奴大量的絮、缯、酒、米等物品,并与匈奴进行贸易。吕后时,单于曾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因国力不足,继续实行和亲政策。后来汉元帝亦遣宫人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西汉初实行和亲,使双方关系暂得和缓。在边境通关市、贸易往来,对汉匈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
和亲既是无奈之举,又是英明之行,历来众说纷纭,内中甘苦故人知。但是从生产力的发展角度,确有其推动作用,也造福于百姓。看了包老师带来的美丽的照片,翔实的报道,如临其境,欲从其游。有机会一定到呼市去拜见包老师,领略大漠的壮美景色!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5 15:50
135#
发表于 2007-7-9 11:07 | 只看该作者

那仁老师的作品非常好,我非常喜欢.

他通过冬泳网向人们宣传了内蒙古,介绍了内蒙古.很多人是从这里了解了内蒙古的风土人情;了解了蒙古族的文化和历史;看到了内蒙古的辽阔草原和蓝天白云.

昭君墓我还是86年在内蒙古大学学习时去过的那,那时的昭君墓没有现在这样多的景点.现在看到那仁老师的详细介绍,使我又知道了许多东西.谢谢那仁老师了!

136#
发表于 2007-7-9 11:1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女子,一个远嫁塞外的女子,竟写下了如此可歌可泣的国泰民安,一代狭女,让世人,世世代代永远安康,一个女子一个和平的亲善大使,永远长眠在青城山下.让世人无比的敬仰.王昭君.中华民族的楷模.

         谢谢那仁老师辛勤的汗水.

 

137#
发表于 2007-7-9 11:3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B]海里[/B] 发表: 那仁老师的作品就是有看头!!!我看完您的文图并茂的贴,仿佛伴您左右去旅行.真壮美啊!

 

有种感觉:身未动,心已远!那仁老师的帖子让我们在网上旅行!

138#
发表于 2007-7-9 11:39 | 只看该作者
王昭君故里



在秭归县城内立着两块清代石碑,一碑题刻“楚大夫屈原故里”,一碑题刻“汉昭君王嫱故里”。其实,昭君故里位于兴山县西香溪河畔的宝坪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诗中所指的就是这里,昭君故里有昭君宅、楠木井、梳妆台等名胜古迹、供人凭吊。通往梳妆台的台阶正好16级,表示昭君在这里生长了16载。楠木井因井中有一段古楠木而得名,为昭君汲水之处。
昭君,名王嫱,兴山县人,晋代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汉元帝时,王嫱才貌出众,选为宫女。传说皇帝选美,先看画像,因宫女争宠,纷纷贿赂画师,昭君生性耿直,不趋炎附势,被画师毛延寿丑化,不得宠。汉元帝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愿与汉永结友好。昭君自请“求行”,出寨前,皇帝才发现其容貌光彩照人,意欲留下,但成令已出,为结束边疆战争,决定许嫁,并将年号改为竞宁以资纪念。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依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

昭君和亲,对结束汉匈的长期战争具有重要作用。 王昭君为民族团结,深明大义,以巾帼之身,灭烽烟战尘,换来友好和睦,她永远载入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史册。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5 15:51
139#
发表于 2007-7-9 11:42 | 只看该作者
昭君故里位于香溪上游兴山县城西5.5公里处的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


昭君,名王嫱,兴山县人,晋代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汉元帝时,王嫱才貌出众,选为宫女。传说皇帝选美,先看画像,因宫女争宠,纷纷贿赂画师,昭君生性耿直,不趋炎附势,被画师毛延寿丑化,不得宠。汉元帝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愿与汉永结友好。昭君自请“求行”,出寨前,皇帝才发现其容貌光彩照人,意欲留下,但成令已出,为结束边疆战争,决定许嫁,并将年号改为竞宁以资纪念。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依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



昭君和亲,对结束汉匈的长期战争具有重要作用。王昭君为民族团结,深明大义,以巾帼之身,灭烽烟战尘,换来友好和睦,她永远载入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史册。

在王昭君的故乡,千百年来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昭君的美好传说。有一则关于香溪的传说是这样的:一天,昭君在溪中沐浴,不慎将一颗珍珠遗落水中,从此溪水变得等清透明,香气四溢,因而得名“香溪”,亦称“昭君溪”。


香溪中那美丽珍奇的桃花鱼,也伴随着王昭君的传说。桃花鱼是一种罕见的腔肠动物,正规名称是桃花水母。据说只生存于香溪及附近水域。它手指大小,体若伞状,色泽透明。游动时,若伞之张收。三月桃花水中,它们浮游于碧波上下,与岸上桃花相映成趣。有古诗单咏此鱼“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浅白深红画不如,是花是鱼两不知。”传说昭君出塞之前,汉元帝特许她回乡省亲。探亲期满,告别亲友时,正值桃花三月天。她乘舟沿香溪而出,自知此一别乡,再无归期,不禁泪如雨下,泪珠落入溪中,与水面落花相合,化为桃花鱼。游客若春季至此,可备玻璃小瓶,在溪中捕捞一些桃花鱼,养在瓶中,这是极有趣的观赏之物。

昭君故里宝坪村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长江的一条清澈的支流--香溪流经村前,溪水三西半绕着一峰青山,山腰天生一方平地,平地上的那座村落,因此得名“宝坪”。您拾阶登山而上,一进宝坪村口,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土台,台上有个月亮门,上刻“梳妆台”3字,这就是当年昭君姑娘的梳妆之处。台上绿荫覆盖,绿荫下置以石凳石桌,可供游人憩息。




梳妆台以北,有一小楼,名曰“望月楼”,传说是王昭君读书、弹琴、绣花的地方。过梳妆台,行数十步,就到了昭君宅。这是依照古图重建的。昭君宅高墙大院,门楼巍峨。宅内长廊环绕,曲径通幽。院中有一花台.台上百花繁茂,花丛中立有一座3米多高的汉白玉昭君像。这是昭君的“婆家”--内蒙呼和浩特市送给昭君“娘家”的礼物。昭君像体态丰腴,衣裙飘逸,全无悲苦之态。这显示在塞北兄弟民族心目中,王昭君的形象并不是汉族文人笔下那样的悲剧角色。院内还有一个蒙古包,也是呼市人民的赠礼。从昭君宅出来,东行百余步,便到了“楠木井”。这是当年昭君姑娘汲水之处。井约1米来深,清澈见底,井水从不枯竭。井底沉有楠木一根,据说还是当年昭君放入的。昭君村今天的数百村民,多数依然姓王,村内民风淳朴。村民们为本村出了这么一个千古流芳的女性而自豪。

从宝坪村回到兴山县城后,还可登临城中的妃台山一游。山上筑有“昭君台”。这是一座由几百株柑桔树簇拥着的亭台。亭台旁一石碑上刻着;“乡人怜昭君,筑台而望之。”当年,乡亲们就是从这里送别昭君。现在,游客可于清晨登上好台山,以观日出。此“妃台晓日”是兴山县八景之一。

 昭君村,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去涌,香溪回环,唐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即指此地。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1979年以来国家拨款进行了维修,重建了昭君宅,新建昭君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的昭君塑像等。环境幽雅,极富诗情画意。

点评

了解  发表于 2016-12-25 15:51
140#
发表于 2007-7-9 11:56 | 只看该作者
那仁老师的作品就是有看头!让我们在网上旅行!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5 01:55 , Processed in 0.19108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