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军80周年
永远的军旗
吉林“三次著名战役”系列之三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历时3个半月,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北满部队密切配合,东满、西满部队主动出击,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粉碎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保卫了南满根据地,迫使其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通过这一阶段作战,北满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南满的局面获得显著改善,这就为东北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黄粱美梦
蒋介石如意算盘这样打
最多不超过6个月,消灭关内共军,然后乘胜北上,越过松花江,直捣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全歼共军主力于北满地区,彻底解决东北问题!
针锋相对
我军四保临江这样打
一保临江: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军集结3个师,由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指挥,从三面向南满发起攻击。辽东军区四纵穿插到敌人背后,使得国民党军腹背受敌。林彪率领北满部队一下江南,一保临江告捷。
二保临江:1947年2月,国民党军以3个师的兵力再次进攻南满,辽东军区采用诱敌深入、围点打援、深入敌后的战术,2月6日再次击败国民党军,歼敌6000人。二保临江取得胜利。
三保临江:1947年2月13日,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率4个师再次进攻临江。北满共产党军队二下江南,前后夹击,经过28天的激战,国民党军损失1.5万余人,三保临江取得胜利。
四保临江:1947年3月底,杜聿明组织了11个师,20个团的兵力进攻临江。辽东军区以4个师的兵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集中力量打击刚刚从热河调来的国民党89师。林彪又率北满部队三下江南,只用了3天,国民党军损失1.4万人,四保临江取得胜利。
80岁高龄的慕寿彩,曾任延边军分区政委,他是“四保临江”战役的亲历者,时任四纵炮团政委郑戈令的警卫员。为了让回忆更完整,讲述更清晰,他连夜赶写了一份长达10多页的提纲。
抓牛尾
陈云拍板保临江
1946年12月11日,著名的“七道江会议”在临江县八道江镇以西6公里处七道江村召开,面对大兵压境的国民党军,“我军是打还是撤”在会上争论不休。于是,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请当时兼任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辽东军区政委的陈云拍板定夺。
陈云认真听取了两种意见。对“留下”和“撤走”的关系,陈云先深入分析,又反复比较,最后得出“还是坚持南满比撤离南满损失小”的结论。陈云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依我看,东北的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子是向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下了一条尾巴。如果我们松开了这条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如果我们抓住了这条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首尾难顾。所以,抓住牛尾巴是个关键。”
那天夜里,又下了一场大雪。次日是个寒冷的早晨,陈云身披日本军大衣,同肖劲光漫步在七道江村北的浑江大堤上,他们察看地形,选定战场,在那里导演了一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漂亮仗。
南满危
失地陷城入险境
1946年,冬天来得特别早。离立冬还有十来天,碎雪就伴着狂风、夹着细雨,一阵紧似一阵。立冬刚过,气温骤然降了下来,进到12月,竟一下降到了零下二三十摄氏度。
12月17日,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开始集结兵力,以临江为中心发动进攻,四保临江首战打响了。当时,敌人的进攻队伍绵延数十里。安东、通化等城市相继失守,我军南满部队被压缩在长白山麓的临江、长白、抚松、濛江(靖宇)4个县只有23万人口的狭窄地区。
慕寿彩回忆,从凤城、通化通往临江的公路上、山坡上、密林里,到处可见我军过往的部队。有的伤病员躺在担架上,有的相互搀扶。他们衣着单薄、武器陈旧、给养困难,寒风中走在冰天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当时一些群众见我军一直往长白山里撤,都担心地说,“八路好是好,就怕长不了哇!”他们清楚,前方地广人稀,物资匮乏,加上正值严冬,大兵压境,等待我军的将是缺粮、缺衣、缺兵员、缺医药的危险境地。“那个冬天,对于南满地区共产党人来说,不论是自然气温还是政治气温,都降到了最低点。”
急行军
穿林越壑进敌后
慕寿彩记得,那是12月18日夜晚,寒风刺骨,漫山遍野卷起雪烟,四纵官兵涉深雪、越沟壑、穿密林,专走小道,一夜急行军,走了50多公里,进入敌人的后方。一个多星期后,部队通过了敌人数道封锁线,十一师钻进了敌人的心脏——平顶山周围。
来到山下,路更难走了,山坡上好像涂了一层油,越踩越滑。战士们穿的鞋虽然都绑上了毛巾或草绳,但还是摔跤栽跟头。上坡时,大家拽着马尾巴,人在后面一个拉一个的衣裳,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里,战士们缺少棉袄棉裤,有的甚至只穿单裤。他们蹚着没膝深的积雪行军,稍停一会,脚就会冻在鞋上,鞋就会冻在地上,有的连队一夜间冻伤十几人,甚至几十人,有的严重溃烂不得不截肢。慕寿彩回忆,那个时候,寒冷和饥饿成为我军更大的敌人,为此大家想了很多办法,一种手编的鞋套在军中就很流行,大家把苞米叶子捻成绳子,编成麻花辫,再拢成鞋子的形状套在脚上,不仅防滑还保暖,行军时,肩上搭一双腰间拴一双,走起来“啪嗒啪嗒”地响,这才感觉心里有底。
口袋阵
俘获敌军代师长
1947年3月28日,国民党军向临江发起第四次进攻。我军布下了“口袋阵”,采取“牵牛”战术,边打边撤,故意示弱,终于把“牛”引进了“口袋”——柳河县的红石镇地区。慕寿彩所在的炮兵团在这场战斗中,首先投入战斗。
4月3日早6时,我军对进入“口袋阵”的敌89师及54师162团发起总攻。四纵炮团操纵着几十门野榴炮、山炮和大口径迫击炮,顷刻间,烈焰滚滚,地动山摇,仅10分钟炮火急袭,就使敌人的炮兵阵地失去了作用。敌89师师长万宅仁感到事情不妙,对副师长张孝堂说:“我委任你为89师代理师长,代我指挥作战。我马上去见军座,如果还派不来援兵,我就撞死在他面前!”
万宅仁换了一身便装,选了一匹同雪颜色相似的大白马,怀揣一袋“袁大头”银元,带上两个勤务兵,向着深山老林落荒而去,这是89师在这场战斗中惟一逃脱的3个人。此后,万宅仁不知所终。
经过10个小时的激烈拼杀,战斗在4月3日16时结束,敌89师和配属该师作战的54师162团全部就歼。在大批俘虏押送中,始终不见敌89师的代师长张孝堂。后来,3个炊事员上山送饭时,俘虏了一伙敌军,其中有一位中年人,背着药箱,说是营部军医,走路还一瘸一拐,经调查就是张孝堂。
新文化报记者 王瑾 通讯员 魏涛 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