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9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3 0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 Q4 `$ z; Q$ b: J, [/ h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快乐老头 于 2012-4-3 21:07 编辑 ; E6 V, I; d+ v+ B0 |1 r4 n
6 v& ]! K+ i$ p$ c
节日起源  / `4 [$ ~5 W& d" ?/ B* k& ?# i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 N: a# X7 R' P& |' v) T

7 }" I6 _5 _. L& }' X1 g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9 K3 r- H6 R: N, q4 h7 |. g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4 Z7 H) M; m; l: M: U' M( k
  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所以会相差两天。
2 q# Z  H5 s. a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现在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 r5 ?% z/ ^% W) r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2 W* V8 d! \7 D% F
历史发展  
5 O3 j& M4 A3 i7 r" p, g$ y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 j& Q9 F5 b, a# d* k" X1 n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 k- K0 d0 R( X! W; h# F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 y* ]: S1 O4 R2 `; Q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 t3 N7 M: \6 ], k节日习俗  
4 }. {8 L0 x1 o1 s" b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
/ ~$ C* Q/ }1 f; h/ U  M/ s& ^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 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 H( K7 G7 ?$ s1 `% M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 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 x3 b) s& A" a/ p8 n1 ?  B6 s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 P" O8 [" X4 j, I- t* N, ?4 f气候特点  
' V: v  ?( H" B2 f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 i; \/ q/ @0 e3 ]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   a5 `* N' a" n
各地习俗  
9 {, K# M8 Q( @. C  X4 V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   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 c2 O4 W; o! C$ g& m; F& n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 惯。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 `: ]4 Q7 j6 v      大中华地区  河北 ' m: O, q7 n$ M0 b/ d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倾城男女出郊踏青、看花、挑菜、簪柳。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 F. `6 j; [" _% W! e) b
  上海 * d5 D" Y8 h7 r; x" a+ e" S' `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 & R4 a7 f) ^* j1 @* G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p% H9 w4 D$ @# s2 L+ j  m
  温州 , A; s$ W& f. h6 Z, h; ]' S' ]
  在温州这一带有吃绵菜饼的习俗,绵菜饼顾名思义是绵菜做的饼,也有人称为清明饼,绵菜是照温州话翻译过来的,原来它的学名叫曲鼠草,是在清明时节才会有的.做绵菜饼可是很有讲究的,先要去地里采摘绵菜,(绵菜这东西可不是种的,是每到这个清明时节就会自已长出来的,)然后洗净晾干,放入倒臼中,(倒臼就是一个石头做的一种工具,以前他们用来捣年糕用)捣碎后,再放入米粉,(通常是八斤白米粉,二斤糯米粉)再加入适量的水,要把绵菜全部均匀的融入到米粉中就可以了,倒好后我们就要准备里面的馅,馅也是其种一道重要的工序,我们这里最常见的就是用鲜嫩的竹笋、豆腐、猪肉、咸菜(或者萝卜丝),抄好,等馅冷了就可以包了,我们把绵菜饼包好后下面一定要放一张柚子叶,一、是避免粘锅、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因为放了柚子后,这个绵菜饼里会多一种柚子的清香,好吃起来口感好多了,包好后放到蒸笼里蒸上25分钟即可.
7 ^. ]# L. S. a' E4 m& Y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 B4 w8 a: n  @. \& G6 D& Y  g' C  湖州
: T7 N% T7 X' S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浙江桐乡河山镇有“清明大似年”的说法,清明夜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这几样菜都跟养蚕有关。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吃发芽豆是博得“发家”的口彩。吃马兰头等时鲜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 n; P: }% N" L
  福建 # D0 Z' N4 C* a- A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 M0 B( k9 Q& u+ ?9 \: K- I8 P1 j  四川
. N  Z) P9 f& y" u% m  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二王庙庙会)(成都都江堰)。
) c" X9 G# S. P0 w' X8 H  山西 ' q3 s$ E) @0 |' D) b. b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 d; t& O# D3 q- o+ n8 k/ r  H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5 r) s# o' T; H9 b  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 M/ L6 g. h  |; Q* V
  山东
) ?  |+ o2 g0 @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房食」或「祊社」。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齐山、博山等地在清明节煮一锅小米干饭让牛饱餐一顿,称为「饭牛」。有谚语道:「打千骂万,清明一饭」。
  t4 H8 j$ f+ K7 k  河南 6 q' f) k0 u! I! }/ b# p' j8 B
  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
0 |. Z: f. z, t8 P" i9 x  陕西
0 g! \- k' j/ d( G9 H1 j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2 G- e1 ^$ A: e* K  江苏
7 p* W: t2 v9 u) F# X! j7 [, F  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还保留了寒「望绵」﹝绵山﹞的旧俗。 ; l7 e: B$ d% _' v
  安徽 " Z$ K4 }& o# O% ]
  徽州府于清明淘新泉酿酒。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
2 m8 W, v- n; M6 r! T+ d  湖南 - i$ c) j7 Z' d% z) M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 e/ Y! I8 k6 ^& M! d, s: l- z3 ~
  四川 ' U% @( ^( y( D$ J9 O0 r! Q; w
  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 S% c6 N3 B  _6 r7 g+ s, @7 T
  广西 8 v# g( o8 V0 b/ j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 U0 L2 n( |- `) o: R# b
  江西
. w9 p& A5 ?2 w5 p6 X4 E3 v  新建县清明拜扫,例用春饼。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犹有寒食之遗风。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皆不参加。
3 K- _* G6 H) j# L% E' H  香港 # t$ v$ A  t$ ~, E. @9 Q
  清明是香港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冥镪,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港人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并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 `* ], |3 D1 e3 ~  早在港英时期,中港边界纵然自从国共内战结束,中共执政之后守护深严,但每逢清明,位处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多会有限度地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1950年至1970年代中前期,中国仍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少人亦会在清明节,以祭祖为借口回乡,人人身穿多层衣服,携带异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济乡间亲友,粤、港火车票亦会出现抢购潮和抄黄牛票的情况。 + l* f1 e+ _) x, v, @4 N
  近数十年,香港人为先人清除坟前杂草时,有人相信“火烧旺地”的风水说法,放火烧杂草,结果引发多宗严重山林大火,备受社会关注。2007年更有团体要发动“清明无山火誓师大会”,呼吁市民勿再放火除杂草。
) s) z9 Y! S8 n$ v$ W  台湾
0 F3 z, c% H, A: x7 D5 t6 ~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8 w" ~) S9 y- h8 m1 P* L/ m- b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 J" n" }$ t+ v- F/ f7 N" C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粿”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 b$ u" R* e/ ~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形成与华侨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公墓),盖大伯公(土地神)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由此逐渐形成对东南亚华人社群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乡会馆文化。
0 _* H& _+ m* A; X  不过,在华人约占总人口75%的新加坡,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政府自1960年代起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倡导华人改土葬为火葬,并在郊区建造了大型骨灰瓮安置所,市区内的坟场因此渐渐消失。如今在新加坡,若要土葬,买一处政府提供的坟地约需六七千新元(1美元约合1.52新元),不仅费用高昂,而且使用期只有15年。
3 Q: Z0 f2 H( t7 R; ~  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多半为闽南仪式。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多会举家出行,亲戚朋友相邀同往,坐满一、两辆小货车浩浩荡荡去扫墓,大多先祭祀土地神。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压上墓纸,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当场将酒食、肉、果吃完回家,一般会准备五牲祭拜祖先,当中少不了蛤、螃蟹、鸡、鸭等。祭拜完毕便当场剥蛤吃,然后把蛤壳丢在坟前,表示子孙已来扫过墓。
6 u; k9 Z6 z/ L( |$ v/ G2 v6 \, t  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一二十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祖籍海南的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屋(家乡)做清明不?”
1 o4 T8 m: z' k' y- P+ t- K7 p民间传说$ N0 w. k2 G; V9 |" i3 Z- V
     介子推  " ^. D0 }9 T7 I1 \) N# l2 k, M: |& ]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2 @3 n( K! M& y8 W! }: [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2 C7 ^7 V1 f0 q. \8 h, ~9 y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2 ~+ h  K' T3 d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 ?! O7 ^; W/ q3 L( c9 O" P* ]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 X, v8 e' S9 E, F7 b3 X% [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 s- s1 H" s- N0 j1 |" `- F' ]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 C; m6 H/ s7 q. K3 o6 ~; G! ?( r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 B$ l2 R( j+ R1 N3 w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 t- z6 c1 `1 l% Q' k. T: z% T3 [% X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 x; L+ ^8 ~9 I- ?$ Y: C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 `/ I7 q6 ^6 o2 R4 M0 K; y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戴柳插柳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是什么原因使得平凡的柳条有了如此非同寻常的身价?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这三种说法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可以避邪。 # i% N8 a1 M4 k$ ]6 d8 D% u
相关诗词  * _' f+ A6 J* Y% x
        清明诗句名篇    3 E% d, F& o7 a% i+ {$ o. w0 e5 X7 D
9 u1 d  E2 D. D8 {$ l0 n; c) D6 w: X
  《清明》 (唐)杜牧
, T  p  @% B0 j4 i  清明时节雨纷纷, - i1 N( h  l" Z
  路上行人欲断魂。
& B" ?: N5 B/ v; B% J  借问酒家何处有? & p3 N) h9 N: t$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O: k9 ~0 l% J: T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 c5 F8 Z& s1 {5 C& @7 r, n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6 f! V5 ?# g2 e4 M7 c8 R
  《寒食》(唐)韩翃 ( [  C) u9 Z6 X/ t* K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 B6 B, S* h, H) b
  《闾门即事》(唐)张继
/ Q; t5 U! C; T2 j/ c, }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o7 y# G( T. @% G7 [* f6 {! q
  《清明》(宋)王禹 7 l- A& o9 @: f6 |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n" v; T/ u* h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 J( ^4 c, [0 K+ y# {6 B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6 q, S' W5 Q0 S6 R+ F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8 y( M( J; B2 E- o9 ]  a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 s0 {$ O; w& ~6 F' `/ n6 K
  《郊行即事》(宋)程颢
8 k/ ]3 w" x$ f: T3 n$ s. I' w3 z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E/ l5 _% I( }; [' X  p( q+ X
  《清明》 (南宋)高翥
# V7 F. a4 B& b* O5 `+ S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 a, M+ y2 z: T$ w: s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9 f, Z$ ?1 B! |- C9 W" T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0 c' B7 H. P4 p. d' B0 {$ P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 U1 |/ r4 u, |: e4 W9 W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 g% a0 U- R  《 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 Y; U0 T+ `9 r+ s; z. t% \% ^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 Q0 i% g% `# A4 t/ G! ~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7 T+ M! Q2 Z; z7 ^4 v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 g+ p9 v: C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7 V8 ~# c* S4 W9 c0 N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6 o8 l" [, e& \: C& b  《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 (唐)来鹄
( H# Q) Y8 K- N. F5 j2 W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7 e7 n1 N) J5 e' Z. b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5 G1 h1 {, A( `3 g) d! H7 X  《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4 I7 R' ~% {% J' ^" P! }/ Q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 t+ T5 ^$ J4 s0 s, x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1 j! `) X3 r* b! w0 i
  《天有霓裳》清明诗 (当代)刘小烽(刘周
8 A" T% I% H! o+ T! @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8 ?& Q! ]$ M' ]8 d7 g
  (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3 n' b% K% {. I6 y* x+ e/ P/ }% h3 a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 t  `; u5 G/ p; ?  [  (评析:此诗落笔写景,以景寓情。先写娇嫩艳丽的桃花杏花。次写风雨扑打着花枝.花儿静静的盛开。再写雨珠或者还夹着泪珠,从行人的脸上悄悄滑落,此时忽又从不远的几处坟头传出凄惋的哭声。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明上坟场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温馨,使人于此觊见生活的平淡与人类繁衍不息的伟大。) 8 @) b$ \7 |. q5 [: \5 ~( x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5 `" n( Z8 n* b
  (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谦称。评析:读此诗,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泪化成,雨与泪交融,泪使雨凄冷。淅淅沥沥,纷纷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泪吗?) 9 m. h' R! r6 R* N& P3 y* B7 q
  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1 g5 P' Y- k& X* g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 z* @$ p6 S1 Y+ q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 k( Q8 h$ ~: {7 \/ q3 ?+ N5 x  其七: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 / ~( H' E$ U6 f5 g3 o4 S  G
  葬祭名篇 - U# f0 @, k" `3 w. z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S& L9 u* i0 O  M  苏东坡悼爱妻词赏析 / y6 D3 Y# F3 I5 R: D9 S# F1 p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r, [9 v3 l6 u' r6 m. L- y4 u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 |& y/ O  ]  t  o$ _  w& T4 }" p4 |
农事谚语  
. i! l! S. U/ `' ~& L8 g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 V" {9 v9 J7 z0 R- n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 Y. P" |7 i' q1 z
  
/ z$ j' I5 Q- X4 G3 j0 {4 p  |7 k/ m
  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 $ V" E0 A: _; J" R
  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 L# @9 P& a( E, b5 v% {9 P
  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 p) r' `5 N9 q1 t8 \
  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 , ]. o; L, r' N3 q$ {
  棉花播下锄梦花,提温保墒效果显。
5 b+ e: H  B* l5 q  涝洼地里种高粱,不怕后期遭水淹。
5 ^7 y" N" f6 d% D6 \  瓜菜分期来下种,水稻育秧抢时间。
5 {/ k1 n1 [* ]1 t8 N9 @  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 . R& a$ M$ @/ p$ a2 A0 C7 V# ?
  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 7 \- H7 K& T4 z; Y  e* S* d1 O
  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 v0 g1 Z0 e. p1 t6 _+ r  牲畜配种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
) }) C! s- f4 m; r  大力提倡种牧草,种植结构变“三元”。 ; K/ b# N- F9 R- Q/ s
  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 $ U! R! w3 S! f) J- ?+ \
  捕捞大虾好时机,昼夜不离打鱼船。
$ @& h/ b1 M; P4 ^' D  家鼠田鼠一齐灭,保苗保粮疾病减。 2 w3 H6 h7 i$ ~* w2 M  S7 Q. n6 F7 m
节日谚语  " \6 I) y+ Z2 e; r( b
      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 R6 f0 [' j! F: Q8 V
  ◇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3 F! Z, |* c5 t# {6 g' b5 C  ◇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0 _* r5 C) ]8 f
  ◇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 v# `$ k9 r0 U: H* f- t  ◇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 N' W2 O, R" Z- @8 U& r6 @  ◇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 u+ B  d2 G7 R2 h, r; h+ k  ◇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 H5 N# N7 Z& g/ a9 G% T; j! D  ◇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1 P% S/ ~- [* G* e8 H. S( f  ◇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 J) l1 x% N6 J9 X4 a
  ◇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3 j5 R$ }5 O$ x4 O* {  ◇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 K; m  M( S9 _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 Q- i( C$ |  y& K* y% F; `% Q" U0 l$ }
  ◇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3 B: q$ g$ T/ |, H- z
  ◇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3 J9 u/ N  W# b- f' c2 h# y/ e
  ◇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 U* w/ o, g8 Q9 h  ◇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8 n+ V  U* }: O* z0 A
  ◇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0 X; Z2 P+ n' N9 Y6 U$ {5 d
  ◇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 M5 i6 N( q' k* F. C2 D+ f. H  ◇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 [$ x( Z, n2 h+ A8 V  ◇ 清明暖,寒露寒(湘) - X- {5 E8 s, a0 y8 m* g  O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 n) K2 }5 {7 k  ◇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5 }0 O% r5 ?* o' Y  ◇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 q4 F" F0 d+ ?* Q% s3 V  ◇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3 a) Y/ e; J  N' B4 L0 }) \$ C+ D  ◇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 X2 u6 Y' X" e, ~清明养生  + R- T* o* {" L! o
      在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大家对其重视起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清明时期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予以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清明时期还适合进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不宜进食笋、鸡等,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 W& @; F: o9 x3 D$ N
  清明节踏青时,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较少活动的人群,做运动需要量力而行,不应过大。老年人活动时心率控制在105次/分钟以内,呼吸控制在24次/分钟以内,中青年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 3 t+ m$ i- V8 \6 I
  清明节是踏青扫墓、追悼先人、悲痛伤感的祭祀节日。在凭吊先人的同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清明节是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同时也利于心理健康。但是在这段时期,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清明节很容易触景伤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特别是老年人在扫墓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大家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得过久。这段时期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高发期。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不宜过度伤心,要注意情绪的调节,需要找亲人、朋友陪伴,缓解负面情绪的影响。
/ U" o$ b0 ~, D) L4 v5 G7 _( }* u8 W, m$ S- M1 D4 y# a
; v: K. ^$ p, Y9 n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冬河缘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3 12:5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快乐老头的整理介绍,令大家又长见识了。

点评

谢谢关注!希望大家喜欢!  发表于 2012-4-3 20: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4-3 21:29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欢迎您!谢谢关注!  发表于 2012-4-4 0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3 21:31 | 只看该作者
真不知道清明节还有这么多故事,谢谢了快乐老头。) w( o, {$ c7 L  m

点评

谢谢副会长喜欢!  发表于 2012-4-4 0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4-3 23:3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后知道了清明节还有这么多故事,感谢快乐老头整理介绍。

点评

谢谢你喜欢!  发表于 2012-4-4 0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11 04:55 , Processed in 0.12536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