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马驹 于 2013-10-2 07:10 编辑
$ J; a2 i9 L) Q9 _9 I& L% d3 a" U; @+ ~% P0 ~, s- ^, Q* ?/ d9 C
做好人,靠的是一颗善良的心;做老好人,靠的是一张善变的脸。
/ `3 K9 E( {, I0 K$ X ——好人与老好人之别( o2 H- _. M) C) g! J1 P2 G9 h$ I
2 ^, |/ H& k" ^6 W
2 N$ G3 d0 ]2 k# ~4 b
e5 |" S0 g' P
. K/ B* m- ]1 R/ }- B: P3 C; v: |
何谓“红得发紫”——
9 a7 Z2 _" N7 \9 Q3 z* ?* E% o ~3 j: X2 K% ` w7 f
- i2 r5 O9 M9 X/ {5 J
我国封建时代的等级尊卑是十分严格的,连服装穿戴也有严格规定,如黄色,乃是皇帝的专用服色,其他人一概不能“染指”。官职品级不同,所着服色也各异。这种制度叫“品色衣”制度。“品色衣”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时,只在局部作了一些小的调整。就唐代而言,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穿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着紫穿红者便是身居高位者,而穿青色衣服者则官卑职微。那些穿红着紫的达官贵人可以经常出入朝廷,于是,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而达到紫色者则是位居皇帝之下的高官了。故而,人们称官运亨通、仕途畅达的人是“红得发紫”。 ——《新周报》2012.25
* b! u/ }0 ?- v" S% r
- c0 u; |& F1 A)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