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团战友 于 2013-5-24 22:08 编辑
2013年5月19日6点30 分,战友丛哥、小滕和我三人在奉化桥下集合,今天单车骑行的目的地——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 说起七里海,顾名思义,东西大约有七里之长,并有前后七里海之说,现在说的七里海一般就是指过去的“前七里海”。 我们从金钟河大街拐入省道102,这条道直通七里海,临近七里海时,在这条102省道上专门铺设了十公里长,又宽又平的“七里海大道”。 鸦片战争以来,天津陆续形成八国租借地,自此,除去老城区天津市区就失去了东西南北的方位概念,问路指路都讲过几个路口左拐或右拐,市政部门开始用“道”和“路”的称谓,一般道和路是交叉的,避免了一些混淆。 “七里海大道”气势宽阔平坦,比叫某某公路来得气派,有点“天津大道”的味道。这时大道的称谓就没有区分方位的考虑,只因磅礴的气势,喜欢叫“某某大道”,像什么“金光大道”、“星光大道”、想必是“道’是开口音,比闭口音“路”来得响亮的缘故吧。“七里海大道”,让人心情豁然开朗,感觉好极了,这是方圆数十里最高等级的公路了。 战友三人一路放飞,一路欢笑,满目阳光,满眼春色,老夫聊发少年狂。 古老神秘的七里海到了。整修一新的七里海湿地公园,准备六一儿童节试营业。园林工人忙碌着做开业前最后的护理。西大门向游客免费开放。我和丛哥进园走了一段路,觉得还是骑单车在公路上观景比较方便,因为今天主要目的不是游玩,来过看看就可以了。 湿地公园的特色还没有充分体现,现在多数的设施是供游人漫步,孩童戏耍,我们决定走马观花看完后,吃午饭。这样,决定七里海镇今天不去了,用省下的时间和体力往回走去造甲城。既增加一个景点,午饭也不会耽搁。丛哥的提议非常合理。 顺访造甲城。听一位摆摊儿的村姑说,七里海西大门距离造甲城大约4公里,而且还可以从另外的一条道回津。 宁河县造甲城是明永乐二年定名,但早在唐代或更早就已是行军、驻军、制造兵器的地方和古战场。 现在看看和周围的村落没有什么不同,村景果然如村姑回答我们“造甲城有什么”的问题时,“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我们找地方打尖歇晌。 上次在塘沽我们吃大碗面,四个拌菜、两盘炸鱼,三个人吃得挺顺口,主要是比炒菜用油少,蔬菜多,又汤汤水水,安全、爽口、开胃,当然也实惠。 这次我们就进了山西风味小馆,干干净净的,老板娘同样热情好客。三个人两个拌菜就够吃了,一瓶四特酒,三碗手擀面。 四特酒是当年周总理起的名字,南昌市招待客人一般就用四特酒。当然了,四特酒档次也有高有低。那年去江西,是随市府办公厅地方志考察团去的,江西不会慢待,但几天内喝酒就是“四特酒”,是“地方保护”还是“挖掘内需”全在你说,我只向革命老区致敬! 我尽力推荐着丛哥买来的四特酒,但酒还是不大符合二位战友的胃口,假酒不大可能,也许是酒精度没有达标。小滕和我比丛哥多喝了一点点。还是三个人一瓶酒。 吃饭的时候,问起回程路,听到了两种意见,有了来时的顺利,我们过于自信,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在省道308上拐错了方向,大约绕行十公里。 绕道不怕,可怕的情况出现了。 大约午后三点,我们正为绕行而加紧赶路,天有不测风云。沙尘暴袭来,扬沙不算大,风力足有六七级,侧风。阵风七级以上,隔着林带,一股子接一股子地横着把我们向路的中间刮,这叫什么风啊!我们不断地调整着……。路上是一辆一辆满载的大货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危险吧?! 可恨的气象预报!该报时不报,不该报乱报! (回到家里,电视台:“今天午后3点天津气象台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又是“马后客”) 我不担心别的,就是担心有谁的车胎扎了咋办?下雨咋办?不大宽的马路,狂风大作,满目沙尘,躲,你能躲到哪里去呢? 刚才小滕还说长途骑行不仅是锻炼体魄,更加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我想起去年在京郊“黄泉寺”陡峭的山路上,队友摔伤的那一幕……恐怖感袭来。 老知青、兵团战友,我们何惧之有! 在津围公路上我们遇到三位从蓟县回来的骑友。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进城了,风也基本停了,路过小滕工作过的地方,他熟门熟路,领着我们穿过宜兴埠,找到了回家的路。 结果有惊无险,“不经历风雨何以见彩虹”,是以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