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9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沙蜇の毒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 1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见于海洋腹地的危险的大型水母(比如沙蜇),如今由于数量增多,常会漂向海滩,与泳客争地。你若看到水母漂浮在附近,请躲避游走,不要好奇去耍弄。它半透明的伞状头部看起来安静柔弱,下面的触须却是致命凶器。 水母靠触须上的刺丝囊保护自己(因为这个缘故,水母被归为刺胞动物)。触须碰到你,就会缠绕上去,同时囊中弹出刺丝,刺进你体内,释放肽类毒素,这是水母保护自己的方式。当你扯断触须,它仍然粘在伤口上,继续放毒。不论水母死活,甚至裂成碎片冲上沙滩,其触须都可能蜇人。 有研究说:水母毒素的毒性是海蛇毒素的250倍,河豚毒素的450倍,其效应包括神经毒性、肝脏毒性及心脏毒性等等。沙蜇毒素使受害者全身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低血压、休克和肺水肿。中国南北诸海还有多种剧毒水母:僧帽水母、火水母、白色霞水母、夜光游水母、金黄水母、灯水母、疣灯水母和海月水母,它们的伤人机理和沙蜇类似。从实验结果看,该酶是肌原纤维结合性的蛋白酶,最适温度为40℃部分抑制,为丝氨酸蛋白酶系和金属蛋白酶系。不同离子对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是不同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肌原纤维,尤其是抑制肌球蛋白重链的降解。[1]对肌原纤维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4 收起 理由
小鱼安娜 + 2
大地牧歌 + 2 赞一个!
青岛海牛 + 6 很给力!
青岛海边大哥 + 3
蔚蓝之海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2:5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沙蜇的情况,老渔民作了如下提醒:
一、8月初,常见的海蜇就会沉到海里,但沙蜇比较晚,要到8月中旬才会消失,因此,6月下旬到8月中旬是沙蜇的活动期;
二、海蜇是一种趋向淡水的生物,下雨时,海蜇会自动向海边靠近,所以,到8月中旬前,刚下过雨后的海边危险比较大。
三、在上述危险时期里,游泳者如对双腿做好保护,也可避免被蜇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小鱼安娜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3:00 | 只看该作者
沙蛰:海蜇的一种,为红蜇,俗称是沙蜇,其毒性直接攻击人的心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小鱼安娜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3: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8-2 13:16 | 只看该作者
很可怕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8-2 14:35 | 只看该作者
刀锋 发表于 2013-8-2 13:08

八、九月份每天在海边游泳的人,几乎没有不被蜇到的,有时不一定是碰到海蜇,是捞海蜇之人,把中间可食部分拿走后,把蜇须又放入海中,有时是被蜇须子蜇到的。所以捞海蜇的人一定要把蜇须子扔到垃圾桶内。千万不要放在岸边(一上潮又到海水里了)或海中。
我每年都没有幸免,至少一次,有时是海里的小虫子咬的,呵呵!很痒的,得10多天才能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8-2 17:3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让海蜇蛰怕了,穿连体泳衣不得劲磨破皮,但为了防海蜇还是求大同存小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8-2 19:10 | 只看该作者
沙蜇毒须很长,在水里可张起毒网,有时根本看不到就被蜇伤,防不胜防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5-11-4 09:46 , Processed in 0.03119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