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美乡村(西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1 1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16 11:12 编辑

      收集的67个中国最美乡村,西北占8个:陕西的杨家圪台、党家村、灵泉村,甘肃的龙湾村,青海的尕海村、三兰巴海,新疆的亚斯敦、麦尔开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7 收起 理由
醉老虎 + 5
我来也 + 10
双桨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8-21 16:06 编辑

       出陕西延川县城25公里,在黄土高原的沟壑山峁里有个村庄叫杨家圪台。村里的老人讲,宋朝年间,杨令公的一部分后人迁徙至此,落脚拓荒,繁衍生息。
       1936年5月初,村子迎来了历史上的辉煌。红军在延川县清水关和延长县铁罗关西渡黄河回师陕北,驻扎在延川和延长一带休整。4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随部队抵达杨家圪台村。第二天晚上,毛泽东在这里起草并向全国人民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5月8~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里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与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
       来到村里,一股淡淡的枣花清香扑面而来,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抬头,杨家圪台村掩映在夏日的林木间,隐隐约约。向前走,一排整齐的毛头柳排列整齐,柳叶扫过,溪水潺潺,清亮见底——这就是杨家圪台最奇异的地方,一年四季,清泉不断。这里再旱的天也能长出茂盛的庄稼,年年都是丰产。
       院落前的老槐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谁也说不清它的年龄。多少年来,夏天一到,每天中午,村民都会到这里坐一坐,避避暑。
       延川一带以沙地为主,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是红枣的最佳优生区。到了秋收季节,个大、肉厚、皮薄、核小的大枣就会挂满枝梢。尝一个,从嘴里甜到心里。
       这几年,村里发展起了苹果产业。种了苹果树以后,绿色更多了,村子也更美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有故事的地方  发表于 2013-8-23 14: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6: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8-21 16:09 编辑

       70多年前,“在那遥远的地方》从金银滩草原开始传唱。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尕海村就坐落在青海湖畔的金银滩上。据说,当年在金银滩草原的某个地方曾放过露天电影,王骆宾和17岁的卓玛共骑一匹白马,在夜色迷离中,躲开众人,互相依偎在银幕背后。
       四五月间,别处或许已初夏,在尕海村,站在山丘上远眺,高寒地带的草还没长出来。天很蓝,云很白,灰色的草场还是一派肃穆。
       草原上的村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村庄“,三三两两地散落着稀疏的人家。村中205户人家散落在200多平方公里的草原上,街坊四邻这个词在这里并不适用。
       在尕海,不容错过的美景是每年七月,漫山遍野迟到的油菜花,一垄一垄在大地上蜿蜒起伏,铺天盖地蔓延在青海湖岸,线条简单却不单调,色彩单一却不失斑斓。草原是泼翠泼绿,蓝天白云,空气甜得沁人心脾;浮云般的牛羊,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
       还有波光潋滟的青海湖,近看若翡翠,清澈透亮;远看似宝石,坠入一片深蓝,天连水,水连天。辽阔的草原赋予了村民们广阔的胸怀,让他们格外热情好客。走进湖边任何一户院落,村民都会拉着你上炕喝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在那遥远的地方  发表于 2013-8-23 14:12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海豚大侠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8-21 18: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图文并茂,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海葫芦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8-21 21: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海葫芦 + 2 问好醉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8-23 11:5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并欣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海葫芦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8-23 1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海葫芦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8-23 1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今来 于 2013-8-23 14:18 编辑
海葫芦 发表于 2013-8-21 16:08
70多年前,“在那遥远的地方》从金银滩草原开始传唱。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尕海村就坐 ...


祖国大西北
遥远乡村美
独特的景观
花枣牛羊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海葫芦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8-23 2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4: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0-9 14:41 编辑

       穿过层峦叠嶂的拉木峡谷,在巍巍积石山下,苍劲的松树和笔直的白杨树昂首耸立,火红的丹霞地貌静谧却又耀眼。
       黄河岸边,山花烂漫,神秘的撒拉族故里——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三兰巴海村已在眼前。
       三兰巴海村因为有骆驼泉美丽的传说,有珍贵的《古兰经》手抄本而闻名。厨艺绝佳的撒拉人瞄准商机,发展起了农家院,做起了撒拉宴。一道撒拉宴包括盖碗茶,干果9种,油炸面食5种,包子4种,碗菜、凉菜3种,热菜4种,牛羊鸡肉3种,让人们眼花缭乱,口福大饱。
       撒拉族是快乐、勤劳的民族。循化是青海的“篮球之乡”,三兰巴海村人也热爱篮球。村里有专业篮球场和篮球架,每年春节前后,外出务工的男人们回家了,大学生放假回村了,村与村、社与社便拉开了一场场篮球比赛,村里的大人小孩围着场子,加油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身姿婀娜的撒拉族姑娘,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头戴彩色盖头,永远是黄河岸边最美丽的风景。身穿白衬衫、黑坎肩,束腰带的撒拉族汉子曾经是黄河上的筏子客。时至今日,三兰巴海村仍然有不少人用羊皮筏子作为渡水工具。
偶尔,你会听到妇女们吹奏“口弦”。这种撒拉族唯一的乐器,用一根细长的铜片或银片,弯曲成马蹄形状,中间插入极细的黄铜片制作而成。虽然只有三四厘米大小,吹奏出的曲调却悠远绵长,如泣如诉,是撒拉族妇女的爱物。
       三兰巴海村的嫁娶大多在冬日。婚嫁期间,村里的家家户户几乎都出动了,亲朋好友围着篝火,唱起娶亲时的传统唱曲“宴席曲”,跳起四人“骆驼舞”。舞蹈动作简单,节奏平缓。美丽的撒拉族姑娘沉醉在悠扬的“宴席曲”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1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0-10 11:54 编辑

       九月,是新疆最好的季节,水着色,山换装,江山如画。在巍巍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一抹亮丽的黄色格外抢眼,这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叶尔羌河之花”的喀什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民风淳朴的亚斯敦村藏身在这片胡杨林里。
       进南疆,出喀什,沿着喀什高速公路一路向南,过疏勒、英吉沙、莎车,就到了泽普县。亚斯敦村就在泽普县城西南40公里处。在层层叠叠的胡杨林怀抱中,亚斯敦如同一块璞玉,在叶尔羌河畔沉睡已久。
       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四源之一,她从喀喇昆仑山飞奔而下,冲积形成了新疆最大的绿洲之一——叶尔羌绿洲。坐落在叶尔羌河冲积扇上缘的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有1.8万亩胡杨林。与苍劲雄浑、高大伟岸的大漠胡杨不同,这片胡杨林三面环水,气质婉约,风姿独特。入秋之后,大片胡杨林从油绿变成金黄再转成火红,倒影水中,犹如戈壁滩上熊熊燃烧的火海。
       生活在这样一片水草丰美的绿洲上,亚斯敦的村民天生有一种与世无争的淡泊。村子72户人家,有67户居住在林里。他们耕牧结合,夜息日作,在胡杨脚下种几株苞米,或在河畔放几匹骏马,很少打扰森林河流的宁静,更不会毁林造地,竭泽而渔。
       亚斯敦村的建筑都是传统的维吾尔建筑,取材黏土,将外墙涂成藏红色。外面看起来方正简朴,里面华丽鲜艳,充满民族风情。家家都有独特的天井和天台,门窗纹饰都具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院里院外种满了葡萄、葫芦、石榴,满目苍翠,果实累累。
       维吾尔人热情好客,在亚斯敦,只要院门开着,人人都可以进去讨口水喝,主人也会非常热情地招待。高门小院,收拾得非常干净,葡萄架下,瓜果甜入心脾,兴之所至,还会有歌舞助兴。
       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了,但并没有改变村民们知足常乐的心态。在亚斯敦,经常看到赤着脚的村民,或路边聊天,或唱歌弹琴,或牵驴上街,黄发垂髫,怡然自得。或许因为如此,这块土地上出现了众多的长寿老人。泽普县20万人口,百岁老人就有140多位。
       亚斯敦村就这样藏在胡杨林深处,低调、淡泊,却充满生命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1-15 16:23 编辑

       西北边陲有这样一位老人: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唱史诗《玛纳斯》全本8部23万行的人,被誉为“活着的荷马;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追随者,头顶云朵,循着这歌声、这流淌着的托什干河,走进居素甫•玛玛依的故乡——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布拉克乡麦尔开其村。
       拜见96岁高龄的居素甫•玛玛依时,他端坐在厚厚的柯尔克孜毡剪绣垫上,像童话故事里的白胡子老人一样,面容祥和,目光里透着睿智。每每提及英雄玛纳斯,老人就为之一振,眼神里闪着亮光。想与老人合个影,老人理解了,欠了欠身,手指着正前方,示意取下衣架上那顶柯尔克孜民族的标志性服饰“白毡帽”,戴在头上,正了又正。
向西、向西……沿着滔滔的托什干河逆流而上,对面连绵的山体,展示着西部独有的雄伟、巍峨。临出发时,一个柯尔克孜小伙子跳上了车,未等落座,先自我介绍:“古瓦提拜克•木卡西,给大家当向导。“……上千年前,祖先玛纳斯在这一流域留下了世代传诵的英雄故事。”小伙子讲得一口流利的汉语。“伟大的居素甫•玛玛依是我的爷爷。”小伙子圆润的脸庞上透着敬意,觉得此番表述不准确,又认真地补充道:“平常这样叫习惯了。”
       坐落在托什干河畔的麦尔开其村偏远贫瘠。8岁开始,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的居素甫•玛玛依在哥哥的指导下,背诵演唱《玛纳斯》。柯尔克孜人有个规矩,40岁前不能演唱《玛纳斯》。1958年夏天,居素甫•玛玛依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演唱《玛纳斯》,一气唱了4天3夜,震惊了乡邻。
       说话间,车停靠在麦尔开其村对面的山脚下。抬头看,坡上就是“斯尔尕克将军古墓”。斯尔尕克是史诗《玛纳斯》记述的40将军之一,也是英雄玛纳斯的胞弟。斯尔尕克与契丹打仗阵亡,在远征返回途中,玛纳斯将他安葬在奔腾咆哮的托什干河边。
       夕阳下的托什干河,波光粼粼。千年来,她卷着史诗《玛纳斯》流淌,又沉淀下柯尔克孜人对先辈的敬慕和骄傲。因为《玛纳斯》是跨国界的英雄史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专家学者,每年都要到此寻访、研讨。
盛情的柯尔克孜人吟唱着《玛纳斯》,献上浓浓的马奶酒、酥油、烤全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1-15 16:25 编辑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行至晋陕交界的禹门口,便到了陕西省韩城市。这里是太史公司马迁的故里,千载文脉传续,滋养着耕读于渭北高原上的先民与今人。从韩城向北9公里,一座名为党家村的“东方传统居住村寨活化石“就静卧于山塬环抱间,近七百载岁月,坐看长河水起潮落。
       “元末(公元1331年),先人移居至此,农耕为生,到我这辈,已是党氏二门第二十一代传人了。”54岁的村民党庚德坐在斑驳的石砌古巷口讲述着光阴的故事;后来,党家村世代农商并举,生意遍及海内外,四合院的兴建也在明末清初进入全盛时期。至今,在这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完好保存着100多套明清四合院和祖祠、文星阁等建筑,因古村寨集中完整而被中外学者誉为“民居瑰宝”。
       祖先的智慧现在仍荫庇着320余户、1400多名繁衍至今的后人。“村址规划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岸,依水傍塬,这在咱关中地区的讲究里,那就是‘风水宝地’。”村民党仙梅自豪地向记者比划起来。顺其手势,只见村里建筑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砌墙,灰瓦盖顶,虽然东距黄河只有3.5公里,但由于青石铺路、水路相连,不仅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水患,而且瓦屋千宇、不染尘埃,冬暖夏凉、舒适宜人。
       村子中央耸立着一座独立的砖砌方型四层阁楼,站在楼上能够瞭望全村四周,那是当年站岗放哨的看家楼。村子东北部的泌阳堡修建于清朝咸丰初年,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走进宅子,每家每户的四合院皆分两层,上面的仓库高七尺,用来储放粮食粮具,下面的住房高八尺,所谓“七上八下”。四合院的建筑精华讲究“三雕俱全”,精美的砖、木、石雕刻品把一座座民居打扮成艺术殿堂。在村子里开设起民俗展的党文涛夫妇,向记者介绍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砖雕照壁:左下刻有梅花鹿,寓意求取俸禄钱财;鹿嘴衔着一支灵芝,象征长生不老;鹿的背后刻有山峦,意为寿比南山;山上松树爬着猴子,树枝挂着蜂窝,取“封侯”谐音;另有两只喜鹊,代表双喜临门,“福禄寿喜”的美好愿望就在一幅砖雕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历数百载而不衰,党家村村运恒昌的秘诀在哪里?宅院厅房歇檐的两侧山墙上的“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家训给出答案——或道德教化,或勤学进去,或修身齐家,或治世济民,种种箴言戒训为后代提供着远超物质财富之外的营养。而村东南伫立至今的六层砖塔文星阁,六角飞檐的风铃声悠扬,伴随着当地一代代学子士人的荣光,在凝重中传递着党家村数百年来“崇文重教”的回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1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3-12-24 16:41 编辑

       灵泉村位于陕西省渭阳市合阳县洽川和福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间。时光流逝,灵泉村在漫长的岁月磨砺中保存下来,难能可贵地让今人从一砖一瓦中找到建筑艺术的瑰宝。
       一路走来,在离福山以东5公里的灵泉,石牌坊上“更上一层”4个字雄浑大气,明清传统院落门楼、照壁、侧壁颇为讲究;木雕、砖雕、石雕、门窗基石技艺精湛;抱鼓石、上马石、石门墩及栓马桩随处可见。这里古典的民居风格总让人感到愉悦,让你心灵深处产生一种美好圣洁的情愫。
       灵泉因古城而声名远播,始建于康熙37年,虽历经百年沧桑,但保存仍算完好。渭北版的三合院注重风水,错落有致、气势恢宏,所在之地环境宜人,空气新鲜,让人心旷神怡。
       古村一代又一代承袭了保存古村落的传统。比如翁城墙上至今保留着《创建门洞序幕的石碑》:忠义参天地,一统扶汉室。据说这座修建于嘉庆年的三义庙因供奉刘、关、张神像而得名,庙的石狮造型、太极图、八卦图、石板图栩栩如生。另有一清代建造的三义庙斜对面的大房,房屋上雕建了整齐的明柱和梁头木雕龙头。村中的“党氏祠堂”,大门飞檐翘角,屋脊高耸,两座厢房结构严整,让人遂生天人合一、返璞归真之感。
       灵泉人十分重视建筑质量。据说,后巷道一家门房在瓦房时,匠人一天只瓦了半间,主人以为招待不周而速度太慢,遂对匠人殷勤款待,结果第二天瓦得更少。当主人不解地问匠人时,回答是:“叫人在瓦过的房上踩踏,或用石碾子在瓦沟向下滚,若瓦破一页,分文不取。”百年来,这座门房屋面仍不漏雨,可见当时灵泉人多么讲究建筑的坚固性。
       在灵泉村,精美的“金钱套梅花格”,把腰房衬得更加辉煌、华丽。 “兰桂齐芳”的浮雕把上房装饰得富有艺术观感,刻花悬柱的附带木楼,把厦房装扮得对称有序,巧夺天工的花砖兽头把四合院点缀得百看不厌。为古屋建筑做后盾的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从合阳县志上可以看到,仅全国各地在灵泉的商号就有90多个;灵泉作为地处秦晋豫的第一财东村,聚集了不少富贾大亨。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一场以“传统古建筑文化、改善人居环境”为主题的“陕西农村建筑文化传承交流会”在合阳召开。专家们提出了“美丽乡村——农村住房该建成什么样子”的重要命题。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住进“白瓷砖方盒子”的“现代住房”,陕西一些村落开始探索“外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内部更加方便实用”的新民居建设。灵泉村的党树森老人欣喜地说:“新房子三合院,保留了灵泉村古宅的风格,内部设计又符合现代人的要求,实惠、实在”。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于今年6月正式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灵泉村,共有25户村民像党树森一样,成为新民居建设的受益者。漫步在灵泉新村,一处处,一户户,让你尽享景区后花园的静谧和淳朴的神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海葫芦 于 2014-1-8 13:47 编辑

       黄河九曲,龙湾多娇。景泰县龙湾村位于白银市以北70公里的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这里群山环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秀丽;石林景观与黄河曲流,龙湾绿洲同坝滩戈壁优越组合,成为大自然鬼斧神工梦幻般的经典杰作,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几年来,龙湾村结合本村实际,依托黄河石林景区优势资源,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发展模式,以旅游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加快发展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和谐社会步伐为目标,大力发展黄河石林乡村旅游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西部乡村旅游的典范。今年以来,美国AETN历史频道、央视1套《江山多娇》、《丝绸之路新发现》栏目组和《人民中国》、《世界中国》等媒体先后走进龙湾进行实地采访报道。央视4套《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栏目播出《祁连山:寻访古老记忆》,央视7套《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组播出《黄河流过的村庄-龙湾》,集中展示了龙湾村古老黄河民俗文化的传承和老百姓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黄河石林地质遗迹保护区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是一座集地貌地质、地质构造、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综合型景区。具有雄、险、奇、古、野、幽等明显特点。主地貌特征为受新构造运动控制、雨洪冲蚀、重力崩塌等多重因素影响形成的高约80-200米的峰林和峰从,分布于饮马沟、老龙沟等八大沟系。正在开发的饮马沟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进发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景区现有观光大巴、环保电瓶车、黄河源头第一漂羊皮筏子、快艇冲浪、索道、毛驴车、黄河人家农家乐、篝火晚会、河心洲探险等娱乐服务项目。独特的旅游资源、神奇的人文环境,加上政府持续开发建设和大力宣传推介,使黄河石林逐步成为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影视拍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天下粮仓》、《神话》、《花木兰》等40多部著名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2013年旅游人数预计达到51.9万人。
       黄河石林景区的一天天升温,给龙湾村老百姓带来了通过旅游创收的大好机会。勤劳智慧的龙湾老百姓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办起了农家乐,通过采取政府补贴、农户自主投资方式,邀请专家对龙湾村民居进行考察与规划,引导农家乐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优质称心的服务和具有当地风味的农家特色菜肴吸引了大量游客。目前村上已发展农家乐80多户,一次性住宿接待量可达3000多人,农家乐年收入超过500万。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优势使龙湾村产出的水果具有格外的香甜口味,客人们在农家乐吃住之后,大都会带一些红枣、红富士苹果等特色水果回家,这样不用出家门,水果的销路就打开了。看到一点,村民们开始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种植,现在村里林果面积已达2000多亩,占全村水浇地的87%,每年四五月份,村内果花飘香,红粉成堆,农舍掩没于花的海洋,煞是好看。羊皮筏子以重量较轻、制作简易、成本低廉,被村民曾经用于河道上漂流运载。如今的羊皮筏子早已不再是黄河水上运输交通工具,却因她的古老制作工艺和惊险刺激为游客所钟情,龙湾村民将它演绎成为一个黄河漂流的旅游项目,给古老的黄河增添了一道时尚而亮丽的风景。
       古老的大水车依然在黄河岸边转动不息,唱着悠远的歌谣,见证着龙湾村的繁荣和兴旺,见证着龙湾村民的幸福与美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30 00:41 , Processed in 0.05055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