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冬泳的起源和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5 1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里驿站 于 2016-6-29 11:53 编辑

冬泳被中外游人称为“勇敢人的运动,因为它同长江以南不结冰地区的冬泳截然不同,是在松花江近 l米厚的冰面上凿出的方池里进行游泳,确切地说应称为“冰泳”。 一、冬泳的兴起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居住在哈尔滨的信奉东正教的俄国侨民每年 1月19日(俄历1月6日)都要在松花江凿冰池进行冰上洗礼,但那是宗教仪式,而不是冬泳。 哈尔滨人破冰冬泳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群众自发搞起来的。 1976年初冬封江后,哈尔滨市蔬菜公司干部潘建章同另一名游泳爱好者周茂林在带着冰碴的清沟里还在游泳。转年早春和初冬,他俩又砸开较薄的冰下去游,引来许多围观者。两人破冰游泳的情形被人拍下来,刊登于1979年11月20日《旅行家》杂志上,说明写道:“雪后的松花江畔,气温零下十九度,水温零下两度,潘建章、周茂林下江游泳。”这是宣传哈尔滨人在低温下游泳的最早的图片和文字。 1978年 3月16日,游泳爱好者香坊服务局的连有光和哈尔滨冶金测量专科学校教师王克明过江时,连有光不慎掉进冰窟,爬上来后说江水不怎么凉,还行。正是塞翁失马,焉之非福,第二天,他俩便到江边找漏水地方将冰砸开,入水洗浴。受此影响,破冰冬泳者有所增多。 1980年11月 1日,市总工会所属的工人江上体育俱乐部的活动科副科长陈恩龙上班时,见单位门前有几人在凿开的冰窟中游泳,便联想到过去俄国侨民在松花江上的冰上洗礼,觉得冬季的松花江上活动很少,他们的这种行动应当支持,于是便上前询问了有关情况,并说:明天我找人砸冰,你们多组织几个人来游,再请报社给宣传宣传。 2日中午, 9名冬泳爱好者连有光、谢诚、王克明、赵凯、杨千、郭慎为、桂景书、潘建章和惟一的女性李玉玺陆续来到俱乐部门前,陈恩龙从单位拿来镐、斧,大家砸开约20平方米的冰面,而后穿着泳衣跳下去,有的游十来米远,有的游二十米远。这是哈尔滨第一次有组织的冬泳活动。 应邀前来的工人江上体育俱乐部主管单位市总工会体育部的竞赛科科长孙立增和《哈尔滨日报》的体育记者富振忠及摄影记者王志立观看了这次冬泳的全过程。 3日,《哈尔滨日报》在一版配照片刊发了《九名游泳爱好者迎寒冬泳》的当日新闻,报道了“记者在九站看到9名男女同志身着游泳衣裤,踏着白雪覆盖的江岸,跃入零下一度的冰凌晶莹的松花江中”的新闻报道,并点出了冬泳者的名字及所在单位。这是地方新闻媒体最早对冬泳的报道,也是哈尔滨“冬泳”一词最早在媒体上出现。 1983年10月24日,游泳爱好者罗建宇、范学坤、陈国华、赵凯和工人江上体育俱乐部主任张涛写了一份冬泳倡议书,建议把游泳爱好者组织起来,破冰冬泳,得到了市总工会和市体委的支持。12月 3日,哈尔滨市冬泳协会宣告成立,理事长是哈尔滨市委顾问姚学融,副理事长罗建宇、范学坤、傅宝善、李安才、陈国华、赵凯、潘建章。他们有市总工会和市体委的领导,也有游泳爱好者。秘书长由工人体育俱乐部主任张涛担任。冬泳协会成立的第二天,即12月 4日,工体俱乐部便组织人力在其所在的九站附近松花江主航道冰面上开凿出20米长、10米宽的浴场,用冰块砌成围墙,垒起跳台,市总工会出资购买一幢30平方米的活动房置于池边供冬泳者更衣、休息。 12月 7日,哈尔滨的第一个人工冬泳浴场 -- 职工冬泳浴场正式开放。从此,哈尔滨的冬泳由群众自发的行动变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冬季群众性体育运动,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哈尔滨人开创了一年四季畅游松花江的新纪录。 二、冬泳的发展 新兴的哈尔滨冬泳运动发展很快,在科学健身、组织表演、比赛联谊、解决经费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1.科学健身 冬泳浴场的辟建为冬泳者提供了理想的固定活动场所。每天凌晨,工体俱乐部派人将冬泳池一夜冻结的四五厘米厚的冰层砸开,用铁笊篱和铁钩将碎冰捞出运走。而后,冬泳者脱棉衣,换泳装,跑步做操,活动好全身各个关节,使体表温度略有下降,缩小了体温与气温和水温的差距,旋即纵身入池,挥臂奋游,少顷出水,擦干身上的水珠以免冷成冰晶,再做三五分钟整理体操,使血液加速循环、周身略微发热,便穿上棉衣。如此天天坚持,即使刮风下雪,也不间断。 哈尔滨冬泳从诞生之初起,人们对它便有不同的认识。为了研究冬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冬泳协会于1987年成立了科研组(后称科研部),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相关探讨。他们还取得了医疗部门的大力支持,并积极配合医疗部门开展冬泳医学研究,逐步把科学冬泳纳入日程,取得可喜成果。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的主任医师、冬泳者张诚同该院医生王燕连续几年对32名冬泳者跟踪检查甲皱皮肤微循环;哈尔滨车辆厂职工医院医生徐同瑞、姚也良和省武警总医院的医生对46名冬泳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肌力、体重、慢性病的康复及皮肤温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调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对冬泳者的泌尿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该院的副主任医师李桂君等 8名医生建立了《冬泳的心血管功能参数研究课题》,对老冬泳者和新冬泳者的心电图、心音图、心尖搏动图、颈动脉搏动图和心脏抗微分图同时测量、对比,甚至深入一线,对冬泳者入水前和出水后的各项指标现场测定,建立队员的健康档案。此项研究成果于1989年底通过了省级鉴定。1997年,市科委下达了《冬泳对人体、心血管影响及其作用的研究》的课题。1998年元月,在市科委的支持下,市冬泳协会与车辆厂职工医院共同创办了北方冬泳医学研究中心,由该医院负责跟踪监测,建立健康档案。 为了加强交流,市工人江上体育俱乐部与市冬泳协会于1987年元旦编印了内部资料《冬泳与健康》,每年一期,第四期后由报纸改为刊物,更名《哈尔滨冬泳》,如今已出20期。该刊物除登记动态消息、工作总结外,还刊登了许多冬泳的心得体会和研究论文。 哈尔滨还于1988年初召开了由全国 8城市参加的“冬泳与健康”学术讨论会,并10多次派代表参加在其他城市召开的全国同类会议,宣读或交流论文30余篇。在1998年哈尔滨召开的国际北方城市论坛会上还宣读了两篇哈尔滨冬泳的论文,一篇是市冬泳协会主席、被誉为“冬泳狂人”范学坤的《哈尔滨冬泳开创了冰雪体育新天地》,一篇是王慧丽、王慧娟、张长发的《冬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经研究探讨发现,冬泳者皮肤接触冰水后,血管收缩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变快,促进了新陈代谢,改善了微循环功能,可减缓血管硬化,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心脏、神经、呼吸、消化等的功能都得到了锻炼与增强,从而,延长了生理机能的老化,提高了人体对外界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但研究也认为,冬泳运动要适度,以一次下水游一两分钟为宜,要适可而止,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逞强蛮干,否则不利健身。这样,既破除了“冬泳有害论”,又防止了“冬泳万能论”。 在科学指导下,哈尔滨的冬泳运动健康发展。参加的人数逐渐增多。冬泳队员在成立协会时有50余人,五年后的1988年发展到260多人,到2003年登记在册的已近700人,坚持下水的就有200余人,他们中有教授、工程师、公务员、营业员、个体业者、学生、退休职工,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19岁。其中有10来对被称为“冬泳鸳鸯”的夫妻,还有5位聋哑人。有八九人已连续冬泳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组织表演 冬泳表演是科学健身的引申,是更高水平的冬泳运动,它要求冬泳者在冰水里不仅会泳、能游,而且力争游得好,展示艺术美,增强观赏性。 哈尔滨的冬泳表演在第一个人工冬泳浴场开放四天后的1983年12月10日下午 1时便开始了,首次冬泳表演有45名冬泳者参加,观者近千人。 1985年冰雪节创办之后,冬泳作为它的重要活动项目之一,表演走上了规范化,每天上下午各表演一场,最多时一天表演四场,每场表演者四五十人,最多时达 150人。一个冬季的表演少则60余场,多则百场,有4000多人次参加表演,观者一两万人,最多3万余人。 有时,冰城的冬泳者还同远道而来的外地冬泳者共同进行表演,如1990年 1月11日的表演就有台湾的海峡两岸冬泳联谊访问团的 5名团员下水,1991年1月5日的“祝贺第七届哈尔滨冰雪节开幕冬泳表演”就有来自大连和香港的冬泳者参加。 哈尔滨的冬泳表演都是在白天,惟一的一次例外是2000年的新年之夜,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150名冬泳者在灯火通明的冬泳池边载歌载舞,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严寒争相入池戏水,由于池中人多难于施展,只好边踩水边欢呼,有的游一次未尽兴,又二次纵身跳入冰水中。冬泳者在冬泳浴场度过了辞旧迎新狂欢夜。 哈尔滨的冬泳者自1985年以来,先后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等1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表演,得到了他们的称赞。 3.比赛联谊 哈尔滨的冬泳运动把比赛和联谊当成了重要的活动内容经常组织,同时也积极参加外地组织的相关活动,目的就在于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取长补短,推动冬泳事业的发展。 哈尔滨于1985年 1月27日、28日发起并组织了由佳木斯、牡丹江、开封及东道主哈尔滨四城市参加的首届北国冬泳比赛,这是全国第一个冬泳赛事。4年后的1989年1月又承办了第五届北国冬泳比赛,参赛的有佳木斯、牡丹江、长春、吉林、抚顺、郑州和哈尔滨7个城市。 到了1994年初,哈尔滨把赛事范围扩大,组织了全国冬泳邀请赛,共有北京、上海、苏州、成都、鸟鲁木齐等14个城市15支代表队140余人参赛。 从1994年起,市冬泳协会和市工人江上体育俱乐部又同俄罗斯的冬泳者建立起联系,当年 2月初,俄罗斯马拉松冬泳者旅行团一行16人访问冰城,6日,6名俄国冬泳者在松花江职工冬泳浴场先后跃入冬泳池,同冰城冬泳者联谊表演。 从1995年起,中俄冬泳者的冬泳活动命名为联谊赛,1996年初,市体委江上体育活动中心在九站附近建起市体委冬泳浴场后.由他们继续组织中俄冬泳联谊赛,到2000年该浴场停办为止搞了 5次,比赛的气氛友好热烈,中俄冬泳者的友谊不断加深,他们有时在水中甚至还要拥抱。出水后,俄罗斯冬泳者游兴未尽,竞拉起手风琴,高唱起他们的会歌《海象》和《卡秋莎》、《女水手》,还和冰城的冬泳者携手翩翩起舞。冰城的冬泳者也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共同包饺子,饭后一起载歌载舞。 2001年初,哈尔滨在中俄冬泳联谊赛的基础上由市工人江上体育俱乐部、市体育局江上体育活动中心、市冬泳协会和哈尔滨卷烟厂共同举办了“太阳岛杯”国际冬泳邀请赛,每年一届。2003年 1月12日在职工冬泳浴场举行的赛事有来自俄罗斯和国内的香港、大连、虎门、大理、牡丹江等20城市的22支代表队的 200多名运动员参加,多次来冰城冬泳的前苏联的老红军、曾受到斯大林嘉奖和接见的83岁老太太卡丽妮娜,在哈尔滨的冬泳池中再展风采。 哈尔滨的冬泳者于1991年初还同来访的以香港冬泳总会会长韦锦潮为首的5名冬泳者进行过中华冬泳冰城联谊赛。 哈尔滨的冬泳者曾25次参加国内的各种冬泳赛事,共取得72枚金牌和93枚银牌,其中有些是队员自费参加的。 哈尔滨还于1995年4月下旬派队参加了俄罗斯纳霍德卡市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举行的国际马拉松150公里冬泳接力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2-1 03:33 , Processed in 0.05908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