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白山老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網絡新語

  [复制链接]
1981#
发表于 2016-7-18 16:48 | 只看该作者

铁证如山,南海属于中国。
谢谢白山老人!

点评

謝謝藍色海灣版主關注點評鼓勵光臨!  发表于 2016-7-20 22:26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白山老人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2#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2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0 22:44 编辑

          【双语汇】Mother-in-law/法定母亲


    核心提示:旁观英国脱欧运动让人既高兴又难过,有点像一个男人看到丈母娘开着他新买的奔驰掉下悬崖。

   

    中文和英文比较,有时候显得简单,比如名词不分单数复数,动词不分时态人称;有时候又显得麻烦,比如一些亲戚的叫法。以“配偶的母亲”为例:中文区分男方和女方,分别称作岳母/丈母娘和婆婆——前者至少要追溯到唐玄宗“封禅”泰山和《颜氏家训》;后者语义含糊,还可以指祖母或外祖母。英语只有一种说法,不兜圈子,绝无歧义:mother-in-law(法定母亲,区别于天然母亲:结婚带来法定的权利义务,彼此的母亲也成为这些权利和义务的一部分)。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最近发表一篇署名文章,题为《庆祝英国脱欧派获胜的十六个理由》。文章开篇写道:Watching the Brexit campaign generated mixed feelings: it was a little like the man who saw his mother-in-law drive his new Mercedes off a cliff. 中文可译为:旁观英国脱欧运动让人既高兴又难过,有点像一个男人看到丈母娘开着他新买的奔驰掉下悬崖。

   

    按中国人的看法,婆媳关系更难处。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西方文化在这一点上好像没有“歧视”,配偶的母亲往往都是专横、挑剔、爱管闲事儿的代名词。马克·吐温说:“亚当是最幸运的男子,他没有丈母娘。”拜伦说:“好多次,我本应把脑袋打开花,如果不是想起来这会让丈母娘高兴……”常见植物虎尾兰,学名Sansevieria,俗名Mother-in-law's tongue,因为它形似刀剑,让人想起法定母亲的舌头。

   

    英语里有不少关于法定母亲的笑话。比如:“你知道重婚罪的惩罚吗?”“嗯,两个法定母亲。”“我的法定母亲是个天使。”“你太幸运啦,我的法定母亲还活着。”“我的法定母亲和我各自幸福地生活了20年,直到我们俩认识!”


    英国《卫报》专栏作家、《法定母亲宝典》(The Complete Book of Mothers-in-Law)一书的作者路易莎·迪尔纳说,法定母亲的恶名始于古罗马:一世纪的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说,只要法定母亲健在,小夫妻就别指望过安生日子。迪尔纳还指出,对法定母亲的憎恶是一种全球现象。她引用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一句话说:“我发现,我研究的所有民族,从城市人到穴居人,至少有50%的人宁愿自己和法定母亲之间有一个丛林的距离。”

   

    意大利中央统计局的一项研究发现,婚姻得以维系的几率与当事夫妇和姻亲之间居住的距离成正比。意大利最高法院认定,这一证据不容忽视,所以如果丈夫不能阻止母亲“入侵”,妻子有权要求分居。

   

    所以,就像迪尔纳总结的:Mothers-in-law are lovely, in their place, their own place(法定母亲很可爱,如果待在老地方,她们自己的地方)。(赵菲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3#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2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0 23:00 编辑

           【双语汇】What's In a Name/姓名的意义


  

    核心提示:姓名对从政者或文艺界人士似乎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形象”的关键部分。Donald Trump(唐纳德·特朗普)就有个好名字。


    What's in a name?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这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一段话,朱生豪把它译为:“姓名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作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但姓名其实关乎一切,如果罗密欧不姓蒙太古……


    姓名定生死的另一个例子是《英国病人》。在这个以二战为背景的故事中,匈牙利历史学家奥尔马西因为名字听起来像德国人而被英军当成间谍扣押,没能及时赶回山洞挽救身负重伤的情人,最终和她阴阳两隔。

姓名对从政者或文艺界人士似乎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形象”的关键部分。所以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成了斯大林,艾伦·斯图尔特·康尼斯堡成了伍迪·艾伦,诺玛·珍·摩坦森成了玛丽莲·梦露,托马斯·克鲁斯·马波瑟四世成了汤姆·克鲁斯。


    美国共和党假定总统候选人Donald Trump(唐纳德·特朗普)有个好名字。Donald源于盖尔语,意思是proud leader(骄傲的领袖),不少古代和中世纪的苏格兰国王或贵族都叫这个名字。全球最著名的Donald是个虚构人物:Donald Duck。唐老鸭总体来说是可爱的,虽然脾气火爆,爱吹牛,有时恶作剧,但心地善良,对生活充满乐观,认准目标就坚持到底。


    特朗普的姓比名更特别。Trump最基本的意思跟打牌有关。作名词时指主牌,王牌,作动词时指通过打主牌取胜,引申为在比赛或商业竞争等领域凭借独特优势战胜对手。语言学家、取名公司Catchword的创始人之一劳拉·萨顿接受《波士顿环球报》采访时说,Trump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姓,单音节,听起来沉稳有力,充满阳刚之气。


    《特朗普家族:三代人建起一座帝国》一书的作者格温达·布莱尔写道:“Trump是个好词,一个不同凡响的名字。狄更斯当年如果想到这个名字,一定会把它赋予一位了不起的角色。Trump让人想起trump card, trump hand,trump suit(都指王牌),都跟赢有关。换了别的名字,唐纳德·特朗普能否取得同样的成功是个有趣的问题。”


    但是,走上公共舞台,就要做好被挖历史的准备。布莱尔的书透露,特朗普的爷爷是德国移民,祖姓为Drumpf(德鲁姆普夫)。“上周今夜秀”的主持人约翰·奥利弗认为,这个姓更能体现特朗普的本质。他在节目里说,观众在打算投票给这位“具有领袖魅力的男人”之前应该想象一下,刚认识一个叫Donald Drumpf的家伙是什么感觉。他说,Drumpf远远没有Trump那么神奇,而是“一只肥胖到病态的鸽子撞进一家要被银行没收的老海军专卖店窗户的声音,一瓶自有品牌的汽水从加油站便利店货架掉落下来的声音”。


    公平地说,改姓这件事跟特朗普毫无关系。但Trump这个字本身并不永远褒义。Trump也指喇叭,吹号,所以,在英国的某些地区,to trump的意思是to break wind(放屁)。(赵菲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4#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2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0 23:10 编辑

          【双语汇】“中国大妈” Chinese Dama


    核心提示:虽然从莫斯科红场到巴黎卢浮宫前都出现过伴着神曲《小苹果》舞动的身影,但“中国大妈”真正震动世界的,还是在黄金市场上与华尔街掰手腕的举动。


    在英语世界里,有一个神奇的词近几个月出镜率再次提高:Chinese Dama(中国大妈)。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大妈”是一个神奇的群体,文可扫货惊世界,武能广场舞蹁跹。当然,虽然从莫斯科红场到巴黎卢浮宫前都出现过伴着神曲《小苹果》舞动的身影,但“中国大妈”真正震动世界的,还是在黄金市场上与华尔街掰手腕的举动。


    在Wikipedia(维基百科)上,对“中国大妈”的解释就是Chinese Dama refers to a group of Chinese middle-aged women who rushed to purchase gold as an investment in the year 2013 when the gold price plunged greatly(中国大妈是指中国的一个中年女性群体,她们在2013年黄金价格大跌的时候蜂拥买入黄金进行投资)。2013年4月,国际市场上的金价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当时“中国大妈”一个月里逢低买入了上百吨黄金,短时间里硬生生阻止了金价的下滑。


    “‘中国大妈’有力量”从那时起被市场熟知,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在那时开始创造出了Chinese Dama这个词。Chinese Damas spent hundreds of billion yuan to buy gold over the past year, triggering panic buying across Asia, from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to Singapore.(“中国大妈”一年里购买黄金花费数千亿元,引起了从中国内地和香港到新加坡亚洲各地的恐慌性购买。)不过对于“中国大妈”来说,这种盲目的投资之后接踵而至的是悲伤的遭遇,她们买入黄金的价格是每盎司1400美元左右,而后金价一路下滑到1100美元下方,这使得大妈们纷纷被套牢。


    今年以来,已经偃旗息鼓了一阵的“中国大妈”又开始活动增多,其背后的原因是金价大涨。按照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Gold prices gained 16% in the first quarter and had their best quarterly performance since 1986(金价在今年第一季度上涨了16%,创下1986年以来的最高季度涨幅)。金价上涨给“中国大妈”带来了新的动力。


    Chinese Damas flooded into stores again, snapping up gold products as gifts for their loved ones.(中国大妈们再次冲进商场,抢购黄金制品作为礼物送给亲人。)在金价上涨的刺激下,“中国大妈”们的广场舞跳得也更起劲了。(王亚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5#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2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0 23:30 编辑

          【双语汇】 术语/Jargon


    核心提示:像任何宗教一样,迈耶教有很多术语(jargon)。比如,信徒级别从低到高为0-R至10-R。R即rung,指梯子(the ladder)的“级”。


    20世纪60年代,几个嗑药的嬉皮士跑到秘鲁寻找生命的意义。其中一个名叫史蒂夫·迈耶的(大概是在致幻剂的作用下)看到一架燃烧的天梯,他登上梯子,发现了光明,迈耶主义运动(Meyerism Movement)由此诞生……这就是美国Hulu视频网站热播新剧《信仰之路》(The Path)的背景。


    电视剧中,迈耶教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组织,创始人病重,他的养子、充满领袖魅力的卡尔成为实际的教主。表面上看,迈耶教是一股善的力量。教徒们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个大院里,种有机作物,吃素,互相帮助,重视家庭,定期开会交流心得,先于政府赶到龙卷风现场帮助灾民,给陷入困境的非法移民提供庇护等等。但是,随着情节的展开,观众越来越感觉到有什么东西不对劲。


    像任何宗教一样,迈耶教有很多术语(jargon)。比如,信徒级别从低到高为0-R至10-R。R即rung,指梯子(the ladder)的“级”。经历一系列肉体和精神考验,登上这座梯子,你就能在“未来”(the future,即世界末日)进入天堂般的花园(the garden)。非信徒被统称作IS,Ignorant Systemite(蒙昧的体制螨)。如果你对迈耶教感兴趣,但还没开始爬梯子,你就是possible(可造者)。脱教者被称作denier(弃信者),比IS还糟:亲人要跟你划清界限,所以女主角萨拉的丈夫埃迪宁肯谎称自己有了外遇被关14天小黑屋也不敢承认自己的信仰有了动摇。


    这就是迈耶教的问题所在:对怀疑零容忍。世界是绝对的二元,非善即恶,非黑即白。所以立场在前,逻辑在后;态度在前,思考在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教主到其他高层再到普通信众,都挣扎在光明与黑暗之间。他们的世界与其说是阳光普照,不如说是五十度灰。


    迈耶教的教徒,很多都是在遭受重创或者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入教的,他们在“组织”里得到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安全和温暖,虽然代价是独立思考和合理怀疑。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爱德华·萨皮尔有句名言: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无意识地建立在群体的语言习惯之上(the real world is to a large extent unconsciously built up on the language habits of the group)。换句话说,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而且能塑造现实。比如迈耶教徒常用的词语unburden,听起来充满褒义:卸下负担,敞开心扉,多么有益“你”的身心健康!尽管它的潜台词是向组织交代,涉及被强行控制人身、不给饭吃和长时间的讯问等等。


    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里创造了一种语言,称作新话(Newspeak)。他在小说的附录里写道:新话的作用不仅是为信徒应有的世界观和思维习惯提供表达媒介,而且是为杜绝其他所有的思维方式。


    要走上“信仰之路”,学会“术语”是第一步。(编译/赵菲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2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1 22:54 编辑

          纸和装订书近乎人类最伟大发明

   

    核心提示:纸因为“和熹”皇后邓绥得以推广。当时,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在政府工作中使用纸的国家。


《纸上跟踪》一书封面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3日刊登题为《旧媒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评亚历山大·门罗的书<纸上跟踪>》一文,作者为霍华德·弗伦奇。文章称,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只盯着纸这个手头的主题,而是把视线投向宏大的全景,描述纸怎样改变一个时代,或者说纸如何不知不觉地影响社会乃至全球文化的隐性运作体系。讲述糖、盐、棉花、咖啡甚至鳕鱼的书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成功,以至于这种风格感觉有点像陈词滥调。

  幸好,这没有阻止亚历山大·门罗接手这部非正式系列的最新一卷:《纸上跟踪》。他在书中追溯了纸的历史,从大约2200年前在中国的模糊起源直到渐渐发展成500年来最不可或缺的全球通信媒介。纸现在还活蹦乱跳,但地位突然变得岌岌可危,这是因为出现了另一种革命性的媒介:数字化媒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7#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2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1 23:36 编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1 22:52
纸和装订书近乎人类最伟大发明

       核心提示:纸因为“和熹”皇后邓绥得以推广。当时,中国 ...

  纸的兴起由宗教推动

  

  可赞的是,门罗的论述并不粗枝大叶。到书的末尾,他无疑认为,在改变文明的物品当中,纸和装订书的位置接近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文章称,门罗从中国早期的书写史讲起。他不愧是汉学家出身,对中国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国本土各种对立宗教教义的兴起、儒家道家以及焚书坑儒等军事政治史都有深入的了解。

  门罗告诉人们,最早提到纸的已知年代是公元前217年。当时,纸似乎用作某种民间疗法。1975年华中地区的一个墓穴出土的竹简上写着一段话,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的头发没来由地直立起来,他就会遇到鬼。这时候要把一只麻鞋和纸同煮,鬼就会被驱走。”

  纸因为“和熹”皇后邓绥得以推广。这位强势的女子在汉朝时期统治中国长达15年。当时,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在政府工作中使用纸的国家。

  但这只是暂时的突破,因为像儒家经典这类受到尊崇的文本仍然写在竹简上,给这种媒介一种精英的味道。门罗有条不紊地做出精彩的论证:纸的兴起不是由政府而是由宗教推动的,尤其是佛教。在中国,纸相对于包括龟甲、石头、木头、竹片、丝绸和贝叶(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莎草纸、犊皮纸、羊皮纸)等早期媒介的绝对胜利与佛教的兴起是一种“共生现象”。

  佛教避免精英主义,直接面向大众,而大众当中有很多人不识字,把抄在纸上的佛经当做护身符。二世纪和三世纪,佛教开始在中国兴起,僧侣们疯狂地在纸上翻译经文发表,因为纸比起竹简便宜,容易书写,也不那么笨重。

  到了六世纪,私人收藏的佛经已经远远超出儒家经典。“因为纸的兴起,实现了广阔的读者买方市场——而如果仅凭竹子、木头或石头,外国宗教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些。”

  到书的后三分之一,门罗的焦点终于开始转向西方——不是欧洲,那里几百年都还没有纸的革命,而是中亚,那里在与唐朝的战争之后开始用纸。中东逐渐发生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宗教的故事,包括景教和摩尼教,当然还有犹太教和基督教,这些宗教用纸来创造神圣经文的便携版本。

  纸在中东的重要性随着伊斯兰教七世纪的兴起达到最高点。二者同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纸促进了《古兰经》的复制以及穆斯林法律和思想的传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8#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2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1 23:42 编辑
白山老人 发表于 2016-7-21 23:35
纸的兴起由宗教推动    可赞的是,门罗的论述并不粗枝大叶。到书的末尾,他无疑认为,在改变文明的物品 ...

  文明是“对永恒的追求”

  

  先知穆罕默德死后,不出几十年,伊斯兰教就通过征服和改造统治了世界大片地区,从中国的门口直到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门罗不惜笔墨地讲述了这一时期取得的惊人的知识成就,从天文学和数学到地理和医药,都因为纸才成为可能。与欧洲当时的停滞不前相比,伊斯兰世界丰富多彩的学术环境(常常从希腊经典著作和印度素材汲取力量)甚至更令人惊叹。直到14世纪,梵蒂冈图书馆只有2000卷图书(欧洲禁止私人拥有图书)。与此同时,在伊斯兰世界的主要都市,有上万本书的图书馆相当常见,法蒂玛王朝时开罗的一家图书馆有160万册藏书。

  文章称,欧洲,纸时代的曙光出现在穆斯林统治西班牙的阿拔斯王朝,但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纸的持久突破还要等上300年,而正如这本书的其他章节一样,纸的发展主要由宗教推动。就西欧而言,这意味着马丁·路德在16世纪初发起的宗教改革。古腾堡大概在同一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为印刷品的激增和正统宗教观念在欧洲被推翻创造了条件。

  路德1520年出版的小册子大胆宣告新世纪的到来:“沉默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路德的大量文章和翻译作品带来《圣经》印刷的繁荣,《圣经》首次由欧洲各国语言出版并为大众所阅读。这反过来帮助点燃科学界的革命,哥白尼和伽利略这些理性主义者、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重新定义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门罗最后以沉思的笔触总结这部生动的历史。他说,有一种对文明的定义是“对永恒的追求”。他说,纸质书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因为它可感可触的特性,还没有任何东西取代它的位置。眼下,纸质书仍然作为“一份可以被实体拥有的手持式长篇文字”远远超过其电子竞争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9#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0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2 07:02 编辑

      外媒盘点"世界末日"人类灭亡3种可能 专家:早做准备

  

    核心提示:超级火山喷发,各大洲将被一米厚的火山灰层覆盖、建筑物倒塌、水管堵塞、农作物都会死亡。

《科学》杂志报道,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小组说出了关于人类文明毁灭的最实际的版本。科学家们认为,“世界末日”可能会以三种原因到来,它们是:超级火山的喷发、太阳的活跃性、和小行星相撞。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网站7月19日报道,根据第一个版本——超级火山喷发,各大洲将被一米厚的火山灰层覆盖、建筑物倒塌、水管堵塞、农作物都会死亡。

  关于地球人会灭亡的第二个版本和太阳的活跃性有关。人类可能会受到由日冕引起的强大的高能粒子流的威胁。科学家们指出,这一天文现象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电力供应中断,从而使所有大洲陷入黑暗。

  第三个版本就是与小行星碰撞,这也有很大的危险性。根据计算,直径为1公里的宇宙星体坠落地球就能造成能使地球数月没有阳光的灰尘云。

  专家们也安慰称,如果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就能使这些灾难造成的受害人数最小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0#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0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2 07:09 编辑

          虚拟现实

    核心提示: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和特朗普走在通向白宫的路上,两个人正在玩当下最流行的手机游戏“口袋妖怪”。

  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和特朗普走在通向白宫的路上,两个人正在玩当下最流行的手机游戏“口袋妖怪”,希拉里说:“我从来没有在我的私人服务器上储存过小妖怪……”特朗普说:“让我们抓住所有的小妖怪然后把它们遣送回家……”(原载美国政治漫画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1#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0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2 07:13 编辑

           辅助轮

  

    核心提示:共和党大象骑着“特朗普”摩托车说:“好的,现在我认为我可以应付这个坏男孩了……”

  共和党大象骑着“特朗普”摩托车说:“好的,现在我认为我可以应付这个坏男孩了……”秘诀就是给“特朗普”装上了“彭斯”辅助轮。(原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2#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0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2 07:23 编辑

           大象非象

  

    核心提示:2016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总结为“再循环,再使用,再缩小”。

  2016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总结为“再循环,再使用,再缩小”。共和党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妻子梅拉尼娅在共和党大会上发表演讲,部分演讲内容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2008年的演讲如出一辙,被指“再循环”米歇尔演讲。特朗普的竞选口号是“让美国再次强大”,被指“再使用”了里根总统当年的竞选口号“让我们使美国再次强大”。共和党如今的分量简直是按比例“再缩小”,大象变成米老鼠。(原载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3#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1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2 11:04 编辑

       中国发现17.8万年前人类牙齿:早于人类走出非洲时间

  

    核心提示:中国南部几乎每个省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其中许多都来自可以追溯到10万年或者更多年头之前的沉积物,这些人类的特征看起来跟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港媒称,三年前,在贵州省毕节的一个石灰岩溶洞内,由赵凌霞教授率领的一个课题组在把一个古老的地下河床的数米厚泥沙除掉之后,发现了三颗人类牙齿。


    报道称,今年年初,该课题组在《人类学学报》刊发的一篇论文中公布了这一发现的细节。该发现给中国人的起源之谜增添了新内容。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1日报道,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它们跟现代人类的牙齿很像,但是沉积物的年代显示,它们是11.2万至17.8万年前被埋的,早于首批现代人类走出非洲的7.5万年前。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南部几乎每个省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其中许多都来自可以追溯到10万年或者更多年头之前的沉积物,但是从解剖学来看,这些人类的特征跟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刘武教授是赵凌霞的同事,他同样在湖南省道县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关于道县人的发现首先发表于去年的《自然》杂志,表明10万多年前生活在中国的人类跟当今的人类是一模一样的。

  “化石记录上有压倒性的证据表明,在非洲定居者到来之前,中国就有人了。”刘说。“他们不是住在一个或两个小的地区,而是蓬勃发展,几乎无处不在。”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是被新来的人类赶尽杀绝了吗?

  “我不这么认为。”刘说。

  在发表在《人类学学报》同一期的一篇论文中,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新智称,通过对8000年至13万年前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古人类石制工具进行彻底研究,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制造技术是从一代传到又一代,具有一致性,其特色与非洲早期移民的石器有着明显不同。

  报道称,石器文化,还有中国出土的大量古人类化石表明,现代中国人是该地区无缝演进的结果。根据吴和同事的研究,虽然非洲移民的到来可能会引入一些新基因,但是并没有发生更换或者大灭绝。

  为了找到真相,可以把古代遗迹中提取的DNA与现代中国人的DNA进行比较。德国对在非洲移民到来之前生活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的化石进行过类似的比较,结果显示,当今欧洲人都带有尼安德特人基因,而这表明当时抵达欧洲的人与当地人进行了混合,而不是灭绝了他们。

  但是在中国重复这一试验更加困难,因为中国的样品要比尼安德特人早得多,后者生活在2.8万年前。遗迹越老,保留的DNA信息就越少,研究人员一无所获的可能性就越大。

  “我们必须评估风险,因为任何DNA分析势必造成一块珍贵的化石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刘说。“当利益远远超过成本时,我们才会进行测试。”

  上海复旦大学研究古人类DNA的李辉(音)教授说,当今的技术使他确信,可以从10万年或者更老的样品中提取有用的DNA。

  “任何可以用放射性碳素进行测定的样品都可以用于DNA分析,”他说,“我们拥有最尖端的技术来完成这项工作。”

   李说,要进行DNA测试,研究人员将需要把整颗牙齿磨成细粉,或者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头骨来做这事。

   李表示,尽管化石遗骸是重要证据,但它们没有DNA检测那样可靠,因为它们埋葬的沉淀层可能由于最近的地质活动而受到干扰,使得测年结果可能夸大了化石的年龄。

   大约7.5万年前,印尼发生超级火山爆发,导致了著名的灭绝事件——被称为托巴灾难。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它把地球变成一个雪球,造成大量物种灭绝,包括一些早期人类。

   李说,少数人类从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是有可能的,但他们无法抵挡来自非洲的新移民。即使他们混在一起,但现代中国人身上天然DNA的贡献将非常小,不太可能超过2%。

  “我们很愿意测试一些非常古老的样本,但是我们得不到。”他说。

  “(关于中国人起源的)分歧只能通过拥有化石者与拥有(古DNA分析)技术的人之间的合作才能得以解决。”(编译/洪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4#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1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2 11:41 编辑

原子內存技術開啟存儲新時代


荷蘭研發原子級數據儲存設備 合現有硬盤500倍

    中新網7月19日電 據外媒報道,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在18日的英國科學雜志《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網絡版上發布消息稱,已成功研發出能在超小型元件內存儲大量信息的儲存設備。  
    據悉,其同等面積可儲存的信息量相當于現有硬盤的500倍,理論上可在郵票大小的面積內存入全世界所有的書籍數據。
  該團隊開發的元件利用單一原子的分布差異特性,使其構成計算機處理的最小單位1比特存儲信息。氯原子在銅制底板上整齊排列,邊長為萬分之一毫米的正方形大小內可存儲160個單詞的英文信息(1000字節)。
  其制造方法是首先在銅制底板表面吸附上氯元素,通過特殊顯微鏡觀察表面會發現氯原子像圍棋棋盤一樣等距排列,但仍有未粘上氯原子的“空白”部分。該團隊就是利用了上述空白,使用特制針挪動空白部分附近的氯原子,實現對氯原子與空白部分分布的自由操控。
  比特以“0”或“1”表示信息,該元件中氯原子與空白的排列方式組合能構成1比特。空白後接有氯原子的組合為“0”,反之則記錄為“1”。



責任編輯: 高子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5#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1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6#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2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2 22:18 编辑

          【智者箴言】幽默感是领导艺术

   

    核心提示:“幽默感是领导艺术、与人相处以及成事之道的一部分。”

“We don't see things as they are, we see things as we are.”

“我们看到的不是事物的本相,乃是我们的认知。”

  ——出生在法国的美国女作家、著名女权主义者阿内丝·尼恩可以说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女性,这样的女性自然有着强大的内心。她曾与同样富有争议的美国文学大师亨利·米勒长期保持情人关系,她的未发表日记记录了他们之间的纠葛,后来被改编成日记体小说和同名电影《情迷六月花》。

  “A sense of humor is part of the art of leadership,of getting along with people, of getting things done.”

  “幽默感是领导艺术、与人相处以及成事之道的一部分。”

  ——美国第34任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看似不苟言笑,其实他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在二战时被记者称为“平民将军”。1952年,毫无从政经验的他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并获得胜利,四年后又获得连任。

  “The great tragedy of Science - the slaying of a beautiful hypothesis by an ugly fact.”

  “美妙的假设被丑陋的事实扼杀,这是科学之大不幸。”

  ——托马斯·赫胥黎是19世纪的英国博物学家、教育学家。他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捍卫者和传播者,中国人所熟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词都是出自清末学者严复翻译的赫胥黎著作《天演论》。(沈丹琳编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22: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3 22:56 编辑

      英媒:酒精是七种癌症"元凶" 适量饮酒也有风险

    

    核心提示:刊登在英国科学月刊《瘾》上的这篇研究文章总结称,酒精和癌症之间不仅仅是有关联或统计相关性。新西兰奥塔戈大学预防与社会医学系的珍妮·康纳表示,目前有足够的确凿证据可以表明,饮酒是导致癌症的直接原因。

  英媒称,最新研究发现,酒精是造成七种癌症的元凶。甚至对于那些少量以及适量饮酒的人来说,也存在这种风险。

  英国《卫报》网站7月22日报道,对于最新研究结果,健康专家表示认同。专家称,研究结果显示,各国政府应针对普遍不了解酒精与癌症紧密关系的大众发起更多的宣传教育活动。研究结果引发专家再次呼吁,经常饮酒的人最好不要天天喝酒,且酒精饮料的包装上应标有警示语。

  刊登在英国科学月刊《瘾》上的这篇研究文章总结称,酒精和癌症之间不仅仅是有关联或统计相关性。新西兰奥塔戈大学预防与社会医学系的珍妮·康纳表示,目前有足够的确凿证据可以表明,饮酒是导致癌症的直接原因。

  “有确凿证据表明,酒精是导致身体七个部位(甚或更多部位)患癌症的罪魁祸首,”康纳说,“即便目前科学界尚未完全掌握酒精如何导致癌症的生物机制,但流行病学证据也可以支持这一观点,即酒精会导致口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

  她补充道,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酒精还会导致皮肤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康纳强调称,饮酒量越大,罹患癌症的风险也越大,“所有这一切都存在着剂量响应关系”。

  康纳对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部门以及其它权威机构在过去十年间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得出了这一结论。

            她说:“风险最大的是那些嗜酒如命者,但对于少量及适量饮酒的人来说,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如果仅针对嗜酒者展开宣传,那么降低酒精相关癌症风险的作用就会相当有限。因此,我们应劝诫所有人减少酒精摄入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8#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0: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4 00:11 编辑

          科学揭秘:为什么向东飞比向西飞更难倒时差?

  

    核心提示:人体内建时钟的自然周期比24小时稍长一些,也就是说,在向西旅行、导致一天的长度拉长时,感觉会比向东旅行导致一天缩短时更好受一些。

  美媒称,时差应该是旅行中最讨人厌的事了。许多向东行的人又比往西走的更容易受时差影响。我们并不清楚为何这些人会有这种感受,不过科学家近来设计出一套模型,来模仿人体内专门计时的细胞,用数学说明为什么从西向东走造成的时差更难捱。这项研究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该如何倒时差。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21日报道,在人脑中央深处有个叫做下丘脑的部位(就在视神经交叉处正上方),人体自带的时钟就在这里运转。大约每隔24小时,2万个位于下丘脑“交叉上核”的特殊节律调节细胞就会同步一次,向身体其他部位发出信号,告知身体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这些细胞知道该打什么信号,因为它们从环境中接收到光线刺激,明亮时就表示人该醒着,昏暗时就该睡觉。

  然而,当我们跨过好几个时区,譬如从纽约飞到莫斯科的时候,这些自以为通晓例行公事的节律细胞就被打乱了,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我们的身体也糊涂了,因为它想要对时,却不知道是什么时间。结果就导致了时差。

  报道称,马里兰大学的物理学家米歇尔‧葛文(Michelle Girvan)参与了建构这套模型的工作,研究成果19日时在《混沌》(Chaos)期刊上发表。葛文表示,我们体内大部分内建时钟都稍微慢些,在没有持续稳定的光源信号时,比如跨时区旅行的时候,体内的节律细胞就会想让一天更长一些。

“这全是因为人体内建时钟的自然周期比24小时稍长一些,也就是说,在向西旅行、导致一天的长度拉长时,感觉会比向东旅行导致一天缩短时更好受一些。”

  要解决时差问题,你可以让体内时钟尽快调整到与目的地的时间同步(有个智能应用可以帮忙)。所以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模型,将你的节律细胞、你对光线的敏感度、光线强度、跨越时区的多寡,以及我们稍稍失准的体内时钟全都纳入考虑。他们希望这个模型可以提供一个简洁的方式,来解释正常人的身体如何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情况下,把时差倒回来。也就是说,我们在抵达与出发地相差3小时、6小时、9小时、12小时的目的地之后,不论旅程是向东或向西,身体节律细胞是如何根据新地点不同的光线信号(比如阳光、人造光,或云层筛落的黯淡光线)进行同步的。

  这个模型证实了我们已知的事实:一般来说,向西飞行导致的时差会比向东飞行的时差更容易克服。但它也让我们了解到,有时跨度大的时差反而会比差距较小的时差更容易适应。

  比方说,根据这个模型,在没有任何额外努力的情况下,要把向西跨越了9个时区的旅程造成的时差倒过来,需要大约8天的时间。不过要是你向东跨越了同样多的时区,想倒时差就得花至少13天。这比你环绕半个地球、跨越12个时区(大约是纽约到日本的距离)所需的恢复时间更长。

  看懵了吗?从这个模型看得出来,你的身体在试着适应不同地方的新光线信号时也很懵。模型还显示出,一趟短于12小时、向东行的旅程,会比花费相同时间向西行更令人难受。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神经科学家戴维‧威许(David Welsh)说,时差的影响有多大,最终还取决于你是只早起的鸟儿还是夜猫子,“而大部分人都有点儿爱熬夜”。 威许研究身体节律细胞,不过他没有参与前述研究。

  如果你要进行跨越好几个时区的旅行,比如从纽约到莫斯科,而你希望快点恢复正常感受,“你就要尽快去体验与新时区作息相符的外在刺激”,葛文说。对于夜猫子来说,这有时就意味着早点上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9#
发表于 2016-7-24 11:51 | 只看该作者

林林总总,最新时事,广博知识!
谢谢白山老人!

点评

謝謝藍色海灣版主關注點評鼓勵光臨1  发表于 2016-7-24 21:47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白山老人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0#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23: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山老人 于 2016-7-24 23:09 编辑

           【笑话集】波士顿倾茶与美国独立日

  

    核心提示:“Go overboard”既有“落水”,也有“非常热衷;着迷”的意思。这则笑话讽刺的是当年强盛的大英帝国终敌不过美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ritish people say that we as Americans go overboard with the 4th of July. When really the only thing that went overboard was their tea.

  英国人总说我们身为美国人对7月4日太过于沉溺了,可其实唯一沉水的是他们的茶叶。

  解说:7月4日是美国独立纪念日。在美国独立前,英国于1773年推出“茶叶条例”,向美洲殖民地推销英国茶叶。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居民为反对英国垄断茶叶贸易举行集会,袭击停泊在波士顿港内的3艘英船,将船上数百箱茶叶倾入海中,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Go overboard”既有“落水”,也有“非常热衷;着迷”的意思。这则笑话讽刺的是当年强盛的大英帝国终敌不过美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 ICP12013697-2 ) 11010802026271

GMT+8, 2024-11-29 06:39 , Processed in 0.05904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